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闻一多故居:家国至爱清华园

2007-11-29 |

史 轩

新林院72号

  闻一多 1899194647载短暂春秋,在故乡湖北浠水度过人生头10年,在昆明西南联大度过作为民主战士的人生最后 9年。其间求学与为学的20余年,他与清华结缘最深。抗战爆发前,他在清华园度过一段潜心学术研究与教学的纯然学者生涯,此后开始捍卫民主的跌宕人生。

  由新诗创作转向文化救国

  闻一多,原名家骅,又名亦多,于1912年秋考入清华学校,1922年赴美留学,在芝加哥美术学院和科罗拉多大学攻读美术。因报国思乡心切,1925年提前回国,先后在北京艺术专科学校、上海政治大学、武汉大学等校任教。19328月,他受聘担任母校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

  当时学校初建,住宅紧缺,闻一多与同时到校的顾毓琇在清华西门外达园比邻而居。19333月,他搬进新建成的西院46号。这是清华园内一处环境优美的住宅大院,每套住宅为四合院中式建筑,除宽敞的正房外,还有后院、行李房,屋内生活设施俱全,房租每月39元。在这里,他曾给予朱湘、唐亮等生活窘迫的学生以家的温暖。

  初到清华,闻一多与刘文典、俞平伯、刘盼遂、许维鐍、浦江清共同讲授《大一国文》,还为中文系四年级学生讲授文学家研究、王维及其同派诗人、杜甫、先秦汉魏六朝诗等专题。由于他较为内向,深感无法适应当时“大江社”、“新月社”等文学组织“向外发展的路”,更不相信 “向外的路”对于贫弱的中国可能走得通,于是“转向内走”,寻求文化救国之路。他是新诗人,却弃写新诗,转向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并积极培养学术研究人才,力争把清华中文系办成学术研究中心。

诗与艺术的家庭氛围

  193411月,新林院西式住宅建成,闻一多迁入新林院72号,这是新林院最大的三套寓所之一。“有卧房、书房、客厅、餐厅、储藏室、仆役卧室、厨房、卫生间等大大小小十四间。电灯、电话、电铃、冷热水等设备一应俱全。房前甬道两侧有绿茵草坪,周围是冬青矮柏围墙,草坪中央置一大鱼缸。书房宽敞明亮,四壁镶以上顶天花板的书橱,窗下是书桌。这里是先生一生中所住的最佳环境,许多研究在这里进行,疲劳时到门前大阳台上散步,或到草坪上拔草,观赏一下金鱼。冬季里,也曾和孩子们一起滚雪球、堆雪人。”

  闻一多作为艺术家、诗人,具有浓厚的艺术气质。他十分注意营造家中的艺术氛围,教妻做诗,课子习字,欲 “诗化”家庭,实现生活的艺术化。他把一块金色的武梁祠画像石图案镶嵌于一面黑色墙壁上,营造了极富浪漫色彩的家居情调。闻一多之子闻立鹏回忆道:“在家庭中,在我们童年少年生活中,父亲营造着一种诗与艺术的境界,一种具有凝聚力的 ‘磁场’与‘气场’。”

由潜心学术走向捍卫民主

  抗战前夕的闻一多以纯然的学者气质潜心典籍,心无旁骛。对于来家造访的学生,他时常给予学术上的指引。1935年初冬,刚入校的中文系研究生张清常到新林院72号拜访,闻一多建议他用两周金文书写《诗经》,以还原《诗经》西周东周创生时的文字面貌,张清常深受启发。

  19376月,臧克家自青岛来北平,记述了到新林院72号探望闻一多的情景:“他住着一方楼(按:误作楼,实为平房),一个小庭院,四边草色青青,一片生趣。还是那样的桌子,还是那样的秃笔,还是那样的四壁图书。‘唔!’他把笔一扔,站了起来,有点惊喜的样子。他把一支烟送给我,还是红锡包。还是那样的大本子,大本子抄的不再是唐诗、杜甫交游录,而是神话一类的东西了。”

