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戴汝为:中国人对全球科技的一个贡献

2008-10-14 |

戴汝为,云南昆明人,19321231生。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分配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师从钱学森先生,两年后转到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至今,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三十年前,文汇报以大篇幅刊登了钱学森、许国志、王寿云署名的文章《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该文是文革十年动乱后,钱老等科学家首次在大众媒体上对系统加以介绍并论述了系统工程基本概念的文章。

这篇文章以科技发展史上许多生动案例,以实际工作、生活的许多例子来阐述系统工程的概念和思想,文风朴实,表述却十分生动。文章见报后,在全国科学和工程技术界引起强烈而持久的反响。经历了文革假大空文风的国人,对这种好读、好看的文章真是久违了!记得当时我所在的研究所不少人在食堂吃饭排队时都在谈论这篇文章,大家热烈地议论着,那种场景至今都还历历在目!

文汇报三十年前发表这篇在中国系统科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章,是有历史贡献的。据我所知,这是系统与自动化领域内大多数学者的共识。

这三十年来,系统工程、系统科学的思想在中国得到了极大的普及和应用。在此过程中,系统科学本身也在不断发展,这门科学的基础理论——系统学,以及应用层次——系统工程都在发展。其中有一点特别重要,通过系统科学多年的研究,钱老做了概括:系统科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桥梁是系统论,系统论是整体论与还原论的辩证统一。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西方的传统是用还原论的思想与方法,把问题层层分解;中国的传统则是整体论的思想。现在通过系统科学的发展,实际上是把两者有机统一起来,即系统论是整体论与还原论的辩证统一。

钱老在回国前,对系统科学中间层次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研究,在美国出版了专著《工程控制论》。该专著1956年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文汇报文章三位作者之一的许国志先生当年与先生同坐一条船回国,先生建议先生回国后就研究运筹学(系统科学的三个层次中的中间层次就是工程控制论和运筹学)。后来,钱老又升华到系统论了。这样,系统科学的体系就完整了,有工程应用层次,又有应用,又有理论。工程控制论至今还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引用。

钱老在系统科学的各个层次上都做了非常重要的工作:工程控制轮、系统工程,创建系统学,提出处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研讨体系,以及系统论的构思。

系统学的前瞻性与重要性,是把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融合起来。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被大家认识。可以说,系统科学是中国人对全球科技的一个贡献。

转自2008928文汇报

相关新闻

  • 222022.02

    第一个获得“气象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时间总是不够用”的叶笃正把一生献给了气象学和祖国,他总是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提携后辈,至今桃李满天下;他将眼光放远到千百年后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为世人敲响了警世洪钟。叶笃正先生从不认为自己是权威,总把自己的成绩归功于他人,他常常挂在嘴边的就是“个人离不开群众,荣誉归于大家,要感谢舞台,因为舞台是大家给的;要感谢大家,因为单人唱不成戏,配角甚至更光彩……”

  • 092022.09

    关键一棒!他参与完成了第一个由中国人确定化学结构和全合成的生物碱

    莲子心,也称为“莲薏”,在《本草纲目》中就记载有“苦寒无毒”、主“清心去热”,在华南一带民间曾采用莲子心单方,据说有治疗高血压的效用。有一位科学家,完成了抗高血压药莲心碱绝对构型的确定和全合成。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药物化学家谢毓元。

  • 152017.08

    专访旷视科技CEO印奇:总理为原创的中国人脸识别技术点赞

    在听到印奇正面的回答和详细的介绍后,李克强表示赞许。“克强总理很高兴说中国的技术公司有自己原创的东西,而不是把国外的东西拿来改一改。”印奇回忆说。

  • 122022.10

    “追风人”武钢:让中国风机走向全球

    达坂城的风,一年吹一场,从春刮到冬。在过去,这是让人打颤的寒风;在新能源时代,这是宝贵的资源。武钢是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从新疆达坂城起步,见证了我国风电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他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国产风机,研发出全球领先的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他掌舵金风科技20年,把一个资产300万元的小企业打造成总资产1240亿元的中国风电行业领军企业。35年...

  • 142022.10

    “祖国需要我”,他是荣获世界地质学最高荣誉的第一个中国人

    1996年8月4日,北京人民大会堂里气氛热烈。被誉为国际地学界的“奥林匹克”盛会——国际地质大会首次在我国举办,来自世界101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多位地质科学家齐聚一堂。此次大会还评选出了国际地学最高奖“斯潘迪亚罗夫奖”,而获奖者正是我国沉积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宝珺(1950-1952地质)。他也是百年来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刘宝珺(1931.9-),沉积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其实,这既不是...

  • 032019.06

    是中国人,就应该接受中国人的命运——专访翻译家文洁若

    岁月、疾病、外界速变的社会和种种纷扰,没有一样能侵入文洁若的小屋。她在屋里,全然自由。

  • 222014.04

    梅向荣:要让中国的海外公民实现全球维权

    梅向荣接受中国网记者专访“实际上,很多中国的企业、公民、个人在国外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法律事件,那么,我想的是中国的律师们能不能站到他们身边去帮助他们,解决他们所遇到的法律问题。” 盈科律师事务所主任、全球合伙人、盈科律云创始人梅向荣接受中国网记者专访时这样说。这位曾被媒体称为“以颠覆性的方式,改变律所发展生态”的律师目前最大的愿望就是怎样帮助中国公民实现全球维权。  让中国的海外公民实现全球维权...

  • 022018.07

    中科院第一位外籍所长蒲慕明恢复中国国籍,“我从来都认为自己是中国人”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曾经有这样一个身份——中科院历史上第一位外籍所长,如今他放弃了美国国籍,再次成为具有中国国籍的公民。2017年对于蒲慕明....

  • 072022.10

    三位清华人当选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

    9月26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2022年度会士增选名单揭晓,13位AI领域的卓越科技工作者当选CAAI会士,其中包括一位清华教师和两位清华校友,他们是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张毅、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首席科学家田奇、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特聘教授张立华。张毅张毅,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系统工程所所长、智能车路协同与自动驾驶研究中心主任,CAAI智能交通专委会主任。1986年和1988年先后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获得学士学位...

  • 122023.12

    张钰哲:第一位发现小行星的中国人

      张钰哲(1902.2.16—1986.7.21),福建省闽侯县人,天文学家。1919年,他从北京师范大学附中毕业,考入清华学堂高等科。1923年赴美留学,先后在普渡大学机械工程系和康奈尔大学建筑系学习,后又转学到芝加哥大学天文系。1927年获得硕士学位,接着在叶凯士天文台攻读博士,于1929年获得天文学博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国家科委天文学科组组长、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等。他是我国方位天体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