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外语学人治业的楷模——说说王佐良先生

2022-08-12 | 黄源深 | 来源 《中华读书报》2022年07月13日 |

治外语者,该如何塑就自己,成为怎样的人,历年来,人们悉心探究,提出种种口号,虽也言之有理,但总觉得不够显豁,因为口号所蕴含的,只是抽象的标准,缺乏具象的参照系,让人一目了然。

其实,外语界不乏此类标杆,看得见,摸得着,向他们看齐,就有可能接近,乃至达及理想外语人才的目标。王佐良先生便是其中之一。

王佐良(1916-1995),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并入西南联大),一生潜心于外国文学史编撰、外国文学研究、英语教育和翻译等诸多领域,出版了《英国文学史》《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史》《英国诗史》等三十余部中英文著作以及大量论文,成为我国外语界和外国文学研究界的标志性学者,和许国璋先生同为那个时代我国外语教育领域最耀眼的两颗星星。

中文外文,造诣高深

以外语为业者,首先外语要过硬,说白了,这是一生的“饭碗”,须夷不可缺离。

论外语修养,王佐良先生不愧为我们的表率。他的英文可谓炉火纯青。据他的学生,又是同事的胡文仲教授回忆,“……他讲的英文犹如一篇篇漂亮的散文,引人入胜”。无论是用英文作的学术报告,还是撰写的学术著作,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简练流畅,如行云流水,仿佛出自一位英美大家的手笔。

记得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遭灾、物资匮乏的艰难岁月里,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青年学子,围绕着大如磨盘,需要两个人才抬得动的606牌录音机,倾听着音带里传来的王佐良先生的学术报告,陶醉在他流畅优美的英语里,流连忘返,听了又听。正是这样的精神食粮,使我们忘却了物质上的困窘,感到日子过得挺有意义。同时,王佐良先生也成了大家英语学习的偶像。

王佐良先生的中文修养也是有口皆碑的,其文字表达之精妙,尤见于文学评论和翻译。

他写的论文,迥异于眼熟的干巴无趣的文论,文学性很强,甚至不乏诗意,透出悦人耳目的新鲜气息。

王佐良在评价穆旦的诗歌时写道:“足足30年,穆旦不再涉足诗坛。然而他没有停止写诗,写得少了,但仍然在写。使人惊讶的,是仍然写得很好。这是一篇文学评论中的一段,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评价一个诗人。评论语言的诗化是论者的刻意追求,通过精心铺排的段落、标点和文句的节奏,来得以实现,从中不难读出王佐良本人的诗人气质,及其评论浓浓的文学性。

19世纪英国散文家兰姆,王佐良的评价又是:因此,兰姆的文章很耐读,越读越有味,但不可学。学的人往往得其怪诞,失其真挚,有其古僻与文字游戏,无其典雅与风趣,反而显得有点忸怩作态了。

这些批评文字,多少反映出了王佐良文学评论的语言风格:准确、简练、明晰,用词通体平白,必要时又不乏讲究,富有文采。这种有别于一般人遣词造句的评论文体,源于其本人的一贯追求,是才情的自然流露,是艺高胆大的表现,也是他一生博览群书精心修炼所结出的果实。

王佐良高深的中文造诣,也体现在他的翻译作品中。他的译著量少而精,却堪称当代翻译的典范,深得译界的好评,译文不仅文采斐然,朗朗上口,而且句式、语气、整体风格都与原作高度契合。译界对他的译文无不赞叹,认为达到了翻译的最高境界,可以欣赏,却难于模仿。

博学多思 视野开阔

接触过王佐良先生的人,都会对他的博学感到惊讶。有时明明聚焦于一个文学题材,他却会信手拈来,插进一个哲学、历史,甚至关于建筑的例子,与主题紧密契合,让人不得不佩服他渊博的知识和不同学问之间融会贯通的能力。他不但说起英美文学如数家珍,而且对法、德、意,乃至拉丁美洲文学也很熟悉,同他交谈过的西方学者,也无不为此感到惊奇。

尤其令人钦佩的,是他在多个学术领域,都作出了不凡的贡献。

王佐良在外语教育中提出了在学习文化中学习语言的观点,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因为我国外语界一直存在着“为语言而语言”的认知偏颇,只强调传授语言知识和技巧,而忽略语言所蕴藉的文化内涵,结果把外语专业办成了“语言培训中心”,大大影响了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也殃及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王佐良认为,提高“文化知识和文化修养”“是当前教育界和全社会极须加强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并提出了“通过文化来学习语言,语言也会学得更好”的观点,阐明了学习语言和学习文化之间的关系,他的观点至今仍被反复引用,成为我国外语教育的指导性意见。

王佐良不仅出版了优秀的翻译作品,而且在翻译理论上也很有创见。他力主“顺译和直译的结合”,“一切照原作,雅俗如之,深浅如之,口气如之,文体如之。”一句话,译文既要忠实,又要灵活,坚持辩证的翻译观。

