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国民人格之培养

2009-01-01 |

编者按:《中庸》云:“君子以人治人”,即将治道的根本放在人民上。所谓政治,究其根柢,是在营卫民生,打理人生,熨帖人心?故观一国人民的德性风俗,便可知为政的得失。同样,欲成就一国的政治昌明,也需先培养其国民的人格。“要有健全的国家须先有健全的人民”,自古以来有识之士皆明是理。

□张奚若

张奚若(1889~1973),字熙若,自号耘,陕西大荔县人。早年参加过辛亥革命,后赴美留学获得政治学硕士学位,回国后长期任教于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新中国成立后任政务院政法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部长、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等职。他还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政治学家。

凡稍有现代政治常识的人大概都听见过下面一句似浅近而实深刻的话,就是:要有健全的国家须先有健全的人民。若是把这句平凡的话说稍微玄妙点,我们可以说:国家就是人民的返照。有怎样人民便有怎样的国家,有怎样的人民便只能有怎样的国家。举一个极显明的例子,有今日英美德法之人民才能有今日英美德法之国家,有今日中国之人民也只能有今日中国之国家。这似乎是“民为邦本”的另一解释。庄子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民犹水也,国犹舟也,欲行大舟,先蓄厚水,这是物理之自然,这也是政理之自然。

中国已往的人民,和欧洲十八世纪以前的人民一样,在政治上是被动的,是没有地位的。圣君贤相所要求于他们的是服从,哲人大师所教诲于他们的也是一个“忠”字。国家本是帝王的私产,人民不过是他们的子民。宗法社会的国家组织和政治理论本来不限于东西都是这样的,不同的地方就是中国把“君父”、“臣子”、“忠孝”一套的理论弄得别系统化而又深入人心罢了。这样的一个伦理观念在从前的旧社会上似乎也颇够用,不然恐怕就不会有那样长久的历史。不过数十年来,自欧美的宪政民治种种学说随着它们的坚甲利兵传播到东方以来,这些旧式的政治组织和政治理论就根本发生动摇。辛亥革命就是自由、平等、独立、自治种种新学说战胜了君臣、父子、夫妇、兄弟诸种旧理论的纪念碑。

不过辛亥革命只是近代中国政治维新及一切社会改革的起点。因为只是一个起点,所以当时的领袖人物大多数只略知欧美民治的形式而不了解其精神,其所抄袭模仿的自然也只是些皮毛而非神髓。到了“五四”运动以后,大家才渐渐捉摸到欧美民治的根本。这个根本是甚么?毫无疑义的,是个人解放。欧洲自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以后,不等到十八世纪的政治革命,社会组织的单位和基础早已由团体(如教会、家庭、行会等)而变为个人了。初则个人与团体冲突,终则团体为个人所征服而以给个人服务为它存在的惟一理由。因为个人的生活是多方面的,所以他的解放也是多方面的。不过其中最要紧的一种,提纲挈领的说,当然是所谓思想解放。思想是行为之母,思想解放了,行为也就不能再受从前的旧束缚了。自旧社会旧道德的立场去看,这些新思想自然都是洪水猛兽,但自新世界新理想看来,这些新思想却又是创造的灵魂和发明的推动力。思想解放之后,昔日受压制,作刍狗,只为他人做工具,没有独立存在价值的个人,一旦忽变为宇宙的中心、生命的主宰,这是人类历史上一大进步!说得客气点,这至少也是人类历史上一大变动。没有个人解放,是不会有现代的科学的,是不会有现代的一切文化的。区区民治政治不过是个人解放的诸种自然影响之一,虽然它的关系也很大。这个个人解放的历史大潮流具有一种不可抵抗的征服力和很难避免的传染性。它所经 过的地方,除非文化过于幼稚不了解甚么叫作“人的尊严”,或社会发展完全畸形、个人丝毫没有自我的存在,是没有不受它的震动的。中华民国六、七年的“五四”运动及民国十五、六年的国民革命都由这个震动所发出的光辉。

