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葉叶琴百岁自述

2010-04-07 |

九十岁照(1998年)

百岁照(2008年)

人生的旅程,是很难预料的。有时候既定的方向,未必能够实现。偶然遇到的机会,竟会改变航程。是忧是喜,是苦是乐,未可卜知。清华毕业,倏忽七十余年,多么漫长的岁月。而这六十年中,个人的生活,深受国运的影响,与之密切关联。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八年抗战,国共内战,及国民党败退台湾,我个人的生活工作,始终难以离开这个大环境。可说人生的喜乐忧苦,各种况味,随着国人都有体验。特将记忆所及,略述六十年中个人的经历。身为国立清华大学第一届毕业女生,在清华校史中,能留下雪泥鸿爪,实是无上的荣幸。

(一) 向往清华 好梦成真

我对清华的向往,从初中时起,在天津南开女子初中三年级读书时,到北平度春假,先逛西山八大处,后游清华园,看到校园内花木扶疏,景色清幽,各种建筑,美仑美奂,心中暗想,假使我能在这所大学里读书,该是何等幸运。一九二八年,我在南开大学预科二年级修业期满,可以直升南开大学的。当时清华校长,是罗家伦先生,他是很维新的学人。据说在校的男同学,向他请愿,要求招收女生。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十四日,我在台北会见26级王之学长,他亲口告诉我,他是当时促进招收女生委员会的副主任哩,足证确有此请愿。罗校长当即允诺,随即登报第二次招生。这意外的佳音,令我兴奋不已。当即参加考试,幸蒙录取。当时只收了二十名女生。十名正取,五名备取,五名转学生。当时校风淳朴,讲学自由,课程内容,中国及欧美学术,兼容并重,真是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学校地处郊外,环境安静,经费充裕,图书仪器设备完善,实在是安心求学的好所在。个人在校五年,四年大学,以优异成绩直升研究院,每月还拿三十块银元的奖学金。但只读了一年。在校期间,可说是一生中度过的最安定愉快的岁月。当时选择主修政治,是青年时代的志趣,希望将来的工作,能使大多数的人获得最大的福利。现在回想,这个抱负,达到了几成呢?初收女生,没有宿舍,将我们安置在古色古香的古月堂。我们有小厨房,有女工清洁,冬天管生火炉。大家像姊妹一样,和乐相处,真是快乐无比。我的同室友是陈一德和插班生赵奇。赵学长是中国文学系,国学颇有根底。她以容与斋三字作为我们寝室的名牌,可见我们的生活,是如何自得其乐。那时男女同学交友非常自由。下课后,有些男同学爱跑古月堂,只能站在门外等候,等工友呼叫传话。女友出来后,相携而去。当时有一则谜语,“古月堂前看到她”,打一书名,至今我仍不知谜底。九一八事变时,我还在校。举国震惊。男同学加紧军训,女同学接受护理训练。有时候深夜里,好梦正酣时,听到一声军号声,紧急集合,都忙着起身,跑到操场,好像马上就要赶赴前线似的。

清华校园留影(右侧为葉叶琴

(二) 初任公职 小螺丝钉

一九三三年,因北方局势纷扰不稳,先父不放心我独留北平,乃函电交加,促我南归。父命难违,不得已放弃研究院的学业,到南京去谋职。未能完成研究院的学业,可说是我一生中改变航向的重要关键。若能多读几年书,也许就会以教育为终身事业。我的性格,实在适合教书。到南京后,在考试院铨叙部工作。当时奠都南京不久,有一番新兴气象,各机关也都任用女职员。我担任公务员任用审查,在职公务员登记,公务员补习教育等职务。在这个机关中,我感到像一个小螺丝钉,心中好像有无限的委屈。一次回到清华园去看浦薛凤老师,吐露了内心的感受。浦老师安慰说:“螺丝钉也是很重要的。”

