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钟家庆老师二三事

2021-08-31 | 高红卫(1976级精仪) |

钟家庆老师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即将到来,谨以此文缅怀钟家庆老师。

1976年粉碎“四人帮”,197731日,我们“6字班”学员才入校学习。当时的校领导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决定为每个班配备若干名专任教师。钟家庆老师是学校为我们班配备的数学课专任教师。上第一节数学课时,钟老师给我的印象是和蔼可亲,脸上总是带着微笑,大体上讲了讲学好数学的重要意义以及一些原则性的学习要求就下课了。

由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波及到北京,开学不久学校就组织师生自己动手在校园搭建防震棚。记得有一次,钟家庆、刘希珠、姜天星等老师与我们班的同学搭乘3辆卡车到西山去砍树,钟家庆老师身着一件夹克型深蓝帆布工作服,脖子上搭着一条毛巾。那时候西山上没有路,卡车只能开到山下,砍树、往山下搬树和装车、卸车,钟老师就像一位工人师傅一样与我们有说有笑地一起完成了任务,丝毫看不出半点大数学家的“范儿”。

总之,入学初期他给我的整体印象就是一名很普通的数学教师。后来有两件事彻底颠覆了入学初期我对钟老师的肤浅认知。

在校期间的一个夏天,钟老师将家从平房搬到楼房,邀我们几位同学去帮忙。晚饭后我们到他家时,他穿着背心坐在门前的小马扎上看《北京晚报》,与我们打过招呼后,他继续坐着看报。约几分钟后,师母吴老师说:“家庆,时间到了。”只见钟老师二话没说,放下报纸回到他的房间研究数学去了。钟老师家里大件家具较少,不多时我们就搬完了。我们离开时,钟老师并没有出来道别,估计他已经沉浸到数学研究的世界之中了。这使我第一次大体感受到了“忘我境界”的存在以及钟老师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精神。

改变我认知的第二件事是钟老师的上课风格和深刻洞察力。钟老师上课从不向学生提问,也没有互动讨论环节。每次上课,他把要讲的内容按照书上的论述方式讲完一遍后,必然观察一下课堂上学生的表情,然后说:“嗯,还有一部分学生没听懂,我换一种方式再讲一遍吧。”一般这样多角度讲解一二轮后,大多数同学就基本理解了,这时他会说:“还有几个同学没完全听懂,课后你们自己补习一下吧。”

当年我就在想,他既不提问,也不互动讨论,还不批改作业(作业由辅导老师批改),他是怎么知道我们谁听懂了,谁没听懂的呀?实际上直到现在,这还是我心中的一个迷。或许,这只能用他具备常人所不具备的深刻洞察力与捕捉、运用细微动向的直觉能力来解释吧。

40多年过去了,钟家庆老师惜时如金、执着追求的治学态度,见微知著的洞察力与超凡的直觉感知力,以及他和蔼可亲的大家风范仍然深深地打动着我、影响着我。


2021817



相关新闻

  • 162021.06

    朱金铨老师二三事

    土木工程概论,江见鲸,遗体捐献医学事业

  • 312021.08

    最朴素的博士生导师——钟家庆先生轶事

    钟家庆先生出生在芜湖的钟家庆先生是我国著名数学家,中科院研究员,资深博士生导师。他为人正直,敢说敢为,在工作中锋芒毕露而又游刃有余,是知识分子中少有的活跃人物。钟先生性格上的优点不仅表现在社会活动中,而且在对待朋友上也有两肋插刀的豪迈,这一点他有本钱,钟的手巧,身体也好,体格强健,而且他很愿意帮朋友做体力活。这在今天想想觉得不可思议,可是出身中科院的笔者,小时候就是看着这些所谓数学家每天干体力...

  • 152009.06
  • 312021.08

    忆数学家钟家庆点滴

    2018年12月13日,笔者采访了杨乐院士,围绕他曾经的大学同学、研究生同学、数学所同事——钟家庆教授进行了访谈。现将有关内容整理如下,以供研究当代中国数学史、科技史的学者参考。小标题为笔者所加。资料照片由杨乐提供。120世纪60年代初,部分同学合影照(左起:张顺燕、吕以辇、张广厚、杨乐、张南岳、孙继广、钟家庆、殷慰萍)1978年改革开放,相伴而来的是科学精神的回归。经过四十年的发展,中国科技...

  • 132020.08
  • 162016.03

    春风化雨乐未央——记几位清华老师二三事

    最早接触清华是小时候在父亲微黄的影集里,在父亲盖有蒋南翔、刘仙洲大印的毕业证书上。那是多么迷人的一片乐土啊,西式的礼堂,宽阔的草坪,学生课余不仅能在运....

  • 102020.08
  • 232023.02

    郑泉水院士:记恩师黄克智先生育我的二三事

    刚过耳顺之年的我,有逾30年的时间是作为黄克智先生的学生和同事,何其有幸。他的做人做事风格对我影响至深,是我的人生楷模和指路明灯。先生虽已驾鹤西去,但精神光芒永存。我在此追忆先生与我的二三事,以纪念他对我人生的影响,深切缅怀他伟大的人格,以永久激励自己并启迪更多后人继承他的精神。先生甘为人梯,不拘一格举荐人才先生是做出举世公认的学术成果的科学家,也是师生心目中真正的“大先生”,而先生多次不拘一格...

  • 112020.08
  • 102022.08

    孙玉书:回忆恩师王兆霖教授二三事

    建工系暖四一班同学在王兆霖老师家为他祝寿恩师王兆霖教授离开我们六年了,回忆起在校三年半的学习生活和毕业后与老师的相处,至今令人难忘。1974年秋,我们进校后,经过入学教育就到“二七机车车辆厂”实行开门办学。二七厂是个有革命传统的老厂,大厂,各方面基础都不错。由于居住条件有限,我们先后住过公共浴池、自建土房。最后我们将职工技校的废旧锅炉房进行了清理、打扫作为男生宿舍。王老师当时已年近六十岁了,同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