由个人解放所发生的政治理论自然是所谓个人主义。十八世纪中美法两国的革命都是这个人主义所放的异彩。它的成就,它的影响,是人所共知的。固然,个人主义在理论上是有极大的缺陷的,在事实上也有很大的流弊,尤甚在经 济方面。欧洲十九世纪后半期所发生的社会主义及集团主义就是为矫正个人主义的流弊的。这都是历史事实和教训,于我们是有借鉴之益的。

不过一个东西有它的好处,往往也有它的坏处;一切思想,一切主义,都可作如此观。个人主义的政治理论自然也不能是例外。但是我们不可因为看一个东西弱点便将它的优点一概抹煞,完全忘记。天下本无完美的东西,生活原 是选择,若必尽美尽善而后用之,生命将变为不可能。取长舍短是一切选择的标准。

个人主义的政治哲学的优点是在承认:(一)一切社会组织的目的都是为人的,而不是为越出于人以上的任何对象,如上帝、帝王、或其他的东西的;(二)一切社会组织的权力都是由构成这些组织的人们来的,而且永远属于这些人们;(三)一切社会组织都应该而且也必须直接或间接由构成它们的人们自行管理。这些学说的中心思想是大致不错的。可是这样一来,个人便变成一切社会组织的来源、基础和归宿,他便变成他的生命的主人翁,他便变成宇宙的中心。

这还只是个人主义的政治哲学的大致轮廓。若是更进一步说,我们立刻会发现个人主义的政治哲学的神髓,至少在它的故乡英国,全在承认政治上一切是非的最终判断者是个人而非国家或政府,全在承认个人有批评府之权,说得更具体点,全在承认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因为个人是最终的判断者,所以举世皆以为是而我尽可以为非,或者举世皆以为非而我尽可以为是;因有言论自由,所以我可将所我认为是的贡献于他人和国家之前,希望他人和国家能比较优劣而为妥善的采择。我所以服从国家的道理完全是因为在我的良心上它是对的,并不是因为它的命令强迫我服从;反之,若是在我的良心上它是错的,那我为尽我作人的责任只有批评或反对。国家并不是真理的垄断者。它所认为是的须与个人所为是的在个人的良心上作一理智的竞争。光凭威权的压制是不能折服人心的,是无理性可言的政治。

一个个人若有发泄他的良心所认为不对的机会,若有表示他的理智所反对的自由,那时他才能觉得他与国家的密切关系,他才能感觉他做人的尊严和价值,他才能真爱护他的国家。试问这样一个人格是何等可敬,这样一个国民是何等可贵!一个国家有以上这样一个国民比有成千成万的工具性的群众有利的多。现代民治的成败全视此等国民的人数多寡而定,而民治在大体上又是今日政治上的康庄大道,其他炫耀一时的政象都是旁门左道,不久还归消灭,不足以为法。在理论上,除过民治只有共产,而广义的讲共产也只是民治的推广,而非其推翻。

上面说过,个人主义在理论上及事实上都有许多缺陷和流弊,但以个人的良心为判断政治上是非之最终标准却毫无疑义是它的最大优点,是它的最高价值。个人的良心固然不见得一定是对的,但是经 验告诉我们比它更对更可靠的标准是没有的。讲到底,政治是为人的,为人的事还是拿人作标准比较可靠些。至少,它还有养成忠诚勇敢的人格的用处。此种人格在任何政制下(除过此种人格根本冲突的政制),都是有无上价值的,都应该大量的培养。

今日中国的政治领袖是应该特别注意为国家培养这种人格的,因为中国数千年来专制政治下的人民都是被动的,都是对于国事漠不关心的,都是没有国民人格的。今日若能多多培养此种人材,国事不怕没有人担负。救国是一种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来惟有有伟大人格者才能胜任。

本来“五四”运动和民国十五、六年的国民革命运动是走向这个方向的。不过后来不幸因为发生清党的需要,使政府当局于清党之后走入矫枉过正的途径,对于稍有批评精神反抗勇气的青年都与以极严厉的处置。同时又提倡统一思想,铲除反动种种运动,结果思想固然无从统一,真正的反动也不见得能够铲除,徒然的又丧失了许多有志气有能力的好国民真人格。此事说来真可痛心。我认为这都是不必要的牺牲,这是极错误的办法。今后若不改弦更张,国家是没有生路的。修明政治是惟一的生路,而培养国民对于政府措施敢批评反抗(自然非指武力暴动)的智勇精神与人格尤为当务之急。

