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14年深耕激光显示核心技术 光峰科技“从0到1”再造新蓝海

2020-08-26 | 王小康 林娉莹 | 来源 《证券日报》2020年7月7日 |

从影院的激光放映厅、到客厅的激光电视,从故宫“上元之夜”投影秀、到随身便携投影仪,近年来,曾经造价高昂的激光显示产品,已然成为了生活中的“常客”。而助推这一切的公司中,便有首批科创板上市公司之一光峰科技的身影,公司独创的ALPD®(激光荧光粉显示技术)技术路线,成功将被称为“第四代显示光源”的激光显示技术实现产业化。

光峰科技董事长李屹(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1986级本科校友)

“我们靠技术创新突破了成本难题后,在激光显示领域里,九成以上都用着我们的技术路线。这令我们很欣慰,光峰科技凭借硬科技实力开创了一个新市场,成为了这个领域的先行者。”作为一手主持研发的科学家,光峰科技董事长李屹博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专访时对公司的科创历程如数家珍,表情难掩自豪。

正逢科创板开板一周年,作为中国深圳本土孵化的科创企业,李屹回望过往经历感慨颇多:“深圳是一个很适合搞科研和创业的城市。氛围开放包容,环境也是鸟语花香、阳光明媚。光峰科技从深圳出发,希望也能从这里走向国际,向全世界传播中国企业的科创精神。”

激光显示“领航者”

墙面上随处流泻的光影、色彩变幻的迷你故宫、三面环绕的客厅投影……这个颇具赛博朋克风格的场景,来自于光峰科技总部的展厅。“比起LED显示屏,我们的激光显示产品画面更亮更细腻,能呈现的细节也更丰富,这样的效果离不开公司独创的ALPD®技术。”在展厅现场,一位工作人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ALPD®展示墙

据了解,激光投影显示技术即是采用激光作为光源的投影技术,色域广、寿命长、亮度高、能耗低,被称为第四代显示光源。但因成本等原因,该技术长期未能突破产业化难题,更谈不上在现实生活中里大放异彩。李屹带领光峰科技研发的ALPD®技术,解决了上述难题,据介绍,ALPD®是一种用于图像显示的、基于激光激发荧光材料、混合多色激光的技术路线,具有性能更优、成本更低等优势。

“公司成立前,海内外很多研究激光显示的机构都走同样的技术路线,我们想做不一样的。”对于公司如何决定研发方向的问题,李屹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如果只是沿着前人道路去做,靠节省劳动力等方式减少成本,这不是真正的创新和前瞻性,也无法真正实现弯道超车。”

作为发光材料之一的稀土可以应用于激光显示核心器件,能大幅降低成本。李屹认为,这或许能成为激光显示实现产业化的突破点:“我们提出这个技术路线的时候,业内是都没想到的。虽备受质疑,我们依然‘壮起鼠胆,把猫打翻’,努力干。”

2006年,光峰科技在深圳成立。一年后,李屹带领公司研发团队成功发明ALPD®技术。2010年,光峰科技与首创DLP技术的德州仪器(TI)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标志着光峰的ALPD®技术正式得到业内认可。2013年,公司与LG合作推出全球首台100寸激光电视,激光显示家用市场迅速升温。目前,光峰科技ALPD®代表的蓝色激光+荧光粉技术架构已占据98.6%的市场,成为了激光显示行业的主流技术路线。

在核心技术实现突破之后,光峰科技不断致力于开发核心技术不同的应用场景,广泛应用于影院市场等蓝海领域。

“我们重视影院,因为它是最高端的市场,这个市场能把激光显示切实地普及开来。另外,中国企业很少在最高端市场做产品,一般是从红海开始的,但因为我们有‘硬科技’实力,可以去创造市场,而不是去抢占市场。”李屹回忆称,“2014年,我们与中影在《变形金刚4》的首映上尝试了激光放映,效果很好。之后我们不仅普及了激光放映技术,还让好莱坞看到,中国也能在电影放映技术上实现突破与领先。”

在电影放映领域一炮而红后,光峰科技不仅实现了ALPD®技术“从0到1”的突破,也成了整个行业的开路者,推动了激光显示产业化的进程。

中国电影放映发行协会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8年,国内激光放映的市场渗透率从0%增长至39%。截至2018年12月31日,国内以激光作为放映光源的影厅约有2.3万套,其中光峰科技占有超六成的市场份额。未来,激光放映机市场渗透率将持续提升,存在替代传统放映技术的增长机会。

科创板助力硬科技专利保护

时间来到2019年的夏天,手握“硬科技”的光峰科技成为首批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并在一年后入选上证“科创50指数”首批成分股。在李屹看来,科创板为国内科创企业打开了资本市场的大门,无论对其他科创企业还是光峰科技而言,科创板的诞生都意义非凡。

