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创立了扶贫助农组织“家乡来客”,帮助贫困县的乡亲们销售农产品。他也因此去了无数别人的家乡——那些此前不曾出现在他生命里的乡村。这件事他做了5年,还会....
上海与长春之间两头跑,是张立华(1989级本、1994级博,自动化)的工作常态。一面是产品落地应用,一面是前沿技术研发,回国十余年来,他见证了国内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2011年,张立华决定回国创业,他组建了国内较有代表性的异构计算技术研发团队。此后,张立华又受聘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并担任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负责推进新工科和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科研平台建设。如今,他正带领团队开展人工智能相关基础科学理论...
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黄埔古村,是促成“退款办学”、催生了清华大学的晚清著名外交家梁诚先生的家乡,面积2.5平方公里,又名凤浦、凰洲,早在北宋时期已聚居成村。作为清代黄埔古港遗址的所在地,曾形成“夷舟蚁泊”的壮阔景观,大量的对外贸易交往使黄埔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庶之地。黄埔古村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至今还保留有清代祠堂十四座,宫庙一座,以及家塾,商业街遗址,旧民居等数十座,一座座恢弘大气、古朴典雅的...
如今,陈斌的心愿是,好好工作,回报社会,并多存点钱,回报父母,想早点买一个属于全家的房子。母亲李惠云表示,“现在陈斌有工作了,能够学有所用,我也放心了。”
渠志灿校友(1978级工物)渠志灿博士,1978年考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八十年代赴美学习。在人生的后半程,她毅然带着多年的积蓄与积累回到祖国,回到家乡山西,开创了纳安生物,并研发出山西第一款抗癌药,为逐渐走向沉寂的“黑金”之城带来新可能,也为千万癌症患者家庭送去新希望。从研究“物”转向研究“人”全国高考恢复后的第二年,渠志灿考入了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清华教给她的,不止高数和力学,更在于为她展现了一个...
在南国宝岛海南省五指山市,有一位立志建设家乡的九十年代毕业的清华学子,他就是现任五指山市副市长,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9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系的陈国诚。陈国诚是黎族人,1967年出生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中学毕业时,南方很多高校都来海南争选学生,而陈国诚一心想考清华大学。天随人愿,1985年先到中央民族学院预科学习一年,1986年入清华大学土木系,1991年毕业后,回到了海南。先到海口市南方建筑设计院工作,...
最让我怀念的还是那两排20世纪50年代建的打着加强筋的红砖楼,和中间的七食堂、八食堂。六号楼227,那是我住了五年的宿舍;八食堂,毕业前“最后的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