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陈寅恪造语高妙

2014-12-30 |

○谢泳

  陈寅恪在历史研究中极富联想力。所谓联想力,即能把不同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与当下现实作恰当联系。“九·一八”后,陈寅恪写《高鸿中明清和议条陈残本跋》,“西安事变”发生,陈寅恪写《论李怀光之叛》。1951年,中国外交“一边倒”,陈寅恪写《论唐高祖称臣于突厥事》等。许冠三《新史学九十年》中,说陈寅恪偶尔也弄弄“影射史学”,其实是没有感受到陈寅恪历史研究的现实意义。如果我们留意陈寅恪1949后所写论文的具体时间,大体可以判断出他有些论文的苦心。陈寅恪高明之处是不经意间时时有恰当联想和巧妙比喻,造语极为智慧,常常看似无意而实有深旨。

  196411月,陈寅恪撰《论再生缘校补记》。众所周知,此文主要是针对郭沫若的,但陈寅恪行文中未提郭沫若的名字,只以“论者”代称。1964年夏天,哲学界恰好发生了著名的批判杨献珍与“合二而一”事件,陈寅恪对此事的态度,我们目前还没有见到直接史料,但他对此事一定有自己的态度。陈寅恪在“校补记”中说:“夫一百五十余年前同时同族之人,既坚决不认云贞、端生为一人,而今日反欲效方密之之‘合二而一,亦太奇矣!(《寒柳堂集》第87页,三联书店,2000年)。陈寅恪此处提到“合二而一”,直接针对郭沫若《再谈再生缘>的作者陈端生》一文。郭沫若在文章中说:“姓陈的嫁给姓范的,这是一合”;“陈端生的丈夫应该是范菼,菼是荻的别名……故名菼可字(或号)秋塘。这是二合”,对于陈云贞的身世,郭沫若还认为“这些情况和陈端生的身世太相似了。这是三合。”(《郭沫若古典文学论文集》第89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陈寅恪巧用“合二而一”明面是针对郭文,但同时也暗讽了当时哲学界的“合二而一”事件,因为陈寅恪特别提到了“合二而一”的发明者方以智(方密之),显然是针对哲学界当时关于“合二而一”的讨论,如果不针对此事,单纯对郭文,陈寅恪当说“合三为一”,因为郭文中确实是说了“三合”。郭文完成于196111月,其时“合二而一”事件尚没有发生,陈寅恪如果不是联想到了当时的“合二而一”事件,何来“今日反欲效方密之之‘合二而一”一语?郭文与“合二而一”本无关涉,所谓“三合”只是一般行文习惯,陈寅恪针对郭文,不说“合三”,而只说“合二而一”,可谓一箭双雕。陈寅恪的感慨是:“合二而一,亦太奇矣!”

转自《文汇报》20141225

相关新闻

  • 142016.07

    陈寅恪的自用印

    2016年5月嘉德拍卖公司的春季拍卖,有标为“陈寅恪自用印”的拍品,计十四枚。

  • 112016.11

    周恩来谈陈寅恪

    在陈寅恪研究中,这则史料很重要,它直接表明当时高层对陈寅恪的评价,同时也证明以往披露的关于陈寅恪对科学院的答复情况,很快就到达了高层并在高层形成了对陈....

  • 022016.03

    陈寅恪的语言天赋

    陈寅恪一生中通晓的语言有二三十种之多。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日文自不必说,他还精通梵文、巴利文、满文、蒙文、突厥文、西夏文、中古波斯文,还有拉丁文、....

  • 182016.05

    关于陈寅恪的新史料

    三种旧版书增补修订重印:陆键东的《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吴定宇的《学人魂•陈寅恪传》,吴学昭的《吴宓与陈寅恪》。这三本书都增补了新材料,提....

  • 122018.07

    陈寅恪的逸闻趣事

    陈寅恪到清华任教实为吴宓所荐,但梁启超与曹云祥对话情节经陈哲三教授演义出来后,颇具传奇色彩,故广泛流传。

  • 042017.09

    陈寅恪也幽默吗

    陈先生也有幽默诙谐的一面,而且,他的幽默是发自骨子里的。这是一种有大智慧的人、思想和学识都不寻常的人,才会具有的幽默。可以说,幽默诙谐是陈先生性情中的....

  • 112017.12

    陈寅恪抗战遗事

    “九一八”事变之后,华北危急;紧接着,日军又在上海悍然发动“一•二八”事变,妄图速战速决。此刻,著名学者陈寅恪(1890-1969)走出....

  • 172017.02

    与陈寅恪先生做邻居

    来到中山大学康乐校园的朋友,多半都要到“大钟楼”格兰堂南面的“陈寅恪先生旧居”看看。陈先生的伟大,何止“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幢房子原来叫做麻金....

  • 122022.08

    鲁迅与陈寅恪——“民族魂”与“学人魂”

    陈寅恪与鲁迅本无师友关系,但有些人用陈、鲁早年在日本的接触说事,1949年后陈寅恪从不透露他与鲁迅的早年交往,遂使陈、鲁关系成为一个话题。按光绪二十八年(1902)二月,陈寅恪的母舅俞明震受两江总督刘坤一委派,到日本视察学务,兼送陆师学堂毕业生22名、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学生6名到日本留学。陈寅恪长兄衡恪以文案身份携十二岁的老弟寅恪随行。二月十五日(阳历3月24号)从南京乘日本轮船大贞丸号前往日本,二月...

  • 092015.11

    态度与方法:谁是陈寅恪看得上的教授

    陈寅恪虽认同此“态度”,却还坚守“方法”的底线,恪守治学须秉持科学规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