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清华园"岁月

2009-06-16 |

何世延(新竹清华,教)

在梅贻琦校长和很多清华老校友的大力推动之下,新竹清华大学于1956年在台湾建校,自美国购得轻水原子炉一座,当年为岛内一大盛事。虽然只有原子科学研究所和一座原子炉,但仍定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1998年何世延在北京清华大学化学馆前与学生赵玉芬(1971级化学,新竹)合影

北京清华大学毕业的校友、西南联合大学毕业的校友在台湾均任重要职务。老校友们努力争取,新竹县政府配合拨地,清大才有现今宽广的校园。

我到新竹清华大学

19678月初,我高兴地自美国回到台北。当时,因尚有军职身份,需有台湾“国防部”的同意公文才能到清大任教。而“国防部”中山科学研究院正适逢筹备创立期,求贤若渴,积极争取我到中山科学研究院服务。但到清华大学任教仍是我首选,于是写信给经国先生,后得经国先生同意,不久“国防部”的公文就批准,我也顺利接到清华大学的副教授聘书。我于8月下旬到新竹清华大学化学系报到,办完人事手续,分配到老东院九号宿舍。

清大化学系初创

化学系是继核工、数学、物理三个学系之后,第四个设立大学部的学系。化学系第一届学生为1970级,我到化学系时,新招的1971级新生尚未报到入学。

教室和实验室、办公室是借用四合院二层楼的核工馆,大门外贴有美援标签,可能是美援经费所建。我在二楼角落上有一间办公室,一张旧书桌和一把旧藤椅,中庭有一株大凤凰树,遮去太阳西晒,整个环境让我甚感满意。

王松茂先生兼任系主任,郑华生先生、徐圣煦先生和我共四位教授、副教授,加上一位讲师,三位助教,两三位技工、工友。秋季学期开始,1971级新生报到,新增教室和实验室后,核工馆更为拥挤,因此化学系开始筹建化学系新馆。

宁静的“清华园”

到清大必经的光复路上,狭窄的两边有许多矮小违章建屋,进入学校狭窄的校门后,迎面而来的是两层高的行政大楼,校长、教务、训导、总务、会计,所有行政单位都在里面办公。刚建校时,原子科学研究所研究生教室、图书馆,也曾在这一栋房屋内。现今已拆除,在原地建了化学系第二代现在的新馆。

大操场早期为学生早晨升旗、晨操、体育运动的场地,到今天还是老样子,只是多了两排木棉树。大操场左侧是核工馆,右侧有物理馆和科学仪器馆。百龄堂招待所这时已经有了,学校中心地带围墙里新建十栋平房学人宿舍,称为新南院。学生第一餐厅很小,以后逐渐增加。第一餐厅后面建了几栋学生宿舍,靠近第一餐厅的一栋作为女生宿舍。

成功湖有荷花,湖水清澈可见游鱼,四周林木翠绿。湖边有几栋日式瓦房,称为老南院,为行政职员宿舍。自行政大楼有一条铺了柏油的马路通往遥远后方山坡下的原子炉。梅园已经有了,但还没有梅花。校园内沿马路两排常青的松树,每年春天长出嫩绿的新枝,散发青春的气息,水木清华名副其实。偌大校园,仅有稀少的师生,一片宁静气息。

建化学新馆、成立化学研究所

化学系每年新增一班学生,新建化学馆刻不容缓,学校筹了四百万元(台币,下同。编者注),请张昌华老校友设计,在王松茂系主任全心全力的监工下,新的化学馆很快就完工,教室和各种化学课程的实验室都齐全了;每位教授都能拥有一间办公室和一大间研究实验室。之后设立化学研究所和应用化学研究所硕士班,不久再设立化学研究所博士班,自此化学系拥有了独门独院的馆舍,大学部、化学研究所硕士班、博士班学程全部完备。

