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独腿将军”陆载德:唯一的答案

2023-06-14 | 罗艺 | 来源 《解放军报》2023年6月10日 |

过去两年间,参与陆军光荣传统教育专题片《永恒的誓言》拍摄制作工作,我和战友有幸走进数十家军休所,采访了50余位老首长和老阿姨。

一次次的倾听与对话,我的心始终被感动和震撼填满,很多很多次,口罩里“盛”满泪水,不得不中途更换一个。我感动于这些老首长们对党、国家和军队的爱是那么真诚、炽烈、彻底,耄耋之年初心不改;我震撼于这些老首长们始终将党性高擎过头顶,数十年如一日严格自我要求,革命本色历久弥新。他们的身上,蕴藏着我们从哪里来的红色基因,也标识着我们到哪里去的精神路标。

陆载德将军

人的一生,会面临无数个选择。对于陆载德老首长来说,他的人生选择题,永远只有一个答案。

采访那天,北京刚下了场雨,空气中夹杂着一丝寒意。陆老在妻子的搀扶下,坚持站在门口迎接我们。

“我有什么可采访的,只是做了一点小事。”他热情地与我们一一握手,诚恳说道。

陆载德清华大学入学照

陆老口中的“小事”,一点也不小。8岁那年,他因病左腿高位截肢,后来凭着惊人毅力发奋读书,高分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21岁参军入伍,他毅然前往科尔沁草原,参与建设我军第一个兵器试验靶场;25岁,他服从上级命令就地转业,成为靶场不穿军装的技术员;20多年后,他再次穿上军装,继续奋战在兵器试验攻坚克难一线。他曾首创我军第一个火炮动态测试项目,主持制定我军第一个高炮弹道计算程序,被授予国防科技工作模范”“全国自强模范等荣誉。

陆载德年轻时着军装照

“老首长,您的身体状况,正常学习生活已是不易,为什么选择参军入伍,后来又去了科尔沁草原那样艰苦的地方?”我们充满疑问。

19495月,上海解放。那时我高三快毕业了,对未来还是一片迷茫。我是一个残疾人,将来能做什么呢?班主任鼓励我,他说现在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新社会,需要很多人才去建设新中国。你成绩好,大胆报。

陆老打开一张泛黄的清华大学学生证,轻轻抚摸着说:“大学毕业,我在分配志愿书上写下‘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那是我们那一代人共同的心声。”

“我被分配到军委军械部,就在北京阜外大街34号院。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没多久,上级决定在科尔沁草原建设我军第一个兵器试验靶场,要选人过去,问我行不行,我说行!党、国家和军队不把我当成残疾人,而是当作一个有用的人,这是对我最大的肯定和鼓励。

“您去了大草原,一定遇到很多困难吧?”

“我的左腿残肢只有3寸长,定制了一个假肢用几根细皮带扣在腰上,原本经过锻炼,能够走得比较自如。可到了大草原,地面被草盖住了,看不到那些坑坑洼洼和小石子,所以经常摔跟头。人摔了没事,怀里的仪器可摔不得。我就在假腿膝关节处搞了个小装置,把它锁住不弯曲,就能保持平衡了。可这样一来,上厕所又麻烦了……”

陆载德与同事们

“可是,您到靶场没几年,就被安排转业。明明有机会可以离开草原,回到上海、北京,为什么选择就地转业,在靶场当一名普通的技术员?”

“那时,单位领导找我谈话。他们说,于私,都希望我回到上海的亲人身边,生活上能有个照应。可是,于公,靶场需要人才,组织希望我继续在那里工作。我想也没想就答应了,坚决服从组织安排。第二天,我坐车到镇上的照相馆拍了一张军装照留作纪念,也算是告别。”

“您做出这样的选择,家里人能理解吗?”