(三) 八年抗战 勇敢离家

卢沟桥事变,八年抗战开始,在京的同学,纷纷逃离南京,经过武汉入川。我不愿遭遇凶残的日本人,乃决定偕妹经过沙市、长沙、衡阳、桂林、贵阳入川。当时各机关撤退,交通非常艰难。从沙市乘小轮船过洞庭湖时,大概是乘客和行李超载,船身极度倾斜,我们大声疾呼,请大家稍事挪动,以求船身平衡。好在开船的人尚肯合作,不然黑夜里真有葬身湖底的危险。在桂林等柴油或木炭巴士赴川,足足等了一个月。几乎天天拉警报。警报解除,出得防空洞来,看到处处起火,房屋倒塌,有的人从此就归无住所了。从桂林经贵阳山区,所见真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苦况。经过崇山峻岭,有时崎岖难行,经过最危险的地带,称为九十九道拐,弯路特多,真是进退维谷。望见坠落在山谷底破碎的车身,前车可鉴,真是心惊肉跳,捏一把汗。等到两脚踏上了海棠溪,恍如获得重生。到了重庆,转往成都,以执教为生。那时好像生活在浓雾里,雾里望不见前程。物资匮乏,举目无亲。日军已占领故乡,双亲沦陷,讯息断绝。现在回想起来,只是凭着十足的勇气,不怕艰难困苦,竟置生死于度外,背井离乡,为了参加抗战。大概是因为年轻热血吧。战况逐渐不利,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似乎已到了最后关头。我曾一度投笔从戎,在空军三路司令部任英文秘书。时中英美空军联合作战,战况紧急,重要军情,由我翻译,使指挥将领确切掌握戎机。我的官阶是文职同阶空军少校,当时司令官是上校,参谋长与我同阶。同僚认为这等军阶是我的殊荣。

(四) 胜利复员 扬眉吐气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天皇正式宣布投降。是日是我国八年苦战,牺牲惨重,卒获胜利的纪念日。同胞获讯,欢欣若狂,有许多人竟喜极而泣。胜利复员,是一件愉快而重大的事。我即辞职,乘飞机,飞奔武汉。虽然故居早已面目全非,双亲健在,是我最大的安慰。久别重逢,恍如隔世,真有说不完的苦情与欢欣。我决留故乡任职,与家人团聚。当时湖北省成立了妇女工作委员会,这个新兴机构,是蒋夫人所提倡的新生活运动妇女工作指导委员会下,在各省设立的分支机构。由省主席夫人任主任,我被聘任总干事,参与战后地方之社会福利,儿童福利,妇女职业训练,扫除文盲等工作。与同僚努力合作,颇著绩效。八年抗战期间,受尽苦难艰险,胜利之后,使得人人扬眉吐气,意气高昂,抱着无限的希望,重建家园,争取前程。

(五) 参加竞选 学以致用

一九四七年一月一日,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宪法,订该年十二月廿五日为行宪日期。根据孙中山手定建国大业的程序,从此由训政已步入宪政时期。根据宪法,四八年应办理各项民意代表选举,如国民大会代表、立法委员、监察委员等。国民大会代表,每县普选一人,立法委员选举,则由地区之普选,及全国性各种职业团体产生;监察委员,由省市议会选举产生。当时为鼓励妇女参政,并要求符合宪法规定男女平等之原则,各地区按当选名额总数十分之一为妇女保障名额。湖北省地区,有妇女名额两个。当时亲友多鼓励我竞选。我亦跃跃欲试。我毕业后,全在外地服务,故乡对我似乎有些陌生。加以在湖北教育界及妇女界,有些服务多年的前辈,对于参政,亦兴趣浓厚,竞争相当激烈。有人批评我未曾随省政府迁避临时军政重地恩施县,吃过包谷。当时恩施地瘠民贫,物质匮乏,食米不足,以玉米充饥。言外之意,我不曾与他们同甘共苦,何得与他们争利。选举程序,由省政府选举委员会提名,交由中央党部中央委员会复审,然后发回省方,公布候选人名单。在中央委员会复审时,有父执张知本老先生,自动凭理性为我说话。他说:“在三个候选人中,一个是学教育的,一个是学化学的,一个是学政治的。就立法委员的职责而言,以学政治的最为恰当。我主张以叶某名列第一。”这是破天荒头一遭在紧要关头,我以政治毕业生的资格,得到优待。在竞选期间,我也曾回到选区——鄂南,公开演讲,拜会士绅,希望他们就地缘关系,策动选民,多予支持。结果我顺利当选。四八年赴南京报到,出席会议。当时立法院委员会共七百七十三人,其中妇女八十余人,来自各省市、各民族、各职业团体。有老有少,有些早是政界的闻人,有些则是初出茅庐,济济一堂,要互相认识,共同议事,真需要相当时日。在南京似乎脚跟尚未站稳,大局就有了重大变动。共产党的攻势,逐渐猛烈,徐蚌会战失利,一度有和谈之象,而卒无成。到四九年冬,国民党政府决定退守台湾,我亦随其迁台。

(六)立法院中 四十二年

中华民国遭受剧变,撤离大陆,在台湾一切都要重新做起。要收拾战时破坏的残局,要照顾民生。国民党中央决策要积极进行各项建设。立法院同仁,均深体时艰,对许多关乎民生的法案均给予积极支持,如三七五减租、耕者有其田条例等。同时我还参加各类社会团体,既有政府的,也有民间的。终日忙忙碌碌,不想一晃就是四十二年。