王松茂先生担任化学系主任,并兼化学研究所和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学生逐年增加,也逐年增聘不同专业、领域的副教授、教授,绝无门户偏见。早期年代,聘自美国来校任教的教授,短则一学期,长至一年,愿意留下来继续任教者很少。经过好几年后,情况仍未有所改变。王先生担任系所主任期间,教授们和谐相处,大家团结努力共同向校外争取经费。王先生连续担任化学系所主任十年,建立起化学系所业务运作的良好传统。

老校友对清大贡献良多

19678月我到清大时,陈可忠校长,朱树恭教务长,洪同训导长,张龄佳教授,都是北京清华大学毕业的老校友,对新竹清华都有很大贡献。

陈可忠校长,曾担任台湾师范大学的理学院院长。那时王松茂先生师大理化系毕业后留校担任助教,后留美进修得到博士学位,1966年陈校长力邀王松茂先生到清大担任化学系主任。

陈可忠校长家住老东院七号,有长者之风,为人谦和,敬重教授,每年教师节、春节,在百龄堂席开四五桌,邀请全校教授餐叙。在他任内大学部核工、数学、物理、化学四个学系设立完成。陈校长于1969年退休后与夫人移居美国。

19698月老清华校友阎振兴先生继陈可忠先生接任清大校长,住老东院十号,只一年时间就转任台湾大学校长。阎校长在清华大学时间虽然很短,但对清大化学系所有很大贡献。当年“国科会”已设立四大研究中心,化学中心设在台湾大学,由其化学研究所主办,参加研究中心可以分享部分研究经费,清大化学研究所屡次申请加入而遭到拒绝,王松茂系主任将此事报告了阎校长,因阎校长的影响力和屡次力争,清大化学研究所才顺利加入化学研究中心,此后清大化学系所教授可分配到一些研究经费,对提升研究工作是相当重要的。

朱树恭教务长是老清华校友,住老东院三号,也是化学系所教授,教务工作繁忙之余也持续到研究室指导学生的研究工作,甚受学生与教授同仁敬重。

训导长洪同先生也是老清华校友,清大在新竹建校后担任训导长,深受同学爱戴。除了训导工作外并兼任总务长、人事室主任和经管清华校款的出纳工作。

学校逐渐扩大,学生增多,需要体育场和大图书馆,主管体育组的是张龄佳教授,也是老清华校友,他负责策划监工,在一片山坡地上推平填土,建成了完善的大体育场、二十五公尺的游泳池和室内球场。在校园西面贴上红色砖外墙的图书馆,也是张龄佳教授负责监工建筑完成的;对于充实馆藏图书,张教授更是一向不遗余力。

学者来清大任教

19678月我到清大任副教授时,按教育部规定每月薪资大约为贰仟陆佰元,当时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为奖励国外进修、有博士学位的学者来任教,任副教授者每月发给研究补助费肆仟元,但以两年为限,不需要提出任何研究计划,完全是鼓励措施。

清大在新竹建校后,就开始自校款提拨一部分按职级补助部分生活费用,当我到校时还领得每月壹仟叁佰伍拾元,由洪同训导长亲自送补助费支票;当然教授增多,补助费也就逐渐减少。另外,校方还全额补助教授每户天然瓦斯、自来水等及五十度电费。这些优待到19708月徐贤修校长来校就全部停止了。

真正吸引国外学者来清大任教的最大诱因,为学校提供教授三十五坪的新建宿舍,这是当时台湾其他大学无力办到的。有此条件,有很多回国学人优先考虑来清大任教。

197081日化学系王松茂主任和我同时由副教授升为教授。

徐贤修校长开办工学院

19708月,徐贤修先生自美国普渡大学回台受聘为清华大学校长,徐校长是北京清华毕业校友。来清大后,即成立工学院,增设工业化学系、动力机械系、电力电机系、材料科学工程学系、工业工程学系。为充实工学院新设各学系的设备,他从设在美国的清华大学基金借用了大笔资金。因此以后每年的校款就变少,于是学校就停止给教授的优待措施。

