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漫谈清华园自流井

2009-06-08 |

陆继宪(1935)

清华昔日芳邻燕京大学(今北京大学),其校址也是一座秀丽的王室园林旧址。《圣教序》有“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以“清华”和“朗润”命名,两园互相媲美,令人称羡。

老校友们,还记得当年学校自流井的情景吗?

燕京有湖,初未有名,后即以“未名湖”称之。湖畔建了一座水塔,高耸成十三级浮屠形状,燕京人昵呼之为“十三姐”(节)。湖光塔影,风景殊盛,是燕京的骄傲。客有问曰:“清华何以无水塔?”问得好,殊不知,清华虽有一泓清渠,贯过校园,但不是供水之源。清华校址更是一块风水宝地,恰恰处在低于玉泉山泉出口的一处饱含封闭地下承压水盆地之上。天赐宝藏,一经开凿,地下水便形成自流井。源源涌出,不舍昼夜,水质甘洌无菌,可以生饮。

1919级校友捐建了一座喷水池。池栏作六角形,各角皆设一饮水口。池位体育馆南端,大操场以西地方。每当运动之后,到此俯身作牛饮,喝上几口透心凉爽的清水,真是无比享受,此情只是清华有,别处那得几回尝。全校供水则由发电厂引出地下水,稍事加压,供应各楼使用,楼内都设饮水处,绝对保证卫生。因此,焉用水塔!

最让人痛心的是:日寇侵占北平之后,对环境大肆破坏,地下承压水层构造,也遭了殃,园内自流井水,也永难恢复了。岂不伤哉!

除了这座刊有“养源”和“I SERVE”的纪念物外,当年(指清华南迁之前)校门(今称二校门)外,停车广场的大树下,还建有一处饮水处,便利民众。那时交通尚不发达,往来北平城与清华园之间,虽有定期开行的交通汽车外,乘人力车和骑毛驴,都仍并用。那些远从西直门高亮桥,长途来到清华的人力车夫和赶毛驴的力夫,与附近农民或路过校门的人,在树下歇凉,喝上几口甘甜的清凉水,去热解乏,得其所哉!无不盛赞校方之德政。

1943级联大校友虞佩曹同学,是自幼生长在清华的女孩,现在已是满头白发,年逾八十的老婆婆了。《世纪清华》一书中,有她写的一篇回忆录,《水木清华——童年的回忆》一文中,有这样的记叙:“校门外东面,有几棵槐树,树荫下,有个长满青苔的老喷泉,是进城的交通车上下车处”。长有青苔说明饮水处是在浓荫之下,长年潮湿的原故。

我存有一张那地方的实景照片,是马约翰老师拍摄的清华组照之一,兹谨供刊出,权作风物补遗之举(见上图)。老校友们想都能够记得住,谈起当年在校生活时,享用自流井水生饮之妙,回味水质之美,还会口角流芳,觉得甜滋滋的,是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