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杨铭谦:悠悠航天梦,冉冉报国“芯”

2021-11-08 | 杨铭谦(2010级电机) | 来源 公号“清华职业辅导”2021-11-06 |

杨铭谦,2014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1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现任航天九院七七二所FPGA事业部副主任,致力于宇航用及军用FPGA技术研究及产品研制。

2014年,我满怀对母校的眷恋和感激,于清华园本科毕业。在四年的清华求学之旅中,我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更有“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上大舞台、做大事业”的谆谆教诲。承载着母校的嘱托,怀着产业报国的初心,我来到航天九院七七二所,一个以宇航集成电路国产化为己任,为我国航天事业贡献“芯力量”的地方,在这里延续了自己的求学之路,并扎根于此,书写自己“为国铸芯”的人生新篇章。

“芯”梦启航,不负报国志

我在航天七七二所学到的第一课,就是宇航集成电路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宇航集成电路是航天的“芯魂”,它事关国防安全,是航天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从火箭的姿态控制,到卫星的定位通讯,再到月球车的自主勘探,宇航集成电路都作为系统的中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由于有这样的战略地位,美国等航天强国一直在宇航集成电路产业上,对我国实施严格的技术封锁和产品禁运。这让我充分明白了,我所从事的行业,正是处于国家战略前沿的核心关键领域。我们这个队伍的天职,就是为国之重器铸就一颗颗强大的“芯脏”,在重围中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是哪里?我想我已经为这句话找到了一个最适合我的答案——铸造航天报国“芯”,实现航天强国梦。航天七七二所,成为了我人生的一个新的启航点。

“芯”海泛舟,矢志求突破

自来到航天七七二所的第一天起,我就加入了FPGA团队。这是一支深耕于宇航用FPGA研发应用多年的专业科研队伍,以建设世界一流FPGA创新团队为愿景,形成了“帮助别人成功”这一独具特色的文化。在领导的关怀和在团队的无私帮助下,我很快适应了从一名学生到工程技术人员的角色转变,在科研中学习,在实践中进步。

在加入团队后不久,我就有幸参与了“十三五”核高基国家重大专项的研究工作,与团队一道,经过四年不懈努力,突破了65纳米和28纳米抗辐射FPGA的关键技术瓶颈,研制成功了17款高可靠宇航用及军用FPGA,最大规模达到7000万门级,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这些产品已经在载人航天、空间站等多个重大型号中应用。看到自己参与研发的中国“芯”在太空中闪耀,我倍感骄傲,这不仅仅是成功的喜悦,更是自己能够不忘初心、实现理想、报效国家的自豪。

转眼间,我在七七二所学习和工作已有六年,已经从一名项目参与者成长为一名项目负责人,从一名新人成长为团队中坚。角色虽变,初心未改,“以技术立身,以实业报国”依然是我秉持的理念,传承的目标。

“芯”路漫漫,吾辈当自强

近年来,随着中美贸易战的持续升级,集成电路行业来到了风口浪尖。美国对中兴、华为的制裁向我们昭示着,缺“芯”少魂,命运就只能掌握在别人手上。习总书记强调:“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作为中国航天人队伍的一员,作为一名宇航用集成电路从业者,我自觉十分幸运,因为我能够在风华正茂的人生阶段,适逢我国集成电路事业高速发展的黄金期,在芯片国产化的浪潮之中,成为一名铸造国之重器的奋斗者,成为一名突破国外封锁的拓荒者。虽然前路漫漫,重任在肩,但我仍斗志昂扬,信心满满。

我国正在建设航天强国的道路上昂首前进,在集成电路自主化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正是每一位航天人,每一位创“芯”者胸怀科技报国志,甘于寂寞探真知,才能让我国的宇航集成电路向着自主可控、自主创新的目标砥砺前行。希望越来越多的清华人加入到宇航集成电路事业的大家庭中,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描绘“芯”画卷,实现“芯”梦想!



相关新闻

  • 062020.10

    于新辰:太阳翼,与航天梦一同铺展

    于新辰,1991年生,16岁考入清华大学工程力学与航天航空工程专业,现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工程师、西昌发射场低温动力系统指挥员。获第21届“安徽青年五四奖章”,入选“中国好人榜”,获评“心动安徽·最美人物”。于新...

  • 102020.12

    毕生奋斗践行航天报国诺言——追记空天防御领域战略科学家陈定昌院士

    近日,国资委党委追授陈定昌同志为“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号召中央企业广大党员干部向陈定昌同志学习。获此讯息,思绪不免回到不久前,著名防空反导领域战略科学家、中科院院士陈定昌离开的那一天,天色黯然,草木含悲。到如今,陈定昌院士离开已近百天,他的音容笑貌却仿佛仍在眼前,他为我国防空反导事业所作的贡献,也历历在目。

  • 142021.10

    中国航天中的清华力量

    2021年是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的一年——天问一号探访火星,天和号核心舱成功入轨运行,天舟货运飞船、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核心舱交会对接,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长期值守,一个又一个成就标志着中国正在加速迈向航天强国。

  • 182019.10

    “90后”航天人于新辰:航天强国 圆梦有我

    “不管是博士硕士,无论是清华还是北大毕业的,都会有这个阶段。”“必须打磨一下刚毕业时那种比较高的心气。”已成为航天人8年多的于新辰,向记者讲述着他最开....

  • 162021.12

    著名航天专家杨南生妻子张严平回忆录《君生我未生》出版

    著名航天专家杨南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前夕,杨南生妻子张严平女士撰写的回忆录《君生我未生》近日由该出版社出版。《君生我未生》杨南生出生于1921年12月29日,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是我国探空火箭和固体火箭发动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航天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杨南生院士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回归的海外留学生,杨南生自1950年从英国回来后,便带着周恩...

  • 282024.03

    刘洋的航天梦,在那一刻扎根发芽

    “每次任务的结束就是下次任务的起点,每一名航天员都是这样,从返回地面的那一刻,所有的东西就全部归零了。”

  • 022024.01

    李加强:航空报国 逐梦株洲

    李加强,山东临沂人,1993年10月生,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2022届博士校友,现任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主任设计师、院士专家工作站骨干成员。发表SCI论文共11篇,申请国家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共10项。2022年入选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博士引才“心”计划,2023年入选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青年创新型优秀人才,2023年入选湖南省科技人才托举工程。

  • 032023.04

    王希季:中国航天事业的“ 铺路石 ”

    王希季,白族,1921年7月26日生于云南昆明。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航天专家,一生致力于中国航天空间技术的研究、发展,尤其在卫星返回关键技术研究方面作出卓越贡献。曾任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及科技委主任、小卫星首席专家、双星计划工程总设计师等职,负责完成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设计,并首发成功。他两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并于1999 年荣获“两弹一...

  • 122021.04

    周志成走进清华论坛 分享“大国工匠”航天故事

    4月8日下午,清华大学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常委、航天五院总工程师周志成院士回到母校,为清华师生带来校庆系列活动之“大国工匠”系列讲座第二场主题报告“创新发展——开启航天强国新征程”。常务副校长王希勤出席活动。科研院院长方红卫主持了论坛。

  • 212016.12

    永远的航天情结:追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士橹

    2016年4月24日21时10分,西安。在首个“中国航天日”之际,一颗永远的“航天之心”停止了跳动——中国航天事业和航天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