王佐良对“文学史”和“文学评论”的写作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他强调文学史“写法也要有点文学格调,要注意文字写得清楚、简洁,少些客套术语,不要把文学史写成政论文或哲理文,而要有点文学散文格调”。文学评论“要有可读性”,“写得短些、实在些、多样些。如果做得到,也要新鲜些”,“尽量避免学院或文学圈子里的名词、术语”。这些都是击中时弊的肺腑之言,他自己撰写的文学评论和文学史著作,切切实实尊奉上述信条,留下的那些灵动活泼的文字,是最好的佐证。

提携后学 不遗余力

苦苦奋斗中的年轻人,在学界往往属于弱势群体。他们需要年长学者的关注和提携。有时几句鼓励的话,也会使他们信心陡增,在暂时的逆境中奋起,最终成就自己的事业。

佐良先生不但自己学问好,而且帮助后学也不遗余力。他对年轻人始终那么关切,那么热诚,那么无私地伸出援手,在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他生前对我的关爱。记得三十多年前,我给他寄去了刚出版的《澳大利亚文学选读》,只希望表达一下对这位外国文学研究巨擘的敬意,丝毫不期望会有回应,因为他有太多的事要操心。不承想,过不了多久我就收到了他的来信,从中还知道他不但读过这本书,而且读得很仔细。信上说:“《澳大利亚文学选读》是一部好选本。我对澳洲文学只有皮毛知识,但似乎我知道或听说过的重要作家都选在里面了,《概要》和每个选目下的《关于作者》《作品简析》和《注释》也都很好,顾到了特点、难点,而又要言不烦,十分清楚,对于想对澳洲文学有个初步了解的英语学生,用处很大。”正是这样的关心和爱护,尤其是来自一位学问高深的长者,一个学界的权威,给了当时处于摸索中的我,很大的信心和勇气。最后,我终于完成了六十多万字的《澳大利亚文学史》。我永远感激王佐良先生。

受惠于佐良先生关爱的何止我一个,很多人都得到过他的帮助,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年轻学者体会尤深。佐良先生有计划地培养他们成为接班人,年纪轻轻就被委以领导工作重任,并通过定期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以及参加“外国文学史”的编撰工作,让他们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把外国文学研究领域搞得风生水起,成绩斐然,为学界所瞩目。

王佐良先生是一位一生专治外语的学者。他知识渊博,学术视野开阔,中英文造诣高深,同时还满怀热情地提携后辈,对我国的外语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他不就是中国外语学人治业的楷模,我们理想中的外语人才吗?


相关新闻

  • 272016.07

    北外举行纪念王佐良先生百年诞辰系列活动

    7月16日,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王佐良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大会、《王佐良全集》发布仪式、王佐良外国文学研究奖启动会、王佐良外国文学高等研究院成立仪式、“....

  • 312016.08

    那代学人的“弦歌”与“绝响”——读《王佐良全集》

    代学者在历经坎坷之后,是自省,是醒悟,是“奋起直追”,是“路在脚下”,而不是自暴自弃、随波逐流,甚至近墨者黑。这才是他们最可贵的地方……

  • 142016.09

    致契合——纪念王佐良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纵览王佐良先生一生道德文章,仿佛呈现一具多宝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也正因为学识广博,王佐良先生尚在中年时即被同仁尊称为“王公”。且以王公最富成就也最....

  • 062022.09

    契合与超越——王佐良先生的学术人生

    王佐良(1916—1995),浙江上虞人。英语语言文学专家、翻译家、教育家、作家。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后任西南联大助教,1947年考取英国牛津大学茂登学院,1949年回国,任教于北京外国语学校(今北京外国语大学)。曾任北京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文学》主编。出版《彭斯诗选》《英国诗文选译集》《英国散文的流变》《英国文学论文集》《...

  • 232016.06

    王佐良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日前,“全球化时代的契合:王佐良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暨清华大学图书馆王佐良著作专架揭牌仪式”在清华大学举行。研讨活动由清华大学外文系、欧美文学研究中....

  • 132016.12

    论莎写诗 点化后学——写在《王佐良全集》出版之际

    在纪念一代外国文学研究的杰出专家、莎学家王佐良先生百年诞辰的2016年,出版《王佐良全集》格外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外国文学界、莎学界的一件盛事。捧读装帧....

  • 182020.02

    藏诸名山,传之其人——《王佐良全集》出版始末

    王佐良一生著述宏富,创作时间贯穿20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作品遍涉外国文学研究、外语教育、翻译、诗歌及散文创作等多个领域。

  • 182021.05

    杰出校友王佐良:契合与卓越——写在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之际

    2016年初夏的一个清晨,阳光透过松柏和银杏的高大枝干,照进清华大学丙所会议室,“全球化时代的契合:王佐良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即将在这里举行。我特意请工作人员拉开窗帘,让王佐良先生生前居住和挚爱的清华园透过宽大的落地窗进入与会者的视野,彼时彼刻,自然之美与学术之美映入同一个画面,烘托出王佐良先生毕生所追求的人与自然、文字与思想、学术与人生的美妙契合。来自全国各地近50名学者齐聚清华,共同追忆畅谈...

  • 292016.07

    王佐良百年诞辰:没有翻译,世界宛如脱掉锦袍

    王佐良在《严复的用心》中说:“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对于任何民族文学、任何民族文化都有莫大好处。不仅是打开了若干朝外的门窗,还能给民族文学以新的生命力。....

  • 25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