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二)

2007-12-18 |

精神与物质的结合

——纪念蒋南翔校长“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号召五十周年

(工物系 56 法)

一九五六年夏我从天津一中考入了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初进红色工程师的摇篮-美丽的清华园;沐浴在清华大学的校风里,就是要全面发展,要三好:“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成为红色工程师,为人民服务。

记忆犹新的事是上的第一堂体育大课,在大礼堂的舞台上出现了一位只穿着短袖衬衫,短裤叉,扎着蝴蝶结,秃顶的老人,这就是大家敬仰的马约翰教授。他用铿锵有力的语言,挥动着双臂,告诉我们要“动”,“运动对生命的重要性”,“要学习好必须身体好”。他的身体力行、谆谆教导,深深地激励着年轻学子。

我在天津一中时就是一个体育积极份子,五四年曾获得过中学生运动会80米低栏的第一名,也参加过中学生越野赛.进入清华,新生运动会,就参加的低栏项目。此后,夏翔老师看我胯部灵活,要我练练竞走!

五八年初蒋校长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号召已深入人心, 记得那时候,每到下午四点半大操场和体育馆里都挤满了体育锻炼的人,坚持每天体育锻炼已蔚然成风。我们班集体、团支部集体荣誉感都很强,组织大家奔“三好”,每天下午四点半体育锻炼已形成习惯。

五八年校运会,我代表系里参加了五公里竞走比赛,取得第三名。在高校运动会上,第一次为校争光,取得了第三名。从此,我进入代表队这个集体,在田径队全能组训练,集中住在一起,每天早晨出操后,回班上课学习,下午四点半赶回来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专项训练。训练课后,洗个澡马上赶回系馆上晚自习。那时生活紧张而愉快;既锻炼了身体又精神饱满地学习了知识。代表队还专门成立了团支部,由学校团委、学生会直接抓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记得承宪老师就和我们住在一起。

一、代表队带动了学校群体活动的开展

为了响应蒋南翔校长“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号召,体育代表队带动了全校体育运动的开展。

五八年大跃进时期,一方面为了清华核研究试验堆的建设工作开夜车,一方面大家还要争取通过劳卫制、三级运动员的人数也要大跃进,于是竞走这一简单易行的基本田径项目成了热门项目。

那一阶段,各系很多同学都参加了竞走训练,校队训练人数也总在十个人左右,现在回忆起的有:徐仲伦、吴正毅、黄德赐、汤荣夫、刘继群、单永年、张树华、王起、郑祖棋、王勤等战友,后来在六十年代初,王焕良、孟繁雨等人又参加了校队,我们除了自己训练外,还承担着系里开展群体活动的任务。

五八年的秋季举行了西郊高校竞走和越野跑比赛,我们参加了男子乙组(非体育类院校)五公里竞走比赛,清华包揽了前三名,我获得了第一名。

高校运动会后,田径队成立了“全能竞走组,我们的教练是从莫斯科体育学院毕业回国的冯莲丽老师,老师为人直爽,待人亲切,工作细致、周到。

难得的是她教会了我们如何科学训练。一开始,就研究了我的特点,让我在保持动作规范性的基础上,加强动作合理性,即在全程保持原有步幅的基础上,加快频率,加强力量,耐力和灵活性训练,她为我制订了训练计划. 测量步幅、频率都由她亲自进行,训练课后,教我如何做整理活动,自我按摩等。

在训练中,她的特点是不断的分析动作,保证技术动作合理,绝不犯规,至今我还保存着几张那时候比赛中抓拍下的动作分析照片.老师还找了一些俄文田径杂志上的分解动作照片,让我们学习.

当时,我们为了科学训练确实动了不少脑筋,例如为了加大腿部力量和小腿前甩的力量,我就在小腿上绑上了沙袋,不仅在训练中带着,就连吃饭、走路,回系里上课都绑着沙袋,为保证“脚跟着地 —— 足弓前滚——足尖后蹬”动作的一气呵成,我们曾经尝试作了加厚了后跟的“竞走鞋”;练习长距离上坡走等等。发挥我们动工科大学生的特点,为了提高成绩,完善竞走技术,我们探索过不少措施。

我们还进行全面的训练,除了准备活动中加入球类以外,我们还经常越野跑,越野走,去体院训练等等花样翻新,尽力把一个枯燥的项目加入有趣的比赛,避免精神疲劳。有些同学还戏称我们“神行太保”。那些年我还参加过400m中栏,3000公尺障碍赛,以及高校越野赛等。

当年,体育界推行“三从一大”(从难、从严、从实际出发,大运动量训练。)我们一次训练课都要变速走、全程走至少五公里以上还要加上技术训练,对一个业余运动员来说是一个意志考验。

除了进行力量、技术、耐力训练之外,我们还特别强调意志力的训练,当时提出了“集体委托,党的希望、牢记心中、就是力量”的竞走队口号,在训练和比赛中,特别是50公里比赛,在考验人的体力,意志力的关键时刻,这一口号是一个激励活力的信念。电机系的汤荣夫同学参加的都是长距离比赛,他的毅力使我很佩服。

我们逐渐形成了清华竞走队的风格:团结互助、科学遵规、刻苦耐劳、顽强奋进。

五九年春天北京市运动会上,我顺利地取得了五公里竞走的冠军。

二、集体委托、党的期望,牢记心中、就是力量

五九年,十年大庆,要举行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为此,年初北京市体委从清华田径队抽调了十几名运动员参加北京市集训队的训练,我也在其列,我们的训练实际就在学校进行,只是有几次集中到先农坛或体院上训练课或训练比赛,我的教练仍是老师,仍然和队友们一起训练,只不过增加了我的训练课时.抱憾的是由于报名人数所限,第一届全运会的十公里竞走比赛,只能在看台上加油了。尽管没有下场比赛,但是清华竞走运动员还是走出了校门。

