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百年以前,棒球与清华还有这层渊源!

2023-07-04 | 袁帆 | 来源 公号“人文清华讲坛”2023-07-01 |

纵观清华百年历史,体育的开展几乎与学校开办同时起步。而要论哪一个运动项目与清华最有渊源,恐怕就要属“棒球”了。

清华与棒球的渊源

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留美幼童,是最早接触欧美棒球运动的一批中国人。在他们中间出现过一位后来的中国外交官梁诚(1864-1917),他曾是菲利普斯学校(Phillips Academy Andover)的棒球手,参加过1881年对英国埃塞克特(Exeter)学校的一场比赛,并以出色表现成为夺得锦标的功臣。直到1903年,已经成为驻美公使的梁诚回到母校参加125周年校庆,依然有不少人记得他在当年那场比赛中的一击制胜,他也给应邀参会的美国第26届总统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1858—1919)留下深刻印象。最重要的是,在梁诚后来努力实现从美国索还巨额庚款用于中国教育的过程中,他这位棒球达人的经历在罗斯福总统那里无疑成为加分项,因此说棒球与清华的诞生早有渊源,甚至起到了间接推动作用,道理即在于此。

1881年关于梁诚棒球比赛的英文报道

清华学堂于1911年开办,最初的学生中有不少来自各地的教会学校,他们大都具备一些体育运动基础,也包括棒球项目。因此从1912年清华体育部建立后,棒球成为除田径和足球之外的主要推广项目之一,清华学校很快在北京地区成为除了汇文、潞河等学校之外开展棒球运动的几个团体之一。在建校的最初三年中(1912年秋-1914年夏),清华棒球队曾有14次与校外团体进行棒球比赛的记录,共计95负。

1926年清华棒球队合影

1914年秋天,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的马约翰应聘清华,从此开启了他的体育教学生涯。马约翰具有非常强的体育运动能力,他曾于1919年到美国春田学院进修体育课程,在进校填报熟悉的运动项目时,他选择的是:棒球、足球、篮球、网球、健身操、双杠、单杠、吊环、游泳、冰球、骑马、径赛、跑步、跳跃、撑杆跳、投掷、铁饼等,共计17项之多,而将棒球排在最前面,也能看出这个项目对他的影响程度。在叙述以往在圣约翰大学的运动经历时,除了校足球队守门员和右前锋,田径队的长跑者外,他说自己还是“9人棒球校队的三垒手The third-baseman of the Varsity Nine)。

棒球运动需要专业的场地和装备,对参加者的速度、力量、灵敏度等运动能力要求较高,还要具备不怕苦的勇敢精神。很有代表性的一段话,来自1923级的顾毓琇(1902-2002)曾对清华棒(棍)球的回忆,他说,玩儿棍球的寥寥无几,因为都觉得手掌是肉做的,犯不着被球打肿。这说明当年棒球运动在一般学生眼中被视为畏途,其推广是有难度的,因此参加者大都属于体育铁杆儿分子。

虽然棒球在清华体育中一直属于小众项目,但其影响力却不可小觑。据资料显示,棒球队是清华最早组建的代表队之一,每年都会根据队员情况重新组队。马约翰不仅懂得棒球技术,也懂得棒球的体育价值,他顺理成章地成为清华棒球队的理想教练。也正是在他的努力与坚持下,才给清华长期开展棒球运动打下坚实基础,并在各类比赛中保持良好成绩。

清华棒球的华北夺魁

20236月,我在参加编写《清华体育简史》的过程中,意外地获得了一张此前从未见过的清华棒球队老照片。这张照片来自一位清华大学建筑系00字班王国泉学长的家藏,而她的父亲王华彬就在这张照片当中。在镶嵌这张照片的底板上留有王华彬的手书“North China Base-Ball Champions 1923”(华北棒球锦标赛 1923),清楚地标明了照片的背景。

1923年清华棒球队夺得华北比赛锦标(供图/王国泉)

当看到这张拍摄于整整100年前的老照片时,我的心情十分激动!这无疑是早期清华棒球史的真实物证,非常珍贵。至于画面上的人物,除了已知位于前排右2是王华彬以外,我最先认出的当然是位于后排左1的马约翰,因为他的辨识度太高了,只有他才能穿出一身白衣、白裤、白鞋、白盔与深色领结的经典搭配,笑容可掬、神采奕奕的样子更是无人企及。

很想知道照片上都有谁,经过逐一辨认其他队员,我在位于前排左1的位置上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再仔细确认,这位竟然是孙立人!孙立人在早期清华体育史上是赫赫有名的健将,人们对他耳熟能详的事迹是曾经代表中国队,于1921年夺得第五届远东运动会的篮球冠军,而这张照片却证明了孙立人同时也是棒球好手。不过根据我对清华校史的了解,孙立人是1923年(癸亥级)毕业生,他和毕业的同学是1923817日从上海启程赴美留学。据此推算,这场比赛应该毕业之前,事实究竟为何,需要有史料作证才能弄清楚。