(原 载《独立评论》,1935年第150号)

(《清华人》2009-1期)

相关新闻

  • 112008.03

    宋叔和院士献身地质事业的光辉一生

    邬介人宋叔和院士是著名地质学家,是我国海相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领域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之一;是终身献身于地质科学事业从事地质工作长达七十多年的老一辈专家学者;是地质学界后来者的良师益友,更是年轻地质工作者的光辉榜样。宋叔和院士为区域成矿学、矿床地质学、矿产勘查地质学和成矿学研究以及古生物学和地质教学培养人才等多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他的地质人生平凡而伟大,并以自己的献身精神和成功的找矿实践为中国地...

  • 272023.12

    暮年梁启超

    2023年是梁启超诞辰150周年。梁启超是大变革时代的启蒙者,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他的家风学风深深影响子女,成就了“一门三院士,九子皆俊彦”的家族传奇。他只活到56岁,人们在怀念时不免感叹,“正写到最佳状态、写到兴头上的梁启超的突然弃世,这不仅是他个人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现代学术的重大损失。”梁启超的最后三年,遗憾颇多,他曾打算把全部主张堂堂正正著出一两部书来,却终究没有实现。若不是“国忧家难,重重叠叠...

  • 092012.03
  • 232020.04

    何以“归成”?——清华校园文化对中国第一代留美建筑家的影响

    校园文化对他们的影响至少有六个方面,这就是积极进取的人生观、自由多元的个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程、跨专业交流合作的可能、爱国主义和社会关怀的陶冶,以....

  • 282024.03

    丘成桐捐赠支持清华大学数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3月26日,国际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获得者、清华大学讲席教授、求真书院院长丘成桐向清华大学捐赠,在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以其父母名字命名的“丘镇英基金”和“梁若琳基金”,用于支持数学学科发展、新一代数学领军人才培养与求真书院建设。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邱勇,丘成桐,菲尔兹奖获得者、数学科学中心教授考切尔·比尔卡尔(Caucher Birkar)出席仪式。教育基金会秘书长袁桅主持仪式。丘成桐致辞丘成桐...

  • 042024.01

    李俊峰主讲“清华校友学习日”第50讲:“强基计划”与书院制本科人才培养

    2023年12月30日下午,清华大学行健书院院长李俊峰教授应邀出席“清华校友终身学习支持计划·学习日”第50场活动,以“‘强基计划’与书院制本科人才培养”为主题进行了讲座,清华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清华校友总会秘书长唐杰出席本次活动。1600余位校友、师生线上线下同步参与学习。李俊峰主讲在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背景下,清华大学积极推动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并推出“强基计划”改革基础学科招生,选拔有志...

  • 102024.01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物理人才培养“攀登计划”首席教授朱邦芬:创造一个小环境,让学生可以“胡思乱想”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朱邦芬的办公室本就不大,四处堆满的书籍更是占据了房间的大半空间。《中国科学报》记者走进办公室时,竟没有第一时间发现正在“书堆”中伏案工作的朱邦芬。“这样的环境更适合做学问。”他说。清华大学给了朱邦芬一个适于做学问的“小环境”。作为物理学家的他,这些年主持清华物理杰出人才培养计划的核心理念,同样是要营造一个有利于未来物理学杰出人才脱颖而出的“小环境”。2023年4月,...

  • 212015.10

    健身乌托邦打造计划——“动享国-国民健身App”创始人刘昊为专访

    刘昊为说:我相信在动享国里,每个人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健身教程,每个人都可以实现对自己身材的所有后天幻想。怀着这样一个简单梦想,他放弃了高薪工作,走上....

  • 202007.12
  • 042024.01

    夏培肃:甘当人梯的“中国计算机之母”

    夏培肃 (1923.7.28—2014.8.27),四川江津人 (今重庆江津),著名计算机专家和教育家,我国计算机研究的先驱和计算机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1945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电机工程系无线电专业,1945年至1947年为国立交通大学重庆分校电信研究所硕士研究生,1947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电机系攻读博士学位,1950年获博士学位并留校做博士后。1951年回国,供职于清华大学电机系电讯网络研究室,1956年调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