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周光召:担当使命,选择自己的科学道路

2025-03-02 | 刘晓 | 来源 《中国科学报》2025年2月28日 |

周光召(右二)在杜布纳研究所

周光召不仅是我国科技领军人物,更是对国家和人民有着深厚情感的爱国者。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中苏两国关系破裂,苏联单方面撕毁援华合同,撤走技术专家,中国正在紧张推进的原子弹事业面临着巨大困难。中央决定,派自己的优秀科学家参与原子弹计划。

1960年底,前往苏联访问的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长钱三强来到莫斯科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以下简称杜布纳研究所),和那里的中国科学家进行了一次长谈,讲到苏联专家撤退后各方面工作遇到了一些困难,在不利的国际条件下,中国只能靠自己努力建设国家。这次谈话给周光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甚至是难以言说的震动。他了解到党中央发展核武器以加强国防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决定放下手中的研究回国。

周光召组织在杜布纳研究所的20多位中国科学家讨论了当前的局势。在这种形势下,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怎么办?大家的观点基本一致,那就是作为中国的科学家,一定要为中国的富强尽自己的力量。会议起草了一封致二机部领导的联名信,他们在信中要求回国工作:我们时刻准备放弃我们的基础研究,接受国家交给的任务。

周光召还和何祚庥、吕敏一起找到钱三强,请缨回国参加“实际工作”,并请他向二机部领导递交联名信。钱三强为这些有志青年感到高兴和自豪,答应努力促成。钱三强先亲自开展情况调查,找了中国驻苏使馆人员和中国学者谈话,详细了解了周光召的业务能力、工作成绩、思想志趣等方面的情况,最后作出判断说:“这是一位少有的、在理论物理方面功底十分深厚的杰出人才,我无论如何也要促其实现心愿。”钱三强接着从莫斯科拍电报给刘杰:“我认为周光召较适宜九局理论组,但需在国内解决调干问题。”回国后,他又亲往北京大学做疏通工作,调动事宜终获解决。

事实上,那时候物理学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好时机,周光召正在进行许多重要的研究,做科学工作对他的吸引力确实非常大。1957年,周光召在杜布纳研究所从事粒子物理的基础研究工作,几年内发表了33篇论文。周光召的突出表现,引起了欧美科学界的注意。然而国家的需要,使他在科学上走上一条不同的路。这位杰出的青年科学家就这样突然从世界物理学前沿“消失”了。虽然要牺牲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去一个更艰苦的环境,但周光召为了国家义无反顾。

2004年,周光召在为“中国科大论坛”作首场报告时与青年学生畅谈“选择人生”。他指出,回顾百年来现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历程,振兴中华是几代科学家共同的历史使命,是追求中国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也是当代年轻人奋斗的力量之源。


相关新闻

  • 152024.05

    周光召的科学光芒永远闪耀

    2011年11月15日,这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天。在北京会议中心,我主持的“973计划”专家顾问组会议上,周光召先生作了关于“973计划”任务的总结讲话。讲话刚刚结束,先生突发脑出血,昏倒在我身旁。虽然及时送往医院,但经过3次大出血和2次大手术,他再也没能康复过来,再也不能回到他热爱并奋斗一生的科学事业上来。每每想起这一幕,我内心总是百感交集,心情久久无法平静。光召先生把他一生都献给了祖国和科学,为我国科学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了居功至伟的贡献。

  • 182024.08

    周光召,“从未改变”的科学家

    周光召听闻苏联突然撤走所有在华专家后向国内打报告,要求立刻回国

  • 262024.08

    送别周光召

    8月23日,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云层低垂、气压沉重,空气似乎凝固了。早上8点半,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在大礼堂前陆续排起了长队,送别他们的好友、领导、恩师、偶像——周光召。在这些人中,有拄着拐杖步履蹒跚的老者,有受周光召提携和帮助过的科技界中流砥柱,也有与周光召虽未谋面却早已被其感召的年轻人。在等待告别的一个小时里,老人们追忆着周光召的贡献、细述着与他相处的故事,年轻人则侧耳倾听、字字入心。9点半,周光召...

  • 162019.05

    周光召从事科学事业65周年研讨会举行 杨振宁李政道致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著名物理学家周光召从事科学事业65周年学术思想与科学精神研讨会,5月15日在北京举行。当天正值周光召院士90华诞,诺....

  • 172024.05

    他是中国科学界的一面旗帜——院士专家研讨周光召学术思想与科学精神

    2024年5月15日,是我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光召从事科学事业70周年暨95华诞。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理论物理所)联合国际理论物理中心(亚太地区)举办了“周光召先生学术思想和科学精神研讨会”。周光召的同事、朋友、学生等共聚一堂,畅谈周光召严谨唯实、爱国奉献的学术思想和科学精神。“周光召先生是中国科学界的一面旗帜。”理论物理所所长周善贵说,周光召的科学思想不仅深刻影响...

  • 112019.07

    接力精神火炬 奋进新的长征——庆贺周光召同志从事科学事业65周年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周光召院士是位传奇人物。在苏联留学时,28岁的他指出了苏联专家的错误,最先提出粒子....

  • 112019.07

    我的老师周光召

    1982年,我从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考取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研究生,跟随周光召先生攻读硕士和博士。从学生到走上科研道路,周老师在学术上指引我、培养我,....

  • 162019.05

    周光召:国防科技事业的卓越领导人

    众所周知,我国的核武器事业是白手起家,一批有望冲击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义无反顾地告别自己熟悉的专业,隐姓埋名去书写“两弹”突破的大篇章。周光召先生就是其....

  • 042024.11

    中国科学家的典范——追思我最尊敬的周光召先生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262024.08

    周光召同志生平

    周光召同志1929年5月出生于湖南长沙。1942年起就读于重庆南开中学。1946年秋考入清华大学先修班,1年后以优异成绩转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49年10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8月考取清华大学物理系研究生。195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随院系调整进入北京大学研究生院进行基本粒子物理研究。1954年8月起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