徐校长想仿照美国大学向校外争取研究计划,教授可以在研究计划经费中领取优厚的研究补助费,学校也分享一些管理费。构想是很好的,由老校友金开英先生发起,老校友们捐助合计壹佰万元,于19744月成立财团法人自强工业科学技术服务社,协助清大向外界争取建教合作研究计划,实际负责人为朱树恭先生和洪同先生。但由于种种原因,透过自强服务社争取到的研究计划一直都未能大大增加,当时负责校内建教合作业务的联络人是工学院毛高文院长,后陆续由李昭仁教授、瞿宁若教授以及我本人兼办联络事宜。

创立竹科,徐校长居功厥伟

徐贤修先生,先任清大校长,后接任“国科会”主任委员,他构想在国科会管辖下设立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新竹地区有清华大学、交通大学和工业技术研究院,已具备了优良条件,当时经济部颇有意见,但此提议已获经国先生支持。再加上天时、地利、人和,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方能顺利完成。

要设立新竹科学园区,必须先有立法依据,得经“立法院”通过相关法案,幸好那时“立法院”有国民党老立委的支持,才得以通过。现在新竹科学园区的土地上,在当时都是“国防部”训练中心,因有经国先生支持的一句话,训练中心就搬家让出土地。园区内马路房屋,环境美化都参照美国水准,另外在进大门左边建了十栋西班牙式住房美仑美奂,我曾亲往参观,的确相当舒适。

科学园区内很多都是自国外聘请回来的高科技专家,急需解决子女教育问题。便有构想在园区内设立一所双语教学的学校,要筹设这样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学校颇费周折。“教育部”李模次长(西南联大校友)邀请科学园区相关单位,包括清华大学、交通大学、工研院等单位代表(我代表清大出席)召开讨论会议,筹备科学园区学校的设立。那时已有九年义务教育和义务教育法案,如何突破义务教育的一些限制需商榷再三,最后的办法是设立科学园区实验中学,因为属实验性质,可以不受义务教育的限制。结果是“教育部”出“名”,国科会出钱,成立了新竹科学园区实验中学。实际上,学校由出钱的“国科会”管理。

张明哲校长建立制度

19758月,张明哲先生继任校长,清大经历了徐校长几年扩充,向前冲、冲、冲。张校长来了放缓向前的脚步,这也是必须的,诚属好事。张明哲先生是清华老校友,曾在台湾大学化工系任教,自“国科会”副主委转任清大校长。

当年清大理学院长沈君山先生是徐贤修校长自美国普渡大学聘请回清大物理系任教,并兼任理学院院长,校外校内的知名度很大。以前大学里的学院院长、系主任、研究所长,都没任期限制的规定,现在制订了规定,学术行政主管任期三年,只可连任一次。沈君山先生在理学院长任内,建立系所教授升等办法和系主任、研究所长候选人提名的民主机制,两项重大事务的制度化是张校长时代、沈君山先生任理学院院长任内的一大贡献。19768月,化学系王松茂主任将接任教务长,化学系所要选择新的系所主任候选人,并提请校长决定聘任。沈君山先生来到化学馆召集全部教授、副教授开会,选择系所主任候选人,并规定须得到三分之二同意票方通过。投票结果,仅我一人达到三分之二的同意票,自197681日起张校长聘我担任化学系主任、化学研究所以及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以后我建议将三分之二的同意票数门槛,改为二分之一即可。

我担任化学系主任及研究所长时,化学所购买一部价值台币四百多万元的Ft100 NMR,这对教授研究工作的提升有很大助益,之后也陆续购买不少小型仪器设备。在我三年任期届满时,教学与研究所需的化学仪器设备,已是应有尽有。抱着为同学和教授服务的态度,化学系、化学所的工作,我感到甚为顺利和满意。1979731日,兼任化学系所主任三年任期满了,我快乐地交棒给下一任张昭鼎教授,自此以后化学系所主任每三年轮换新人,好像成了习惯。

(节选自《何世延回忆录》)

* “清华园”指台湾新竹清华大学校园。作者曾任新竹清华化学系主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