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我在清华的几个“第一次”

2010-04-16 |

李成纲(1959机械)

今年,我从清华毕业已经五十年了,但回忆起在母校的日子,一些往事依然历历在目……

1954年我考上了清华,夏末秋初,我们去清华报到。那时候,宝成铁路尚未通车,我们这一批赴京求学的孩子,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从成都出发,先乘5天的卡车翻越秦岭到达天水再换乘火车。那时没有天水直达北京的车,中间几次倒车,又经过3天,总共用了整整8天才到达北京。

在前门火车站下车时天已傍晚,映入我眼帘的是正阳门。带队老师领着我们来到天安门广场,那里有清华的校车。校车也是一辆卡车,后车厢侧板上有“清华大学”四个字。上车后大家都站着,同车的还有从城里返校的几位老师,他们听说我们是四川来的新生,就学着用四川话跟我们对话,颇觉亲切。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上车时竟要我们每人掏钱买票。——这是我第一次坐清华的校车。

校车到达清华,天色已晚,先安排了临时住处,依稀记得是二院,然后有迎新的老生带领我们去食堂吃饭。饭和我家乡四川的米饭不一样,似乎有一点红色,却并不难吃,后来才知道,这是秫米饭。——这是我在清华吃的第一顿饭。

因天色已晚且环境生疏,不能游览校园。翌晨,吃早饭时经过平斋,对于以“斋”命名学生宿舍颇感新鲜。到了清华大学,自然要先到“水木清华”,这是我在家乡时就听说的。从我们的住处南行不远就找到了,只见一汪湖水,湖岸边有不少树木,湖南岸有一片不大的平台,平台的南端是一座建筑物,正上方高悬“水木清华”的匾额,两旁红柱上的名联曰: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云来澹荡洵是仙居。当时我想,这里既有水又有树木,大概就是“水木清华”名字的由来吧。——这是我第一次看见“水木清华”。

有一次,不记得是看电影还是别的活动,在班主任老师带领下,我们每人扛着一张凳子,整队前往西大饭厅(当时叫新大饭厅)。进去之后,班主任老师特地指给我们看西大饭厅的特点:木结构、没有柱子,这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这是我第一次走进西大饭厅。

我们的第一堂课是高等数学,在第一教室楼一楼的阶梯教室上,老师是王建华。上课铃声响了,王老师走上讲台,脸上没有一点表情,也没有一句多余的话,直接就开始讲课。这颇令我好奇:大学的老师就是这样的呀!王老师上课不带讲稿,只有时看一看手里的卡片。他讲课条理清晰,板书也非常整齐,我们记笔记也不感到吃力。——这是我在清华的第一堂课。

第一堂“中国革命史”课是在大礼堂西侧的阶梯教室上的,由刘弄潮教授讲课。阶梯教室离闻亭最近,在这里得以看见掌管上下课铃声的工友,他每次先用木槌敲击悬挂于闻亭内的大钟数下,然后合上安装在亭柱上的电闸,于是全校各教室都响起铃声。——在这里,我第一次听见闻亭钟声。由于大钟已有裂纹,所以钟声是“啪啪”的,并不悦耳。不知现在大钟是否已重铸?

入学后不久就是国庆五周年。我们一大早从清华园站乘火车到西直门下车,步行到东长安街,再按规定的队形编队,随着游行队伍向西行进。当我们走到天安门前的时候,远远地看见了城楼上毛主席等几位主要领导人的身影,同学们都抑制不住心头的激动,一边行进一边高呼口号,走过了天安门。——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国庆游行,第一次亲眼看到毛主席。

101日入夜,开始了狂欢晚会。天安门广场人山人海,人们载歌载舞,真是一片欢乐的海洋。与此同时,有若干支探照灯的光束射向天安门地区上空,这是防备万一有敌机来袭。我不会跳舞,就沿着西长安街走到了宣武门内大街,这一路上人也不少。在那里,看到有随着焰火射到空中的一个个直径不足20cm的小降落伞徐徐飘落,人们争相抓抢,我忙活半天但一无所获。——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国庆狂欢。

