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李政道先生与中国博士后制度的不解之缘

2010-06-29 |

*(庄福顺,1963冶金)

19791981年,我在李政道先生执教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那时由于我在哥大矿业学院冶金材料系,因此,很少有机会直接聆听李先生的教诲,但我从哥大其他教授们那里知道:李先生是哥伦比亚大学在教学和科学研究上最活跃的教授之一,他在物理学的众多领域都做出许多具有开创性和里程碑意义的工作。1984年以后,我作为博士后工作的负责人之一,有幸与李政道先生频繁交流,经常向他报告工作,聆听他的指教。通过与他的直接接触,进一步了解了他的爱国情怀、意气才华和治学为人的高风亮节。

中国博士后制度的建议人和设计师

19833月和19845月,李政道先生两次给中国国家领导人写信,建议在中国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实行博士后制度。李政道先生的建议引起了国家领导人、有关政府部门以及科技界、教育界的重视。

1984521日小平同志专门安排与李先生会见,听取他的建议。在小平同志与李先生讨论博士后一词时,小平同志问李先生,既然已取得博士学位,博士已经很博了,为什么还要办博士后呢?李先生向小平同志解释:大学生是老师教学生,考试答案老师知道,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去答试题,做对了就毕业,获得学士学位。毕业后进研究生院,在硕士的基础上,老师除了上课以外,给研究生一个研究题目,可是老师并不知道答案,让研究生自己去按老师指导的方向,求知一个新的结果,如果老师与同行专家评议认定研究生的结果是对的,研究生就可以毕业,老师给研究生的毕业学位叫博士。但是,真正做研究,必须让学生学习和锻炼如何自己找方向、找方法、找结果出来,这个锻炼的阶段就是博士后。博士后与博士不同,博士一般只是按照老师选定的博士论文课题进行研究,而博士后可以参与或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同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和爱好自行选择研究课题。

李先生向小平同志建议,可否在国内先设立十几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试点,这样可保证人才流动,使其学有所用,研究单位也可建站选人。将来几百个站、几千个站,将使全国青年学者都可以在良好的环境中深造,产生新的活力。

小平同志对此建议表示赞赏。他说,博士后对他来说是新事物、新名词,他第一次听到。设立博士后流动站是一个培养和使用科技人才的新方法,这个方法很好,他赞成。培养和使用相结合,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和使用中发现更高级的人才。建10个博士后流动站太少,要建立成百上千的流动站,形成培养和使用科技人才的制度。

李先生向小平同志建议由国家拨专款,建造一批博士后公寓,专供博士后使用;建立博士后基金,资助优秀博士后开展科研活动;建立博士后日常经费,为博士后科研、生活提供必要的费用保障。此外,李先生还建议,博士后期间的编制不纳入各单位,以避免当时重点院校和科研单位普遍超编、不能容纳新人的困难;本单位培养的博士不能利用这新设立的制度,进入本单位设置的同一学科的流动站,博士后在站期满后必须离站,形成必然的流动;同时,将可保证博士后公寓能为在站博士后交替使用;博士后人员及其配偶子女实行户口随博士后本人流动的办法;也鼓励青年博士向国外第一流学院竞争博士后职位,允许从国外回来的博士再次到国外做博士后,以保持与科学前沿的接触;博士后站不宜全部集中在北京、上海,在东北、西北、西南地区也应精选一些高等学校和研究单位设站试点,等等。

小平同志对李先生的这些建议频频点头表示赞同,并当即表示,“国家要拨款,看准了就要行动,主要是先定点,定了点后就拨款,明天就批,无非是盖房子,买些必要的设备。”小平同志还责成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尽快予以落实。

1985716日,小平同志再次会见了李政道先生,了解落实博士后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当李先生向小平同志说,博士后每人每年日常经费仅8000元,需增加到1.2万元比较合适时,小平同志马上说:“就这么定了,1.2万元。”李先生没有想到小平同志会如此爽快地决定此事,立即站起身,走到小平跟前说:“我要代表这些青年的科学家谢谢您。”小平同志摆着手亲切地说:“是我们要感谢你。他们是我们的娃娃。”

就在小平同志会见李先生的当月,即19857月,中国国务院就正式批准了原国家科委、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关于试办博士后流动站的报告》,李先生提出的关于在中国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议的主要内容和他为博士后制度设计的框架以及他所提出的各项保障措施,均已写入《报告》及与其相配套的博士后政策规定文件中。