出访华盛顿留影

(七) 光荣退休 移居加国

一九九零年九月,我自立法院退休,现随子女移居加拿大温哥华。这里不仅有山海之胜,花木繁盛,而且社会安定,民主自由,可以娱情,晚年得以安居。本自强不息精神,现试研究儒释道养生觉悟之大道。迩来世人皆云二十一世纪为太平洋世纪,中国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五千年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加之人口众多,民性勤劳笃诚,对于现代高新技术也能迎头赶上,民族之崛起当能够很快变成现实。

家中照

游轮上远眺阿拉斯加冰山

资料链接:清华校友—叶琴公共管理教育基金建立

20068月,清华1928级校友叶琴学长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签署协议,设立“清华校友-叶琴公共管理教育基金”,支持公共管理学院发展。

  根据协议,叶琴学长向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捐款加币一百万元整。基金每年的收益将用于支持学长在公共管理学院设立的“清华之友-叶琴学者”资助计划、“清华校友-叶琴优秀MPA奖学金”和“清华之友-叶琴助学金”三个项目,以支持公共管理学院吸引海外优秀青年人才,鼓励和帮助在校学生勤奋学习、报效社会。  

  学长现旅居加拿大,1928年进入清华学习政法,是清华首批招收的11名女生之一。顾秉林校长在得知学长心系母校、慷慨助学的善举后,欣然称赞学长“进清华,古月菁英始创男女一堂;助公管,怡春人瑞再显水木真情”。

相关新闻

  • 022011.08
  • 292010.01
  • 132019.06

    百岁恩师春常在

    我的恩师杨苡,今年已届百岁高龄。她是众所周知的世界名著《呼啸山庄》中译本的译者。我和她相知相识40余年,包括最初的八九年里,当时还在国内的我,曾经隔三....

  • 162006.08
  • 192022.09

    百岁杨苡的翻译人生

    刚刚过了 103 岁生日的杨苡(1938-1940外文),曾就读于西南联大外文系,是著名翻译家,代表译著《呼啸山庄》畅销数十年。在她看来,翻译是“一种奇妙的文字游戏,它使你夜不能眠,但最后你尝到它的甜味”。“这是一种玩法”是她现在的口头禅女儿赵蘅有时甚至觉得母亲就像一个小女孩,“并不是她样子有多年轻,而是她仍然思维活跃,活力四射,对什么都感兴趣,对什么都好奇”杨苡近照。赵蘅供图“这真是一种奇妙的文字游戏,它...

  • 172018.12

    百岁杨苡:她是呼啸而来的奇女子

    百岁的妈妈记忆力超群,还能记得她童年时许多趣事。在家里请的私塾先生教课时,她如何让小猫去捉弄老师;军阀混战,她慌忙离开学校,把可怜的小黑蚕落在教室里的....

  • 032024.04

    百岁院士叶铭汉捐赠300万元设立基金

    4月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物理学家叶铭汉在百岁华诞之际,向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教育基金会捐赠300万元,成立“叶铭汉基金”,用于奖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高能所)的青年科研人员,支持他们开展高能物理研究。“我父亲捐赠的原因很简单。发展中国的高能物理是他的终身事业,为此他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他也常说‘中国高能物理今后的发展将有赖于一代又一代青年学者的不断努力’,...

  • 052021.08

    百岁人生的“美”与“乐”

    在北大畅春园许渊冲先生的书房中,悬挂着一幅墨宝:“译古今诗词,翻世界名著,创三美理论,饮彤霞晓露”。这正是他一生工作的写照。在清朗明媚的初夏,我们再也看不到他在灯下展卷翻译的背影。但是,许渊冲先生毕生追求、创造的“美”与“乐”,将一直烛照着后辈翻译家、翻译理论家,共同创造更辉煌的翻译事业。

  • 022016.12

    百岁老人王同辰:倜傥风流仍如前

    “人已百岁性为迁,倜傥风流仍如前,皓首创新新岁月,冯唐易老老少年。”这首诗是今年当选为“上海市十佳百岁寿星”王同辰先生,在“百岁寿宴”上即席吟诵的。

  • 242021.09

    百岁杨振宁

    据新华社消息,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委托,教育部负责同志9月22日到清华大学看望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代表习近平赠送花篮,转达习近平对他百岁生日的祝福,祝愿他健康长寿。9月22日下午,由清华大学、中国物理学会、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主办的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在清华大学举行。杨振宁亲临现场,与大家一起庆祝他的农历100岁生日。1922年9月22日,杨振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