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用青春热血捍卫国家尊严——记投身抗战前线的西南联大学子

2015-09-01 |

在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激励着无数知识青年。1943年,中国远征军、驻印军厉兵秣马反攻缅甸,急需大量懂英语的知识青年入伍,大后方的西南联大学子纷纷响应投笔从戎,用他们的青春热血,捍卫了国家的尊严,维护了民族的独立。

联大学子从军纪略

  “据《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学生的参军热潮共有三次。”长期研究西南联大史的云南师范大学教授余斌介绍。第一次在抗战初期,社会各界及主流舆论提倡和鼓励学生到抗日前线投入战争。19371115日,长沙当局成立了以梅贻琦为队长、黄钰生和军训教官毛鸿为副队长的大学军训队,对学生进行军事化管理和训练;同时还设立学生战时后方服务队。第二次是应征翻译官。这次从军热的背景是为来华美军配备翻译人员。据有关史料,到1942年昆明的美军招待所多达50处,驻滇美军人员估计有数万人。这就需要大批军事翻译人员,大后方各高校外文系学生就成了从军挑大梁的重要角色。第三次是抗战末期报名参加青年军。1944年,西南联大200多名大学生离校后到青年军零七师炮一营入伍全部分发到印度远征军,学习汽车驾驶,取得执照后在史迪威公路执行任务。日本投降后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回联大复学,其中30多位应届毕业生按规定获毕业证书。

  “据《校史》,先后在联大上学的学生有8000人,有名可查的后两次参军人数为834人,连同长沙时期参加抗战工作离校的近300名学生,总数应该不少于1100人,约占联大历届学生总人数的14%,或者说投笔从戎的人数为联大学生累计总数的七分之一。”余斌说。

  联大学生与飞虎队

  在抗战的烽火中,西南联大学生与飞虎队相遇相识,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41年初,美国政府批准向中国派遣飞机、志愿飞行员和机械师,组成志愿队,半年后蒋介石发布命令,美国志愿队作为中国空军的一个单位,以昆明为基地,这就是陈纳德飞虎队。”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王海东介绍。

  通过对保留文献研究,王海东认为,当时,在中共南方局领导下的云南地方党组织积极开展爱国统一战线工作,不仅包括上层的统战,还囊括国际的统战工作。于是形成了一个以联大中文系学生,时任中共联大地下党支部书记的马识图、基督教青年会在联大学生服务处干事李储文为核心的国际友谊工作小组。“当时,他们与飞虎队队员迪克、莫里斯等10人大约两周相聚一次,人数不等,地点不一;他们针砭时弊,讨论国际形势。”王海东说。

  随后,联大学生与飞虎队的合作从言谈转变为行动,相互帮助和支援。联大学生为飞虎队翻译各种报纸杂志上的文章,并通过后者将信息传播至美国,以便国际友人及时了解中国状况。这一交流成为中美人民之间一条宝贵的信息通道。1945年,毛泽东主席的报告《论联合政府》一问世,联大学生们立刻口译全书,飞虎队记录并将之发往美国,使新中国的蓝图广为世界人民所知。

  联大师生“声”震寰宇

194081日正式开播的昆明广播电台,是当时中国功率最大的广播电台。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师生对广播事业的参与和介入,使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思想文化通过广播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源源不断地向全世界传播了“声”震寰宇反抗侵略的时代强音。

据资料显示,当时,昆明广播电台依靠西南联大组织起了一个学科齐全、阵容齐整的广播演讲专家群体,使“学术讲座”、“时事论述”、“空中学校”等节目办出了特色和影响,先后在该台专人获兼职的联大师生总计133人次。

  抗战期间,昆明广播电台先后开播的外语节目和汉语方言节目,因有著名外语专家和西南联大师生的主持或参与,多数节目均坚持到抗战胜利,完成了抗战对外宣传的历史使命。此外,昆明广播电台的外语节目,先后设立了英语节目、法语节目和日语节目;汉语方言节目则主要面对广东、福建、上海等省市籍侨胞较多的现实以及对沦陷区台湾同胞广播的需要。

昆明广播电台的思想文化类专题节目、外语和汉语方言节目,由于有了联大一批学识渊博的专家学者和在校学生一类高端人才的强力支持并身体力行成为编播主体,担当起了抗战的宣传重任,为国人与盟友了解战时的中国与世界局势,借以争取国际援助,动员海外爱国侨胞参与抗日,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陈鑫龙 施铭 汪婷婷) 

转自《云南日报》2015817

相关新闻

  • 182013.09
  • 012018.03

    “要用上前线的激情来读书”——西南联合大学的学风与精神养成

    我采访过西南联大上百名学子,有幸亲聆一批堪称“英杰”人物的回顾。深入到这些名家的“精神成长”中去,就会发现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承接了东方文化的智慧与美德....

  • 022020.02

    “教育同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四校专家谈西南联大的精神与价值

    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考察调研,并深有感触地说,教育同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指示“培养有历史感责任感....

  • 262020.05

    《我们的西南联大》:再现知识分子救亡爱国的热血岁月

    该剧通过再现西南联大的历史,彰显了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知识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讲述了一群铁骨铮铮的热血青年,不畏枪林弹雨、不惧艰难困苦,历经重重困难与考验....

  • 172020.11

    永远的“笳吹弦诵”——记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气象教育

    西南联大地质地理气象学系隶属理学院,由北京大学地质系和清华大学地学系合并而成,承清华旧制分地质、地理和气象三组,其中地质组的教师和学生最多,地理组次之....

  • 222015.12

    西南联大走出的抗战老兵

    西南联大,因为抗战而诞生,仅存在了9年,却培养了质、量惊人的人才,成为教育史上的奇迹。而昆明校园里的爱国精神和年轻人投军报国的往事,不应该也不会为人所....

  • 172023.04

    傅老前辈在燕园欢度九十九华诞 西南联大抗战老兵重温多彩人生

    3月4日,泰康燕园的傅书逷老前辈迎来了九十九岁生日。泰康燕园的清华校友联谊会和护理部的小伙伴们一起为傅老学长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日庆典。在傅老师家里,鲜花和气球环绕着老寿星和他的老伴王满珍。大家在一起吃蛋糕,唱生日歌,洋溢着温馨的气氛。傅书逷老学长 (郭晴慧/摄)傅老对联谊会的代表前来参加生日会,非常高兴,愉快地和曾一起在电科院工作的校友回忆当年工作的情景。傅老从美国回来的大儿子傅登原向大家述说...

  • 122021.01

    70年前西南联大学生王积涛留美影录

    1944年,在西南联大化学系毕业做助教已三年的父亲王积涛考取清华第六届庚款留美生(制药学),1945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1947年获硕士学位,1949年在普渡大学研究院获哲学博士学位。下面是近来找到的几张70年前他在普渡大学及其它地方与正在各学科专业就读、访问的一些中国学生、老师的合影照片,其中有几位联大校友(带*号者)。括号内为后来他们的研究专长及本科毕业学校(有的人名还不清楚,如有读者认出望与笔者联系)...

  • 112019.07

    从西南联大走出的翻译家

    在西南联大的学子中,诞生了很多伟大的翻译家,他们学贯中西,心怀天下,是那个时代的风骨。

  • 092019.10

    抗战年代文学刊物的锐气和意志:再读西南联大时期的《文聚》

    《文聚》的创刊宣言奠定了新诗歌的阶级属性和意识形态。此时轰轰烈烈的新诗大众化活动基本都在为民族危亡进行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