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往事如烟忆图书馆

2008-12-05 |

许渊冲(1943外文)

早在三十年代,我就在《清华年鉴》上看到过图书馆的照片,听说33级校友钱钟书要看遍图书馆的中英文藏书(包括词典在内),还有同级的万家宝(就是曹禺)在图书馆最靠边的座位上和情人一同写《雷雨》的故事,对图书馆早就心向往之了。1938年我考大学时,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北平(即今天的北京),清华已经迁到昆明,和北大、南开联合组成西南联大。我读的是联大外文系。

作者1941年联大外文系三年级时摄于昆明

大一时,联大借用了昆华农校的教学大楼。(照片见《清华校友通讯》复38199页)楼有三层,我和杨振宁在三楼大教室听过朱自清、闻一多等教授讲的大一国文;在二楼,我们又同上叶公超教授的N组大一英文;下学期,我在一楼上钱钟书教授的B组英文;那时,图书馆在教学楼西边的一个大厅里。先生上课时,总是挟着一大堆书,有一匣一匣的线装书,有一本一本精装的外文书,原来他是要下课后还给图书馆去,同时又要借上一大堆新书,带回文化巷十一号家中去读。

我跟在先生后面,走进图书馆一看,只见大厅里摆着几十张白长条桌,几十张白长条凳,两边摆了十几个书架,架上陈列着新到的报刊,新出版的书籍。后面是借书台,台后面是书库。我在中学时读过林语堂的《大荒集》,他说他最得益的书是《牛津英文字典》。我就要借一本《简明牛津词典》看,不料图书馆员给了我一本英法对照的,我一看法文和英文大同小异,就模模糊糊起了要学法文的念头,种下了后来把中国诗词译成英、法韵文的根苗。

除了在农校的图书馆外,南院的学生宿舍(照片见《清华校友通讯》复38199页)里还有一个文科阅览室,里面摆了几架图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套:一套是新出版的《鲁迅全集》二十卷本,硬纸面精装,红色金字,十本著作,十本译著。著作我早读过,最爱杂文;译著我是硬着头皮啃下来的,读了《死魂灵》第二部和法捷耶夫的《毁灭》,开始学习鲁迅的直译法;后来听了吴宓教授讲翻译,才改用意译的。还有一套是郑振铎的《文学大纲》,布面精装四大厚册,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比吴宓教授《欧洲文学史》指定的参考书有趣得多,我读后得到了一些上课得不到的知识,结果“欧洲文学史”考试成绩全班第一,因为我在上课前已经读了不少世界文学名著了。

昆中南院在北院对面,一进门要下一个台阶,下面是一个长方形的大操场。进了二门,左边是传达室,右边一间小房子暂时用作清华外文系的书库,管书库的是四年级的女同学王曼明。记得我借了一本美国女诗人TeasdaleLove Songs(《爱情诗》),抄下了一些喜欢的诗句,和女同学林同端一同阅读:

Child, child, love while you may,

For life is short as a happy day.

Never fear though love breaks your heart!

Out of the wound new joy will start;

Only love proudly and gladly and well.

Though love be heaven or love be hell.

Never fear the thing you feel. . .

Only by love is life made real.

1939年秋天,联大新校舍建成了,图书馆是主要建筑,是新校舍惟一的瓦顶房屋。学生宿舍全是草顶,大雨漏水,天晴漏光;教室是洋铁皮顶的,下起雨来叮咚叮咚,仿佛是在配乐伴奏。图书馆左右宽约一百米,深约五十米,摆了一百多张漆黑的长方桌子,左右各五十多张,排成十几行,中间空出过道。借书台正对图书馆大门,后面是书库;书库和阅览大厅之间有两个小房间,是图书馆员住的。外文系同学吴琼(现为清华大学退休英文教授)因为经济困难,大二时在图书馆半工半读,大三时休学当馆员,就住在小房间里,两人一室,对于我们这些四十个人住一大间茅屋的同学说来,简直是豪华别墅了。阅览大厅内没有书架,只在借书台前摆了一个小架子,上面放了一本韦氏国际英文大字典,供联大全校师生参考之用。至于报纸,在图书馆外墙上,贴了一份《朝报》。联大设备如此简陋,但今天制造“两弹一星”的科学家,却有很多是联大人,真可以说是个奇迹。