清华的社团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我报名参加了民乐队,民乐队的指导老师是王震寰。由于我原来的演奏水平尚低,不能直接参加乐队,而是先参加二胡班,由王震寰老师教我二胡。当时的学习教材基本都是刘天华的作品,在王老师手把手的悉心教导下,我的二胡水平有了质的提高,得以转入民乐队。在民乐队,最先排练的曲目是《花好月圆》,当时乐队指挥是尤德予。经过一段时间的排练,全队的配合已较为熟练,不久就参加了一次演出活动。这次演出大约是在1956年春天,演出地点是清河毛纺厂,在该厂礼堂的舞台上,我们一曲《花好月圆》刚奏完,台下就响起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我们不得不又演奏了一遍。——这是我第一次登台演出。

1957年大三暑假,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我们有一次“认识实习”,由金工教研组的老师带队来到沈阳重型机器厂。我们这些二十来岁的学生,第一次走进工厂,见到各种各样的机器设备,见到工厂里那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的确很受感染。锻工车间地面上放着一些尚未完全冷却的锻件,工人们把饭盒放在上面热饭,我们看了也觉得新鲜有趣。在车间里,我们分成几人一组,一边看,遇到不明白的,就问工人师傅。工人师傅对我们也很友好,乐意解答我们的问题。我过去从未和产业工人打过交道,现在一接触,觉得他们十分朴实,待人热情,易于相处。其中有一个工人,跟我们这几个学生更是谈得来,他个子不高,一口东北话,当时我们倒也能听懂。回到学校以后,我们还和他有过联系。——这是我第一次和产业工人交朋友。

1958年春,我们参加了修建十三陵水库的义务劳动。在工地上,我们干挑土的活儿,头一天,只能挑半筐土,经过两三天的锻炼,竟然可以挑满筐甚至还冒尖了,我们把它叫做“窝窝头” 。那时在学校每星期都有义务劳动——主要是做环境卫生,像到十三陵水库参加建坝劳动这样的重体力劳动,还是第一次。我始终以为,学生适当参加体力劳动很有必要,“劳动观点”仍应提倡。现在有些年轻人,厌恶劳动,瞧不起体力劳动者,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倾向。

由于工地离住处比较远,中午饭就送到工地来,有时是馒头就咸菜,有时是包子,有一天,送来的是窝窝头。我家在南方,上大学三年多,从未吃过窝窝头,所以,头一次吃窝窝头确实吃不惯,只勉强吃了一个。这下坏了,肚子没吃饱,到下午就没有力气干活了。后来,再送来窝窝头,就努力多吃一些,逐渐也就能吃得惯了。——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吃窝窝头。

1958年夏,1958届同学举行联欢,压8的文娱委员陆玛玲同学来找我,他们班的李春海与何钿要表演男女声对唱,让我拉二胡为他们伴奏。开会那天,蒋南翔校长也莅临。在同学们的节目都表演完以后,同学们请蒋校长也表演一个节目,蒋校长慨然应允,表示可以为大家拉一支二胡曲。当时会场上就我有一把二胡,于是我跑步过去把二胡递给了蒋校长。蒋校长当即演奏一曲,那是一支老曲子,我不曾听见过,应当是他当年读书时学会的吧。——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和蒋校长的近距离接触。

李成纲,1954年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金属压力加工专业,1959年毕业后分配到天津大学任教。

相关新闻

  • 192024.02

    清华精神30年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192023.07

    40 年前的 43 秒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162023.09

    来自清华的我,爱运动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182022.11

    清华1980级桥牌队风云桥坛的来龙去脉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142023.04

    怀念在清华全能队的日子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162021.06

    清华给了我们什么

    今年是清华110周年校庆,我想到了一个深刻的话题: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大学教育到底教给了我们什么?思绪转回到1986—1991年在母校读书的五年,那是一段青春无敌、阳光灿烂的日子。

  • 162021.06

    此间少年 往事如歌

    程不时,贺亚兮,张利兴,朱凤蓉,刘西拉,陈陈,符毓如,郑琦

  • 162021.06

    老牛和我的深情厚谊

    今年是牛憨笨院士逝世五周年。牛憨笨,山西壶关人,光电子学和超快诊断技术专家。1960年考入我校无线电电子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调入深圳大学,组建了光电子学研究所。他毕生从事国防军工研究,在变像管超快诊断、微光夜视及生物医学成像技术等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期特刊发牛院士生前同窗好友陈承仁学长的怀念文章,以志纪念。

  • 292022.09

    梅贻琦风范长存——纪念梅贻琦校长逝世六十周年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132023.02

    清华伉俪 风雨同行——追思我的父亲慈云桂、母亲琚书琴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