在迅速启动搜索模式后,终于在19236月《清华周刊》第九次增刊号上找到了我要了解的内容。在介绍1922学年各项体育活动的专栏中,作者说到清华棒球从该队成立以来,每年总有好些比赛,不过每次比赛,都是同那些拿棒球当饭吃的碧眼儿周旋,结果总是不堪闻问,每战辄北,无往而不输,也就是说当年清华棒球队在与外国人比赛中往往成绩不佳。这听起来多少让人有些沮丧。但接下来的报道说,不过既往不咎,我们且看看今年的棒球队怎样。呀,今年可大不同了。所谓穷极则通,清华棒球队简直是不得了

19236月《清华周刊》(增刊号)

到底是怎么“不得了”呢?原来,针对以往战力不足的状况,清华棒球队于1923426日重整阵容组建新队,全队共19人,包括:黄异生(队长)、孙立人、王国华、孙清波、夏彦儒、李先闻、辛文锜、邓叔群(以上1923级),饶孟侃(1924级),邓健飞、汤佩松、许鉴、杨伟、徐振镛、熊正伦(以上1925级)冯灿周(1926级),王慎明、王华彬、涂家庆(以上1927级)。

得益于对早期清华体育史的研究,我对这些名字中的许多人都很熟悉,其中的黄异生、孙立人、王国华、孙清波、邓健飞、汤佩松、许鉴、冯灿周、王慎明、王华彬都曾是清华足球、篮球的明星运动员,甚至在国内外体育比赛中也有精彩表现。由这些体育多面手组成的1923年清华棒球队,实力自然不俗,难怪《清华周刊》都直呼不得了呢。

在组队会上,马约翰宣布了“华北将组织一次校际棒球联赛,特由王景春先生捐奖最优队大银杯一只”的消息。由于这支球队中有8位队员即将毕业离校,大家都认为这是棒球队扬眉吐气挽回名誉,为清华增光的唯一机会了

综合有关这次比赛的所有报道信息,后来的情况是,棒球队每周一三五日训练4次,每次两个小时。526日正式开始分区赛,北京赛区是清华、汇文、潞河三校分别进行循环赛,天津赛区是南开大学和新学书院两校比赛。战况结果是,清华以42:224:9的战绩分别战胜汇文、潞河两队,取得北京赛区第一;之后于69日与天津赛区第一的南开大学队进行决赛,最后又击败对手,终于夺得了这次华北棒球联赛的锦标,如愿以偿地捧回了那只大银杯,也为清华棒球取得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华北地区冠军。

精彩瞬间与百年世事

这张照片凝结的无疑是清华棒球的一个高光时刻,也为十位清华师生留下了各自人生的精彩瞬间。先来看马约翰,那一年他刚刚40岁出头,十年的清华体育实践,无疑对他发现体育在培养人才中的迁移价值大有裨益。此后他全力投身清华学子体魄与人格塑造,又继续贡献了再一个40余年,最终成为中国体育发展史上的一位旗帜性人物。

19236月的马约翰(后左1

再来看9位年轻的清华学子,那一刻他们挟华北夺魁之威,个个意气风发,胜利在他们内心催生出的那一份自信,无形中成为他们迎接人生重重挑战的动力。当我们对最先被辨认出的孙立人和王华彬再做一番针对性解读,就会进一步发现体育在他们各自人生中的特殊意义。

孙立人(1900-1990),1914年从安徽考入清华学校,9年的清华园生活,让他从一个青涩少年变成了一位有远大志向的青年才俊。1923年毕业之前获得的华北棒球冠军,是他最后一次在清华获得的重要体育荣誉,于他而言一定记忆深刻。孙立人日后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浴血奋战中,表现出精忠报国的高尚情操,成为有口皆碑的著名爱国抗日将领。而他在战斗岁月中保持的坚强体魄和顽强精神,不仅是对他清华体育健将荣誉的最好诠释,也证明了清华体育育人理念的社会价值。

王华彬(1907-1988),1919年从福建考入清华学校,在清华园的8年时间中,他在学习之余也逐渐锻炼成为一名体育多面手。在起初的四年里,他是中等科足球队的守门员;1923年又入选清华棒球队,与队友一起获得了华北棒球冠军;1924年与刘建华(1926级)搭档获得了清华网球双打冠军;19254月,担任清华足球队守门员,获得第二届华北球类比赛大会足球锦标。1927年毕业后赴美留学,成为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的早期中国现代建筑学者之一。1932年学成归国后,开始他在中国建筑界超过半个世纪的努力耕耘,逐步成为一位在建筑设计和建筑教育领域均颇具影响的著名建筑学家。