清华外文系的图书没有放在联大图书馆内,却在新校舍东北角的外文系办公室里开辟了一个小书库。王曼明毕业后,我在系图书馆半工半读,管了一个学期图书,真是大饱眼福。我最喜欢的是一本红色皮面精装的《莎士比亚全集》,皮面下似乎有一层泡沫,摸索起来软绵绵,拿起来轻飘飘,读起来心旷神怡。对我最有用的书是《英国复辟时期戏剧选》,里面有一个剧本叫《鞋匠的节日》,写英国一个鞋匠暴发户当选为伦敦市长的故事。演出时由彭国涛和金(《尤利西斯》译者)演男主角,卢如莲和梅祖彬(梅校长的大女儿)演女主角,陈羽纶(《英语世界》主编)演英国国王,陆慈(曾任清华大学英语教研室主任)演丫环,我演一个花花公子,求爱那出戏博得了满场掌声。还有一个剧本叫《一切为了爱情》,写罗马大将安东尼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故事,十七世纪的英国观众认为写得比莎士比亚更好,我就把它译成中文,这是我翻译的第一部文学作品。我还要卢如莲念女主角埃及女王的台词,我自己念安东尼的,有一次在系图书馆对台词后,出门时忽然下起雨来,我没有带雨伞,就和卢如莲共用一把小阳伞回宿舍去。后来我把这段往事改头换面,写了一首小诗,记在回忆录里:

我们正谈着合演的戏剧,

忽然天上落下一阵急雨,

我忙躲到她的小阳伞下,

雨啊!你为什么不下得更大?

伞啊!你为什么不缩得更小?

不要让距离分开我和她!

让天上的眼泪化为人间的欢笑!

外文系图书馆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套书是法国康拉德版的《巴尔扎克全集》。那时我已经读过穆木天翻译的《欧也妮•葛朗台》,觉得描写生动,但是译文生硬,每句都有几十个字甚至一百多字,读起来很吃力,减少了看小说的乐趣;当时我就暗下决心,要恢复巴尔扎克的本来面目。后来我翻译了巴尔扎克的《人生的开始》,那是我出版的第一本法国小说,但翻译的动机却是在系图书馆产生的。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空军来华参战,需要大批英文翻译,我和大四男同学都报名参加。1942年回校,1943年毕业,1944年考入清华研究院。吴宓教授召集研究生谈话,地点就在外文系图书室。记得吴先生对我说:我的论文题目可以定为《莎士比亚和德莱顿的戏剧艺术比较研究》,主要参考书是《莎士比亚全集》和《德莱顿全集》,指导教师是温德(Winter)和赵诏熊教授,参考书可在系图书室找到。同时听吴先生讲话的还有何兆武,他现在清华文化研究所;其他研究生则多是天南海北,甚至幽明隔绝,往事如烟了。

* 作者为北京大学外语系教授

(选自许渊冲著《诗书人生》)

相关新闻

  • 052012.11

    简讯目录1~29期(文纪俊整理)

    筹备西南联合大学北京校友会情况汇报 欢庆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成立 西南联合大学北京校友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名单及情况简介 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

  • 282016.03

    图书馆

    图书馆

  • 082018.11

    图书馆

    图书馆

  • 292016.03

    图书馆

    图书馆(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档案馆)

  • 142016.03

    老图书馆

    老图书馆

  • 172016.03

    图书馆合影

    图书馆合影

  • 262016.03

    图书馆老馆

    图书馆老馆(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档案馆)

  • 142016.03

    图书馆学习

    图书馆学习

  • 092008.05

    图书馆举行古籍捐赠仪式

    4月23日下午,图书馆在贵宾室举行古籍捐赠仪式。

  • 282007.04

    图书馆馆藏特色展

    标题: 图书馆举办馆藏特色展览 发布日期:(2007.4.26)发布单位:图书馆办公室为迎接校庆,图书馆将举办馆藏特色展览,展览主题为甲骨、书画、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