“科创型企业的投入周期和融资过程都很长,但科创板出现后,一些同股不同权或还没盈利的公司也得以在国内上市,反映了资本市场对硬科技的认可,科创企业也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李屹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光峰科技“上元之夜”故宫投影秀

李屹进一步强调称,“更重要的是,科创板对企业的专利诉讼是持开放、包容的态度,正常的专利诉讼不会影响公司的上市,也鼓励了国内科技公司去重视专利保护体系的建设。同时,做好知识产权运营也很重要,是为科创企业的长远发展打好‘地基’,若两者缺一,科创企业就不可能成为全球领先的龙头。”

去年在科创板上市时,光峰科技曾因身陷与卡西欧、台达电子等公司的专利诉讼而饱受市场质疑。在李屹这个“科研老兵”眼里,科创型企业之间围绕“硬科技”频繁发生的专利诉讼在所难免,也是一种常态:“专利诉讼不能叫‘纠纷’,只是你来我往。大家技术路线相似、相伴同行,难免会互相踩到。”李屹说道。目前,公司已与卡西欧达成和解、也在与台达电子的诉讼中取得阶段性进展。

截至2019年底,在全球范围内,光峰科技获授权专利908项。其中,公司的ALPD®技术架构专利作为荧光激光显示路线的基础专利,已在全球被引证达416次。如今,光峰科技的ALPD®技术架构已升级至第四代,有了全面的性能提升。

光峰科技助力冬奥会打造首钢高塔光影秀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加固技术护城河,人才也是光峰科技的战略重点之一。去年,公司的研发团队已增至387人,占总员工比超30%。2019年10月份,光峰科技上市后便推出股权激励计划,向169名员工授予了共计440万第二类限制性股票作为激励,激励对象包括核心技术人员、公司董事与高管、业务骨干等。

李屹表示,股权激励能让员工与公司共成长,后者一旦成为头部企业,前者能获得的利益在资本市场上具有溢价效应,效果远胜薪酬激励:“做科创企业就像盖大楼,核心技术就是选好原材料,专利运营是打地基,打桩建墙就是做好经营,施工队是人才,我也常戏称自己为包工头。‘施工队’愿意卖力建设,未来这栋大楼才能建成。”

逆境比顺境更富有机遇

在科创板上市后,光峰科技进入商业化发展的快车道。数据显示,公司在2019年实现营收19.79亿元,同比增长42.82%;实现归母净利润1.86亿元,同比增长5.36%;均创下过去四年来的新高。

如今,在科创板一周年之际,作为国内科创的一员,李屹也看到国内科创企业正肩负重任,不仅要在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做好核心专利保护,也需要在5G、新材料、芯片等更核心领域再下一城。

在谈到对光峰科技未来的规划时,李屹首次表露出了自己的“野心”。他坚定地表示:“作为科创板的首批上市企业,我们希望不仅帮助国内科创企业在国际上赢得竞争优势,也希望通过上市后的表现,能证明前瞻性创造价值的理念是可行的、将越挫越勇的精神坚持下去,进而带动国内科创的加速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院线停摆,电影产业陷入“冰河世纪”,影院业务占比较大的光峰科技也受到波及。但在访谈过程中,李屹却不像记者以为的那样担忧:“影响还是有的,影院停摆后整个产业链都不乐观。但疫情就像一场大雪,瑞雪兆丰年,雪化后的行情只会更好。”

李屹的乐观,来自于光峰科技的业务创新与业绩的新增长点。

光峰科技在展会上

“今年疫情后,我们就开始思考,能否把握住这个机会将我们的放映机租赁服务模式推广开,使公司更快地往软硬件服务商的角色转型,成为激光显示领域的‘微软’。”李屹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据介绍,在激光电影放映机领域,光峰科技子公司中影光峰首创了光源租赁模式,按影院使用放映光源的时长收费并提供维护服务,能缓解影院的资金压力。而疫情后,资产普遍过“重”、业绩大受挫折的院线或更青睐于这种“轻资产模式”。

疫情期间,公司的另一增长点则来自ToC业务。三年前,光峰科技与小米合作推出的激光电视价格突破万元大关,成为业内的标杆性产品。在今年一季度,公司旗下的ToC产品逆势增长,营业额实现同比增长约33%。“618”期间,公司与小米合资成立的控股子公司“峰米科技”,更是第三年连续获得激光电视品类销售的冠军之位。

从开创新技术路线到在疫情中逆流而上,光峰科技得以长期走在行业前沿的原因,离不开李屹所强调的前瞻性和“逆境观”。他认为,前瞻性代表着真正的企业家精神——预测机会、创造价值。“前瞻为因,创造价值是果,我希望光峰能持续地集成前瞻性和创造价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技术领先。”而具有科学家精神的李屹,相较顺境更钟情于逆境,“顺境一定要小心,逆境则往往意味着机会,任何的挫折是会让你很难受和伤心,同时,也是在启发你什么地方有不足,个人如此,企业如此。”


相关新闻

  • 252018.06

    科技日报总编辑刘亚东:除了那些核心技术,我们还缺什么?

