百年清华

彭桓武“自找麻烦”求其所以然

2014-10-09 |

○李德元

彭桓武(1915106日—2007228日),湖北麻城人,理论物理学家。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5年获该校理学博士学位。曾任皇家爱尔兰科学院院士。建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和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四十年代起研究固体物理,后转向量子场论的研究。开展了应用量子力学到金属、场、核、分子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六十年代初期参与了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工作,是当时理论研究的主要主持人之一,为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作出了贡献

  彭先生是1961年调到九所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和设计工作的。在他高水平的学术指导下,九所的科研工作就此起步,开始了对核武器内在物理规律的理解和探索。  

手工复盘核爆炸过程

  当时我们手头有一个苏联专家口头讲述的原子弹教学模型。彭先生来到九所后面临的第一个抉择,就是究竟照抄这个模型,把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工作当成是一项简单的工程设计,交上去,响了,就算成功了,完成任务了;还是把它当成是一项科学研究工作,研究原子弹的整个动作过程和运动规律,探究苏联的这个教学模型为什么这样设计?内在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彭先生作为一个有极高素养的物理学家,当然选择了后者。后来,我们把这叫做“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当然,彭先生首先自己动手,来剖析并展现原子弹的运动过程和规律。我们知道描述原子弹运动过程的是一组复杂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获得这组方程的解,只有通过电子计算机才有可能。可是我们当时还没有一套完整、可靠的数学方法能在电子计算机上实现这项工作。同时,彭先生还认为光有计算机计算出来的结果还不够,我们还必须了解这些结果是怎么形成的,各个物理量之间又是如何彼此影响、相互作用的。因此,彭先生在九所内大力提倡“粗估”的工作,即自己动手,用最普通的计算尺,把整个原子弹的动作过程粗略地一步一步算出来,从而在自己头脑里形成一幅完整的图像。

  这岂是一项容易的工作。彭先生以其坚实的物理基础和深厚的数学功力,硬是把这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简化成一套常微分方程组,从而能够在几位青年同志的协助下,用最简单的计算工具——计算尺把原子弹的整个过程粗线条地描绘出来。

  对于苏联的教学模型,彭先生不是采取囫囵吞枣全盘接受的态度,而是用科学探讨的精神来理解它。例如,苏联的教学模型中使用了一种材料。为了弄清楚这种材料的性能、作用,使用它的必要性,几乎每星期都要举行讨论会。除彭先生外,参加讨论的包括了当时一大批科学家,如郭永怀、程开甲、朱光亚、邓稼先、周光召、周毓麟、秦元勋等等,还有众多刚从大学毕业分配到所里工作的年轻人。彭先生特别鼓励年轻人发表自己的意见。会上,大科学家和青年们平等地就科学问题畅所欲言。在这样的气氛下,有时持不同意见的同志在会上争得面红耳赤,但会下彼此还是非常团结,互相尊重。我们所的这种优良的学术民主风气正是在彭先生的熏陶下形成的。  

“连算九次”推敲苏联模型

  对苏联提供的教学模型,曾经有过一次非常激烈的争论。苏联专家当时口头介绍这个模型时曾经说到一个数据,但当我们计算核对这个数据的时候,却发现我们的计算结果和苏联人给出的数据相差非常之大。

  科学规律应该是可以重复的。只要我们和苏联人用同样的科学原理去处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应该和苏联人得到同样的结果。九所的同志们在彭先生领导下坚持科学态度,硬是把这个问题算了九遍,这就是九所历史上有名的“九次计算”。

  在那个年代,这样作九次计算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我们没有电子计算机,而是由十几个计算员根据事先给她们安排好的方案,用现在只能在博物馆里才能见到的手摇计算机一个数一个数地摇出来。九次计算得到的结果大同小异,都和苏联人给的数据对不上。每次算完了,彭先生都主持会议讨论,严格地推敲我们计算的科学依据。即使是这样,作为科学研究,这个问题仍然没有了结。

科学是不能少数服从多数的,最后是周光召从物理上证明,按照模型的初始配置不可能达到苏联人给出的数据,随后又在电子计算机上用差分方法计算了这个问题,得到的结果和我们九次计算的结果相符,这才彻底地否定了苏联人给出的数据。

(作者为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前所长、研究员)

转自《文汇报》2014925

相关新闻

  • 242024.01

    彭桓武院士印象记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在不同场合下,多次接触彭桓武、王淦昌、于敏、陈能宽等科学家,零距离地给他们拍照。这些科学大家,都是性格秉性独特的人,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他们在中国科学界如雷贯耳,他们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彭桓武 侯艺兵摄于20世纪90年代1984年5月,为了纪念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0周年,二机部九院筹备大型影展,我受单位派遣,从四川来到北京,采访拍摄在核武...

  • 022021.12

    “科学家最高的追求也无非就是工作”——彭桓武先生点滴

    近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物院)科学技术馆“两弹一星”功勋厅开展。我又一次忆起与彭桓武先生交往的点滴,先生的音容笑貌再次展现在我的眼前。2005年是世界物理年,恰逢彭先生90寿辰。6月3日,周光召主持召开了“彭桓武先生90华诞学术思想研讨会”,会上,彭先生向近300位学者和来宾作了《广义相对论—— 一个富于刺激性的理论》的精彩报告。这次会议的邀请名单,彭先生都曾一一过目。2006年9月25日,“彭桓武星”...

  • 152019.05

    黄竞武:反内战、求民主 与共产党并肩战斗

    黄竞武原名敬武,1903年出生,是上海市川沙县人。他早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4年考取公费生留学赴美。在哈佛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后,1929年秋,黄竞....

  • 242020.02

    张超然院士:以一言一行诠释水电工作者的科学求实精神

    张超然院士对专业技术孜孜以求,坚持原则,敢于负责,严以律己,淡泊名利,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科学求实的精神为三峡工程、溪洛渡、向家坝、白鹤滩、乌东德工....

  • 032009.09
  • 072017.04

    刘自鸿:“柔性显示”创新源自敢于想象大胆追求美

    3月15日,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公布了2017年“全球青年领袖”入选名单,全球100位入选者中有9名来自于中国,刘自鸿名列其中,评委会给出....

  • 042016.03

    王济武

    王济武

  • 032020.02

    彭桓武:物理天工总是鲜

    如今,这枚“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已经颁发20余周年了,让我们重温彭桓武先生一生中的几个重要阶段,全面了解他对新中国国防事业和理论物理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 152024.03

    与人工智能共成长,彭菲以匠心求创新——“教会机器像人一样看懂世界”

    3月1日,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揭晓,今年38岁的彭菲位列其中。她是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算法工程师、研发经理。她还先后获得过首都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2010年,彭菲从清华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来到汉王科技,成为一名算法工程师。14年来,彭菲先后从事人脸识别、生物特征识别、智能视频分析、多模态大模型等多项人工智能算法的研发和创新工作,先后获发明专利授权17...

  • 032022.03

    彭桓武:回国不需要理由

    彭桓武(1915.10.06—2007.2.28),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5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科学博士学位。1947年回国,1948年当选为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彭桓武的研究涉及中子物理、辐射流体力学、凝聚态物理、爆轰物理等领域,并在这些领域里取得了重大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对于指导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彭桓武还先后在云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执教,参与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