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10月,王瑶在给友人赵俪生的信中写道:“闻一多先生近来甚为热情,对国事颇多进步主张,因之甚为当局及联大同仁所忌,但闻先生老当益壮,视教授如敝屣,故亦行之若素也……现闻先生为援助贫病作家,纪念鲁迅,文协,及青年人主办之刊物等,皆帮忙不少,态度之诚挚,为弟十年来所仅见。”(陈平原、袁一丹:《王瑶画传》)假如按照汪曾祺的说法,闻一多不只是“近来甚为热情”,而是抗战爆发之后,就表现出了...
筹备西南联合大学北京校友会情况汇报 欢庆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成立 西南联合大学北京校友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名单及情况简介 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
近日,《我的父亲刘文典》首发式暨国学大师刘文典研究新成果学术研讨会在云南昆明举行。《我的父亲刘文典》是由刘文典之子刘平章口述,刘文典之侄刘明章、安徽大学教授章玉政整理的口述史著作,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曾出版多部刘文典研究专著的章玉政接受《中国新闻》报记者采访表示,这位人称“民国第一狂士”的国学大师,他的“狂”来自传统读书人的傲骨,而更值得称道的,是他作为“求学问的爱国者,爱国的学问家”所内蕴...
“邮人爱邮事,同气乃相求。玩物非丧志,方寸集千秋。”
6月20日,在向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简称青基会)捐款的仪式上,我们作了一个“捐款情况汇报”。这个汇报已印发给海内外3000余名校友。现在这个总结....
1946年2月22日,闻一多从西南联大致信三哥闻家騄,叙述了他与弟弟闻家驷在联大因忙于教学和生计,竟两次未能复闻家騄来信的尴尬情形。还详述了在联大的这闻氏兄弟俩在人口兴旺的情况下,妻小乃至家佣贫病交加的艰窘处境。尤其谈到自己的经济状况,闻一多说:“至于弟之经济状况,更不堪问。两年前时在断炊之威胁中度日,乃开始在中学兼课,犹复不敷,经友人怂恿,乃挂牌刻图章以资弥补。最近三分之二收入,端赖此...
有关西南联大的书出版了不少。为什么怀念西南联大?学者们从史料研究出发作了分析和解读;联大生活是什么样的?这从师生自述、回忆以及小说中可以看到。
我和父亲有聊不尽的话题,那就是昆明。我们家是1938年12月随同济大学搬迁到昆明的,那年父亲33岁,正是如《神曲》开篇所写的,“在人生的中途”。第二年8月他就辞去同济大学的工作到西南联合大学任外国语文学系教授,一直工作到联大结束,1946年6月我们随北京大学复员回到了北平。在昆明住了七年半,其中有七年在联大度过,这七年,他在研究歌德、里尔克与杜甫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在创作上也出现了一个高峰,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