呕心沥血,不断推进

博士后工作健康发展

自中国博士后制度创立以来,李政道先生一直担任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的顾问。

李政道先生每年都听取管委会办公室关于博士后工作发展情况的报告,经常参加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的会议,与各位委员共商中国博士后制度的发展大计。

李先生多次与博士后座谈交流,以切身体会讲述了一些治学方法:要正确估计自己的学力,恰当选题,难度可以稍大于自我估计的能力范围;同时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围绕科技事业的发展来选题。各学科之间要进行交流、渗透,互相支持,开拓视野。要加强在站博士后间,同时也要加强出站博士后间及其相互间的联谊活动和学术交流。

在将博士后制度推向企业的问题上,李先生充分肯定我们的思路和作法。他指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立是博士后流动站制度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建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有利于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有利于建立产学研合作,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培养、使用高层次人才的新机制;也有利于促进高层次人才进入企业和产生出更多的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成果;采取有条件的企业与设立博士后流动站的单位联合招收博士后,这个办法很好,有利于保证培养博士后的质量。他鼓励我们继续并稳步扩大试点,不断完善相关规定和政策。这使我们深切地感到,李政道先生不仅是一位非常注重实验物理工作的出色的理论物理学家,也是一位既重视基础研究,又重视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积极推进高层次人才进入企业,促进经济发展的科学大师。随后,我们很快制定了《关于扩大企业博士后工作试点的通知》和《企业博士后工作管理暂行规定》,使企业博士后工作逐步发展。

随着博士后规模的迅速扩展,原先国家拨款建造的博士后公寓以及博士后基金、博士后日常科研和生活经费款项已严重不敷使用,急需不断增加投入。为了请求国家增拨上述经费,李先生曾多次给国家和有关部门领导人写信,甚至为使博士后们能够用上煤气罐,他都亲自奔走于国家有关领导部门,到处宣传培养和使用博士后的重大意义。使李先生非常欣慰的是,他的每次请求都一一得到批准和落实。

为了加强博士后科学基金的管理,1989年李先生又建议成立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并亲自为基金会设计了基金筹资办法。小平同志在基金会成立前夕又亲笔为基金会题写了会名,进一步扩大了基金会在国内外的影响。19905月,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正式成立,从那时起直至今天,李政道先生一直担任中国博士后基金会的名誉理事长。由于基金会的成立和有了李先生亲自设计的资金筹集办法,大大调动了捐赠者的积极性。在基金会成立前后就收到了共计数百万元人民币的捐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基金的短缺。

1994年由于国家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使博士后科学基金所拥有的外汇面临全部结汇的问题,李先生又写信给时任总理的朱镕基先生,恳切请求继续保留基金会的外汇账户,使这一问题作为特例圆满地得到了解决,从而保证了博士后基金的外汇资助金的继续发放。

赤子之心,殷切期盼

祖国博士后事业再创辉煌

李政道先生对祖国博士后制度的每一步发展都非常关注,他认为,在回顾和总结20年来博士后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必须再向前看20年。祖国的博士后制度的发展,必须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同时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扩大博士后的队伍,提高博士后的质量。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博士后的国际化也应提上日程,这是提高博士后质量的重要步骤。中国有五千年灿烂文化,文化的交汇可以创造新的概念,也是原创性科研成果的源泉。

李先生希望博士后今后能肩负起这一部分很重要的历史责任,能够推广小平先生不搞争论、向前看的精神,也能够使全世界不搞争论,使全世界都向前看。这样不光是祖国的科学技术和各项事业迅速发展,也能使世界各国的科学技术和各项事业都迅速发展。

早在十多年前,我们向李政道先生反映,博士后们非常珍惜一生能有博士后这样一段经历,并希望在他们完成博士后研究任务后,能够取得一份证明其博士后经历的证书。李先生欣然命笔,为博士后证书设计了一幅寓意深长的精美图案。李先生设计的图案不仅寄托了他对博士后的殷切期望,也蕴含着他对艺术的爱好和专长,以及他对中外文字的深刻了解和自如运用,并为他个人的几百幅随笔画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光彩。李先生设计的博士后证书图案是:在一个博士帽的背景下,展现出巨帆出海的形状,其风帆由Post Doctor(博士后)的第一个大写字母PD构成,这PD又正好组成象形的中国文字“后”和“追”的字形,它展现了中国博士后奋起直追,在学术的海洋里,攀登科技高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雄姿,象征着博士后在前进和成长的道路上乘风破浪、一帆风顺、后来居上。

