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孤帆远影陈岱孙

2021-05-11 | 朱洪涛 | 来源 《中华读书报》2021年04月28日 |

很早就知道陈岱孙这个人。在民国大学的研究中那些名校总会吸引更多研究者的注意。在很多研究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的校史著作中陈岱孙(19001997)都会被提到,但他绝对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陈岱孙福州人,1918年考入清华学校,1920年毕业后赴美留学,1926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27年返国任教清华学校,后清华学校改制为清华大学,一直执教清华至1952年。之后院系调整陈岱孙被调离清华,任教北大。

很喜欢陈岱孙这个人,喜欢是因为看不明白他。在我的认知里,陈岱孙给我两大印象,挥之不去。首先他帅气优雅。仔细观察他各个时期的照片,感觉他有一种天生的贵族气。在陈岱孙这一辈人中,学兼中西而家室如此显赫者,可说是寥寥无几。用今天的话讲,在还没有出生前,他已经超过了很多人。有一张在我看来很经典的照片,那是1939年拍摄于昆明的集体照。不用说我们大多数人的眼光都被照片中林徽因、梁思成、金岳霖吸引住了。而我特别注意到陈岱孙,高高的个子,稍微弯曲的腿,一个大背头,眼神里面好像有点忧伤——绝不是忧郁——静静地不言不笑地望着镜头。真的,陈岱孙是一个特别上镜的人。读完这本《孤帆远影——陈岱孙与清华大学》(刘昀著,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我最喜欢的是看陈岱孙的照片。他永远都是西装笔挺。这种笔挺是格外笔挺。我才明白了一个道理,民国时期的那种西装只有穿在高个子身上才有味道。留美学生中西装能穿出陈岱孙这种明星版效果的好像极少。照片里的陈岱孙,无论西装、风衣、马靴、领带,随意组合,怎么看都熨帖,只能说是骨子里的贵族气质与绅士风度的完美合体。老说清华的梅贻琦寡言少语,其实陈岱孙也差不多,话不多,但准确靠谱。商务印书馆之前出的“碎金文丛”系列有一册陈岱孙的集子,小开本小篇幅,语言平实冷静客观。跟他这个人一样,虽然五官端正,清晰可辨,可总觉得有哪里说不清楚。

其次陈岱孙活了97岁,文集只有薄薄几册,不得不说是巨大遗憾。建国后陈岱孙有长达二十年时间没有写过一篇文章,他是怎么度过这段岁月的书里没说。不能以为历次运动造成他不写,民国时期的陈岱孙就是一个不轻易下笔的人。与他同辈学者很多都是著作等身,而他好像不以为意。作者在后记中评价陈岱孙,“淡泊庄肃、方正不阿、思虑周密、处事严谨、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历史清白、众人爱戴”,他从来没有作贱过自己,打击过他人,也没有献上忠心、歌功颂德。假如要续写陈岱孙后半生的传记,作者说以他目前的境界是无法完成的。所以这也是看过传记反而越发疑惑的原因,陈岱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一个玩世不恭的少年吗?显然不是。他是一个不用功学问的人吗?显然不是。他是一个寄情山水,得过且过之人吗?显然不是。在民国学人群里陈岱孙算是有境界的人,追名追利不算境界,搞人搞事不算境界,立言立功只是说对人生还没有放下,陈岱孙不写的地方绝不是空白。

如今用君子形容一个读书人,好像很奢侈。可是回到这个名词所蕴含的原来意义中找一个人来对应它,我想陈岱孙是理想人选。这种君子有老庄的潇洒,有孔孟的通权达变,有西洋绅士风范,一切都刚刚好。

关于陈岱孙有两则故事。第一则故事是说,经济学系学生每学期开学都要填写选课单,然后恭恭敬敬请系主任签批。某次某生填了“国济贸易”,陈岱孙用铅笔指一指“济”,说“改一改”,某生马上改为“暨”字。陈岱孙二话不说,把这门课用笔划掉,替他填上了一门3学分的“大一国文”(第265页)。第二则故事是刊载在1934年第8期《清华暑期周刊》的学生所写“教授印象记”。对陈岱孙如此描写:“个儿高高的,洋服顶挺,走起路来常带一根司的克(stick),有着一副英国绅士的仪态,那便是经济系主任陈岱孙先生。无论谁,只要上过他的课,便不能不赞叹陈先生的口才。虽然是福建人,可是国语讲得够漂亮,一个一个字吐得很清楚,而不显得吃力。在上课的时候,学生是没有一个敢作声的,只静心凝虑,因为他的声音是有节奏的,有韵律的,能使人如同听音乐一样,起着一种内心的快感”。这位学生没说的是陈岱孙上课对时间的把握非常精准,内容讲完,铃声响起。某次课讲完铃还没响,是铃坏了。这就是陈岱孙,但好像又不是。


相关新闻

  • 112011.03
  • 102021.05

    陈岱孙:出世与入世

    有人说他是经济改革的中流砥柱,有人说他是经济学界的“左派旗帜”,截然不同的标签集于他一身。他踽踽独行,沉默是金。

  • 132023.04

    陈岱孙:桃李三春映门墙

    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大厅矗立着一座半身铜像,基座上刻着一句话:“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教书。”这座铜像纪念的是欧美同学会原主任委员、名誉会长,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陈岱孙。陈岱孙终其一生致力于教书育人,把教书这件事情做到了极致,将一生中最美好的岁月都奉献给了清华,在中国的经济界树立了一面旗帜。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在致陈岱孙九十五岁寿辰的亲笔贺信中这样写道:“先生年高德劭,学贯中西,授业育人,六十...

  • 012011.07
  • 082017.09

    清华园1949:从一地鸡毛到尘埃落定

    陈岱孙已经17年没有休假了。这一次,他哪儿也没去,除了不讲课、不负责经济学系的行政事务之外,在清华园,在新林院3号,生活大体上照常继续。

  • 292016.04

    清华经管学院举办纪念清华经济学系建系90周年活动

    4月24日,“纪念清华经济学系建系90周年”活动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举行。

  • 182016.03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梁思成林徽因致陈岱孙的六封书信

    这几位本该诗书风雅的人,当时正处于穷愁困厄之中,艰难的生存境况与坚韧的精神状态,在信中显露无遗。

  • 122007.11

    临危受命的陈岱孙教授

    1937年抗战爆发,时任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经济系主任的陈岱孙教授应邀到庐山参加了讨论时局的会议,会后回到天津,铁路交通中断,直到平津地区全部沦陷,两地通车后才回到北平。由于无法出城,清华大学校务会议在北平城内开会,商定将清华大学迁往长沙,并派陈岱孙立即前往南京接洽迁校事务。他遵照会议决定于次日离京,行前没有回清华园。他在清华大学的全部财物、科研资料和手稿全部遗失。陈岱孙到达南京后,才知道北大、清...

  • 162016.08

    陈岱孙忆金岳霖、周培源

    陈岱孙先生以平实真挚的笔触,回忆与好友金岳霖、周培源的往来,更记录了他们所亲历的大时代。

  • 242012.11

    临危受命的陈岱孙教授 ——张友仁

    1937年抗战爆发,时任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经济系主任的陈岱孙教授应邀到庐山参加了讨论时局的会议,会后回到天津,铁路交通中断,直到平津地区全部沦陷,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