  “一二·九”运动后,国民党政府加紧对进步学生的控制。1936229400多名军警闯入清华园,包围学生宿舍,从晚7点开始搜捕进步同学,各位教授家成为掩护学生的庇护所。“黄诚和姚依林等躲到冯友兰教授家,韦毓梅、君宜、王作民等女同学躲到朱自清教授家,还有些同学躲到闻一多教授家。”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闻一多携家眷先迁居武汉,后随校转往长沙、昆明。离开清华时,行前仓促,所有的书籍、细软全部留在新林院72号,仅随身携带两本书《三代吉金文存》、《殷墟书契前编》和一些重要文件。不久日军进驻清华园,闻一多寓所的书籍、财物损失殆尽于日军手中。曾表示“一生不愿做官,不愿离开清华”的闻一多,也许没想到这次离开竟成永别。在后来的岁月中,国家的前途命运让闻一多不再埋首书屋,而是奋起捍卫民主。1946715,他倒在国民党当局政治谋杀的枪弹之下,但他英勇不屈的正义精神,已永远化作中华民族的脊梁。

  清华园中屹立在水木清华山岗之巅的 “闻亭”,亭中 “使糊涂人清醒,使反动派战栗”的警世古钟,以及山麓旁苍劲弥坚的闻一多塑像,是对学者、诗人、民主战士闻一多及其不朽精神的最好纪念。

(原载《新清华》2007年11月23日)

相关新闻

  • 292019.09

    钱钟书、闻一多、季羡林……真是被清华破格录取的?

    在民国大学“破格”录取的故事中,无论是钱钟书、吴晗还是钱伟长、闻一多,清华学人的故事流传颇广。

  • 112021.10

    闻一多致梁实秋便笺浅释

    稍具现代文学史常识的人都知道,闻一多(1899—1946)与梁实秋(1903—1987)在清华学堂学生时代是志同道合的挚友,以此为起点,二人的事迹、行迹多有重合和交集,并保持了长期的友谊。梁实秋先生之女梁文蔷所著《春华秋实——梁实秋幼女忆往昔》“家中新发现的闻一多海外遗痕”一节,刊出闻一多先生致梁实秋手书便笺一页,为此前所未见。现将便笺稍加释读,请方家教正。

  • 202019.08

    青年闻一多的一封家书(上)

    闻一多的这封家书,写于五四运动后不久。1919年5月17日,他给父母写信,信中表明了他对这一事件的态度,并描述了当时清华学生游行示威和罢课的情形。此时....

  • 202019.08

    王康与闻一多

    今年是闻一多诞辰120周年,本文记叙了王康与闻一多交往过程和为其立传的始末,以资纪念。

  • 042019.12

    作为演说家的闻一多

    今年是闻一多先生诞辰120年。闻一多不仅是伟大的诗人、学者、斗士,也是杰出的演说家。他有“一部好胡子配上胡子发光的眼睛”,有诗人的辞句、革命家的热情以....

  • 242018.08

    闻一多怎样讲课

    1925年11月2日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成立,闻一多参与筹备,并担任美术史课老师,这应该是闻一多教书生涯的开始。

  • 162007.10

    闻立树教授向清华赠送闻一多纪念与研究图文录《拍案颂》

    10月16日上午,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闻立树向清华大学赠送闻一多纪念与研究图文录《拍案颂》,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清华校友总会副会长贺美英教授会见了闻立树教授。

  • 202019.08

    青年闻一多的一封家书(下)

    青年闻一多观察问题的视角是站在知识分子角度的,客观、理性多于激情,其思考大多是自己情感和思想的自然流露。

  • 062018.07

    朱自清病中整理闻一多遗作

    1932年,朱自清游历欧洲回国后,回到清华大学任教,校长梅贻琦任命他为中国文学系主任。这一学期,中文系新来了一位教师:闻一多。此前在青岛大学教书的闻一....

  • 022021.03

    闻一多臧克家的师生情

    作为师者,闻一多先生对学生倾注了自己无私、真诚的爱与帮助,实为中国师者的典范。作为学生,臧克家先生对于发现和培养自己的恩师,一生都充满了“深深的敬仰和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