60年春天捷克前奥运竞走冠军多列扎尔先生来华访问,市体委集中了十名运动员,进行训练比赛和培训,清华就有四人参加(王法、黄德赐、刘继群、汤荣夫)充分体现了清华的实力。锻炼了我们队伍。

秋天,北京市举行了十公里公路竞走比赛,我和黄德赐参加了,那一次我打破了十公里竞走的全国记录。

六零年接近年末时,我参加中长跑队准备高校越野赛的训练,记得一天到香山碧云寺前爬坡跑后,回到学校就听到班上同学传达了蒋校长做的“劳逸结合”的报告.三年困难时期,我开始减少运动量,回系里住,作毕业设计,逐步地淡出体育比赛,但仍然保持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竞走组也只留下王焕良、郑祖琪等人,并调整到中长跑队。我仍随队训练,胡贵增老师是我们的教练。在中长跑队这个大集体内,我们和蓬铁权、施永长等优秀运动员一起训练,感受到了更多的温暖,给了我们更多的精神力量。

难忘的是六二年夏天,我毕业离校前夕仍坚持在大操场锻炼时,马约翰老师专门把我叫到他身边,嘱咐我离校后每天都要活动至少一个小时,他说你当运动员,心脏血流量大,心脏比不活动的人变大了,如果不活动心脏要出毛病,千万注意!说时还攥起拳头向我说明,一再希望我到工作岗位上要注意锻炼,保证有好身体,才能为国多做贡献。

三、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清华体育文化的基石

回想在清华的学习和生活,体会到蒋校长“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号召为建设清华体育文化打下了基石,我理解:清华体育文化是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一种全新的价值观、又建立了一种机制,完善了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体制。清华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为创造和发展这一理念而奋斗着,不断地培养出一批批高素质的人才。这一号召体现了一种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相结合,一种文化素养的提高。

我在清华代表队的难忘的经历,不仅身体受到锻炼,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满足了工作需要;而更重要的是获得了一种精神力量。回想毕业之后,走入社会,风风雨雨,经历了西北风沙、文革洗礼、工程建设、科学研究等,哪一项都是对自己身体素质和坚强毅力的一个考验和磨练。

当年,在清华田径代表队的经历,使我获得了很大的精神力量,一是开创精神,二是认真精神,三是刻苦耐劳的坚持精神。毕业后在工作、生活中,在极为错综复杂、困难重重的环境下,清华体育文化的精神激励着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号召指引着我,愉快地面对形形色色的困难、坚持信念、不断地克服困难、创建新的工作,坚持不懈地为国贡献。

精神和体质的双丰收,使我牢记不忘、仅以此文怀念那激情湧动的岁月!纪念清华体育文化的基石——“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号召提出五十周年!

王 法 , 19389月生,研究员级高工,1956年考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62年毕业,曾在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长期从事反应堆设计研究工作. 1985年后任国家核安全局审批处处长,,国务院核电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核事故应急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现为国家核应急协调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转自《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关新闻

  • 152017.12

    林长平:清华三宝 终身受益

    我1956年夏季从福建师大附属高中毕业考入清华大学。1962年秋季大学毕业,至今整整55年过去了。入学的第二年,蒋南翔校长提出“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

  • 172021.06

    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写在母校110华诞到来之际

    母校110周年校庆即将来临,由于疫情,今年校庆可能不举行大规模返校活动,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谨以此文表达我对母校的怀念和感恩。

  • 062023.06

    三十载“风云”同行,深耕笃定永葆初心——访电子系1980级校友杨军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162021.06

    回首六十载 难忘母校恩

    2021年,清华大学迎来110周年校庆,我们1961届毕业生也正好毕业60周年。1956年1月,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关于知识分子的专题会议上,周恩来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中国知识分子在历经多年政治运动后迎来了“早春二月”,当年夏季的高校招生考试大概是那些年中“出身成分审查”最宽松的一次,我也幸运地通过考试被录取到清华大学电机系,从而受益一生。

  • 192024.02

    永远的青年导师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162021.06

    庾郎年最少 青草妒春袍

    这是一篇被命题的跑题文。前两天,大学班长给我微信:“毕业二十年了,学校让写点文章,你来吧。”

  • 162021.06

    感恩母校 琐忆燃一

    今年是清华建校110周年,也是我们燃一班毕业60周年。一些难以忘怀的往事又历历在目,学校的培育,老师的教诲,同学的情谊,紧张的学习生活,历经60年沧桑,依然倍感亲切。

  • 302007.11

    “火炬传递”传承清华体育精神

    清华举办“‘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薪火相传”火炬传递活动   【新闻中心讯 记者 顾淑霞 摄影 郭海军】伴随着清华大学大礼堂内1000余人热烈的掌声,校长顾秉林和校党委书记陈希点燃火炬,并把火炬传递到学生代表手...

  • 142017.12

    章霖官:“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一个不会过时的口号

    我于1963年考入清华大学动力系,分在热工量测及自动控制专业,即当年的量九班。想当年,“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已在校园内人人皆知了……

  • 132017.12

    高鸿信:传承清华体育精神

    三位清华人,同一面国旗,我看到的是清华体育精神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