同为队友的孙立人(左)与王华彬(右)

对比孙立人和王华彬的简历,除去二人的职业不同外,很容易发现他们的共同点:都曾是清华体育史上身兼多项的运动健将;都曾在各自职业领域中到达了能够企及的最高境界。虽然我们用不着细说他们一生中曾经遇到的无数挑战和磨难,但完全可以相见,他们身上那种“不气馁、不言败”的勇气,一定部分得益于曾在体育竞赛中获得的人生感悟。

围绕这张老照片,随着不断地深入解读,更多历史信息得以呈现。非常难得的是,有关这次棒球比赛的情况,中国著名生物科学家李先闻(1902-1976)曾经专门有过一段回忆,在其晚年所著《李先闻自述》中这样说:我人矮,篮球、足球球技虽灵活,但未能当这两种运动的校队。倒是当过棒球的校队,我是队中的游击手。毕业后还去和南开大学球队比赛,我们胜了,因而获得了华北的冠军队。因此马约翰教练请我们吃西餐。我这个难得吃西餐的人,辣酱油吃多了,晚上大吐而特吐,于是辣酱油,从此也不敢领教了。

这段当事人的回忆十分清晰,与老照片传达的信息以及《清华周刊》等史料互相印证,再次确认了1923年华北棒球比赛的史实存在无疑,而且时间是在应届毕业生尚未离校之际,也就是当年的6月份。这样看来,这次夺冠也可被视为1923级棒球队员收获的体育毕业大礼,在他们的清华记忆中存有一席之地,以至于在几十年后仍能记起,也就顺理成章了。借助于李先闻的回忆,再将此照片与其本人的其它影像比对,可以确认的是,坐在前排右1位置的就是时年21岁的李先闻,他也成为照片中第三位被成功辨认的队员。

李先闻

这张照片拍摄于清华系体育馆前的检阅台南端,除马约翰先生外,应该就是参加决赛的9名上场队员,而其他队员并不在画面上。从阳光照射角度分析,拍摄时点应该是上午10时前后。特别显眼的是那只作为比赛锦标的大奖杯,就摆放在第二层台阶的转角处,目测足有60厘米高,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闪,熠熠生辉。说到这尊奖杯,有必要介绍奖杯捐赠人王景春先生。

王景春((1882-1956),河北人,1904年官费赴美留学,曾先后在俄亥俄卫斯理大学(Ohio Wesleyan University)、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伊利诺伊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学习过土木工程、铁路管理、政治及经济学等学科,1908年和1911年曾两次获得博士学位。他于1911年回国后,历任北京政府交通部司长,京奉铁路局局长等职位。因为其深厚的留学背景,他也是1913年成立的欧美同学会早期重要会员之一,并在1915年接替出使美国的同学会创始人顾维钧(1888-1985),担任第二任主任干事。

王景春也是一位热心教育、体育等社会公益事业的人士,捐赠给华北棒球比赛的冠军银杯就是他众多捐赠项目之一,而清华棒球队也荣幸地成为他这次捐赠的受益人。2023年恰是欧美同学会创立110周年,在这个时间节点上,能在清华体育老照片上发掘出与王景春有关的历史信息,让我们有机会借此向这位曾为欧美同学会以及中国社会进步作出历史贡献的先贤致敬,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缘分。

结语

依照惯例,类似这样的体育荣誉照片当年应该是参赛者人手一帧的,但经过近百年的岁月更迭,时局演变,能够留存至今的必定凤毛麟角。尤其是这张合影,毕竟属于一次小型体育赛事,所以在以往的清华公开资料中也从未发现。

可以想见,在纷繁世事的干扰下,尤其是在那些特殊的历史时期里,王华彬老前辈能够将这些饱经沧桑的珍贵史料保存下来,需要多么大的热忱和勇气,甚至要有多少幸运之眷顾才能做到呀!因此作为清华晚辈,能够通过这张照片目睹当年清华体育健将留下的英姿,找寻他们曾在清华体育史上创造的骄人业绩,这种穿越时空,身临其境的感觉真是令人激动、感动!

一张清华体育老照片,能在拍摄整整100年后从历史烟云中破尘而出,这无疑是一件非常值得庆幸的事情。此时此刻,面对照片上当年的清华棒球队员们,特别想告慰他们的是,如今的清华体育事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就在前不久,清华棒球队还获得了首都高等学校第一届体育运动大会棒垒球比赛甲组冠军。

历史会反复证明:无论过去多少年,一代代清华健儿在运动场上的投、跑、跳,都将是前辈们的重生再现;一代代清华学子在历史潮流中的奋斗、创新、贡献,都来自前辈们的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永远向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