“一开始都不理解,几个兄弟姐妹轮流劝我回去。他们在信中说,一片绿叶总有枯萎的时候,你总不能拖着一条腿在草原上生活一辈子吧?我在回信中写道,我人生的选择题,永远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一切服从党和国家的需要。即使有一天我成为一片落叶,也要化作泥土滋养这片土地……”

陆载德在工作中

这个答案,交出了一名共产党员无悔的答卷。在我们的采访中,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说不尽也写不完。有的老首长年近百岁,仍能一字不差地背诵当年的入党誓词;有的老首长常年卧床,1个月只下一次楼,就是去过组织生活;有的老首长不记得自己的年龄,不记得家住哪儿,却没有忘记交党费的日子;有的老首长一天读书学习四五个小时,用曾经被日军子弹打穿的右手一遍遍抄写党章……

誓言永恒,忠诚无悔。那些经历过战火硝烟的老首长们在慢慢衰老,背影渐行渐远,但他们的英雄故事不会被遗忘,他们的无悔选择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他们的心愿激励着后来人接续奋进。行文至此,更觉得自己作为一名老干部工作者,肩上的责任,重如千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载德,19326月生,上海人。1950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转入北京大学,1953年提前毕业,参军入伍。1960年入党。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少将。1978年被总后勤部授予模范科研工作者称号,1990年被国家人事部、总政治部批准为有突出贡献奖的中青年专家1992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国防科技工作模范荣誉称号。

本文摘自《一名军队老干部工作者的采访手记:聆听那些永恒的誓言》。


相关新闻

  • 272023.12

    暮年梁启超

    2023年是梁启超诞辰150周年。梁启超是大变革时代的启蒙者,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他的家风学风深深影响子女,成就了“一门三院士,九子皆俊彦”的家族传奇。他只活到56岁,人们在怀念时不免感叹,“正写到最佳状态、写到兴头上的梁启超的突然弃世,这不仅是他个人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现代学术的重大损失。”梁启超的最后三年,遗憾颇多,他曾打算把全部主张堂堂正正著出一两部书来,却终究没有实现。若不是“国忧家难,重重叠叠...

  • 082013.02
  • 282018.11

    将军一去五十载——纪念赵九章先生

    2018年10月26日,是赵九章先生逝世五十周年纪念日。获巢纪平先生授权,在此贴出他撰写的赵九章先生传记。作为熟知赵先生的学生和下属,巢先生在文中全面....

  • 282018.11

    将军一去五十载——纪念赵九章先生

    2018年10月26日,是赵九章先生逝世五十周年纪念日。获巢纪平先生授权,在此贴出他撰写的赵九章先生传记。作为熟知赵先生的学生和下属,巢先生在文中全面....

  • 292021.12

    他是这个领域唯一的院士

    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的中东墙上,有一个看似毫不起眼的名字——黄劭显。其生平简介中,“清正廉洁,求真务实,淡泊名利”是他的女儿们特意为父亲定的评语。在她们心目中,这12个字最能概括父亲的一生。作为我国核地质事业的主要创建人之一,1980年,黄劭显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他也是我国铀矿地质界迄今为止唯一的院士。上世纪50年代,在他的组织领导下,我国首先突破花岗型和碳硅泥型两种铀矿类型,提交...

  • 302022.09

    张双南:科学的精神是“质疑、独立 、唯一”

    质疑我们看到的,质疑我们已知的。有“质疑”,我们的科学才不断地发展。“独立”是说不管谁做这个研究,得到的结论都应该是一样的。“唯一”是指重复多次,结果应该都是一样的。

  • 132023.02

    自强不息铸军魂 厚德载物育桃李——追忆父亲曾锡珪将军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032019.04

    钱锺书与清华间谍案

    一直以来,钱锺书与清华间谍案之间的历史迷雾让很多人分不清其中的来龙去脉。近日,谢泳在新著《钱锺书交游考》中,有长文专门谈论钱锺书在清华间谍案中的来龙去....

  • 112017.07

    陆建勋院士:弄潮逐浪七十载 唯愿祖国海疆平

    陆建勋(1929年9月11日— ),祖籍浙江杭州,生于北京。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无线通信工程专家,中国舰船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两....

  • 202018.06

    九叶派唯一健在诗人郑敏:幸运在西南联大,遗憾也在西南联大

    从西南联大,郑敏走向了她的诗歌人生。如今耄耋之年回望,那短短的4年,竟是她人生最大的转折。从西南联大毕业后留学美国,学成归国,在各种波折、劫难中踽踽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