李先生在参加清华大学庆祝实施博士后制度20周年大会的演讲中寄语博士后们能抓住机遇,大胆探索,迎接挑战。李先生说,如果中国科学家能在下一个浪头来临时抓住它,那将会引领新世纪科技的发展。最后,李先生赋了一首藏头诗鼓励中国年轻科学家:“祝贺中华青年,博采科学精华,士当为国争光,后辈必能居上”。随后,李先生还向大家解读,“这首诗还应该这么读,‘祝博士后,后辈必能居上’”。

李政道先生在他80寿辰和从事物理研究60年之际,一往深情地表示,独具特色的中国博士后制度任重道远,前程似锦;他愿继续为祖国的博士后事业尽“微薄之力”。

作者曾任国家人事部专家司司长,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委员、办公室主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秘书长。

相关新闻

  • 262021.11

    同窗好友情深!叶铭汉院士撰文贺李政道95岁生日

    2021年11月24日,是李政道先生95岁生日。96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叶铭汉撰文,以同学、好友及合作伙伴的身份分享了他眼中的李政道。李政道在1995年给北大学生的演讲中曾引用杜甫的一句诗。叶铭汉认为,这正是其物理生涯的最好写照:“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 122021.10

    中科院院士张杰谈李政道先生:他全方面推动了中国科教事业发展

    10月10日,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举办了“庆贺李政道先生九十五华诞”学术报告会。会上,被李政道视为“忘年交”的中科院院士张杰,讲述了李政道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国科技人才培养的故事。他要打破不重视基础科学人才培养的状况1974年5月,李政道回国访问时,发现中国没有系统的高考...

  • 122021.10

    李政道寄语中国高能物理事业:做出更多国际一流原创成果

    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得主李政道先生10月10日寄语中国高能物理事业:“我衷心祝愿祖国的高能物理事业蒸蒸日上、健康发展,中国科学家做出更多国际一流的原创性成果”。“科学巨擘天语解道——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庆贺李政道先生九十五华诞”学术报告会,当天在北京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所)举行,李政道先生在发来的书面信寄语中作上述表示。他说,“祖国...

  • 122021.10

    祖国的这两件事 李政道心之所系

    走进中科院高能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看起来像太极图的“物之道”雕塑。这件雕塑作品由著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创意,2002年以来一直矗立在高能所大院门口,诉说着李政道与中国高能物理事业的密切联系。10月10日,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庆贺李政道先生九十五华诞”学术报告会在高能所举行,多位院士专家现场回忆了与李政道先生的过往。让人印象最深的是,李政道先生为推动中国高能物理事业发展和培养青年科技人才作出了...

  • 292013.04

    图书馆成功举办“李政道先生影像展”

    为迎接清华大学102周年校庆,图书馆筹办了多个展览与活动,其中“李政道先生影像展”吸引了大量校友和读者,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

  • 292016.11

    李政道研究所在上海交大成立

    2016年是李政道先生90华诞、发现宇称不守恒60周年。为展现李政道先生勤勉刻苦、善学多思的科学精神,感念李政道的赤子之心和育人之情,上海交通大学举办....

  • 012022.07

    纪念赵忠尧先生诞辰120周年 | 李政道深情致辞

    为了纪念赵忠尧先生诞辰120周年,传承科技报国、立德树人的老一辈科学家精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于2022年6月27日成功举办了纪念赵忠尧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李政道在纪念大会上的发言(其子李中清教授代读)

  • 252016.10

    李政道、杨振宁的成名史:荣获诺奖前就已扬名国内

    作为诺奖得主,李政道、杨振宁可以说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科学家。不过,考察历史可以发现,其实,在李、杨获诺贝尔奖之前,他们已在国内大名鼎鼎。

  • 172008.01
  • 262021.11

    北京大学举办庆贺李政道先生95岁华诞研讨会

    北京大学23日举办庆祝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成立35周年暨庆贺李政道先生95岁华诞研讨会。据介绍,在李政道的学术成果当中,宇称不守恒定律无疑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个。1957年,他与杨振宁一起,用这个定律摘下了物理学的王冠——诺贝尔物理学奖。改革开放后,中国迫切需要基础科学人才,追赶科技教育领域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李政道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