    只有认识到差距,才有可能弥补差距,否则我们的中国梦将永远是中国梦。

  • 202019.11

    一辆旧车开了13年的企业老总,却带领着网络通信行业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创立有核心技术和世界竞争力的公司”

    45岁的谢虎,属虎,天生就有一股舍我其谁的锐气。11年前,他初出茅庐就倾其所有,拿出10万元创业资本,在松江创立了上海欣诺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062009.01

    下一代互联网核心技术国际标准入选2008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日前,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评选的200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揭晓,清华大学吴建平教授总负责的“下一代互联网核心技术国际标准RFC5210”(IPv6真实源地址体系结构及测试床)入选。

  • 222025.04

    齐心聚力,科技推动产业链降碳——清华建校114周年校友主题活动“零碳园区及产业链降碳”

    4月19日,在清华大学建校114周年到来之际,清华校友总会碳中和专委会(筹)汇聚碳中和领域校友,在北京银行清华园支行的支持下,举办了“零碳园区及产业链降碳”校庆主题活动,共同探讨如何通过科技实现产业链降碳及如何打造零碳园区。1995级校友韩文亚(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经济部主任)首先做了主题为“工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创新路径”报告,系统分析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整个体系以及技术等支撑保障,然后从...

  • 022022.03

    吴彬主讲“清华校友学习日”第31讲:勇攀核能科技高峰、潜心建堆报国育人

    2月26日,清华大学核研院党委副书记、副研究员吴彬应邀主讲了“清华校友终身学习支持计划”校友学习日第31讲,主题为“勇攀核能科技高峰、潜心建堆报国育人”。共有150余名校友相聚“荷塘雨课堂”参与线上学习。吴彬作主题报告2021年11月3日,在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清华大学王大中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吴彬从王大中院士的获奖情况、先进事迹、清华精神与“200号”精神三个方面作主题报告,系统介绍了我国...

  • 092024.05

    彭菲:保持初心,踏实前行,勇攀科技高峰

    今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日新月异的人工智能,如何更好服务人类?从事人工智能相关工作的青年,需要具备哪些素养?在人工智能领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算法工程师彭菲可谓翘楚。2010年,她从清华大学毕业,进入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当时,人工智能还是冷门产业,彭菲也成了为数不多的女性算法工程师。“从事科研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回首离开校园走上科研岗位的时光,彭菲...

  • 292021.10

    2021年度“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亚太区榜单揭晓!4位清华人入选!

    10月28日,世界科技青年论坛在杭州未来科技城举办,新一届《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全球—亚太区榜单正式发布,4位清华人榜上有名,他们是:范楚楚、唐城、黄高、周谷越

  • 302025.05

    11位清华人入选“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2024年度中国区名单

    5月23日,在上海举办的2024年度“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中国区发布暨中国科技青年论坛上,新一届入选者正式揭晓。据校友总会初步统计,11位清华人榜上有名,他们是(按公布名单排序):邵智宏(2019级博,计算机)他作为第一完成人领导了DeepSeekMath项目,通过高质量预训练和基于GRPO的强化学习方法,从根本上提升模型的数学和逻辑推理能力。姚顺雨(2015级交叉信息研究院)他开创了融合推理与行动的智能体范式,并推动智能体...

  • 292020.05

    从输出技术到输出模式,20余位清华校友在洛阳用实践探索出科技成果转化新方案

    在清洛基地已探索实践3年多的“平台+孵化器”模式基础上,搭建“技术服务、产品培育、功能支撑”三大平台,提供从共性技术研发到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一站式服务....

  • 222022.01

    “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2021年中国区入选者公布 清华5位教师5位校友入选

    2022年1月22日,由DeepTech 深科技与《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共同评选的第五届中国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榜单公布,清华5位教师5位校友榜上有名。5位教师是: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副研究员陈震、高等研究院研究员段斯斯、车辆与运载学院助理教授冯旭宁、物理系副教授胡嘉仲、集成电路学院副教授唐建石。5位校友是: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助理教授程寰宇(2006级航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令狐昌洋(2009级微纳电子)、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