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三载清华 如歌岁月

2010-06-29 |

刘晓亮(2005级硕历史)

2005年8月末,一个晴朗的上午,在东操网球场报到后,我拿着新发的清华校园地图,兴奋地走过林荫道,第一次来到15号楼,走上旋转的一级级台阶,推开了617宿舍的大门。放下行李,收拾好床铺,我推开阳台的门,任阳光洒在身上,一个念头霎时从心头闪过:“我的清华生活从此开始了。”

历史系同学在紫荆操场合影,前排左一为作者

严师·良友

直到现在,我还为自己能进入清华历史系读研感到幸运,更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位很好的导师──蔡乐苏老师。历史学是清华最悠久的学科之一,1926年建系,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蒋廷黻、吴晗等著名学者都曾在历史系任教,1952年院系调整后并入北大,20世纪80年代复建,也是清华最早复建的文科专业之一。

研一的生活忙碌而充实,每一门专业课都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历史系规模不大,研究生每个年级只有大约十名学生,知名的老师却很多,秦晖、刘北成、李伯重、张国刚……听历史系老师的讲课是一种享受,这也难怪总有外系学生到历史系蹭课,历史系老师开设的讲座也很受清华学生欢迎。

我的专业方向是中国近现代史,导师蔡乐苏老师为我们制订了严格的学习制度,“蔡门弟子”每两周都要到文北楼老师办公室聚会一次,汇报自己的学业进展,研究心得,并和老师进行交流。蔡老师常对学生讲,历史研究就是要首先习惯于“坐冷板凳,吃冷猪肉”,他也喜欢用比喻的方式来给我们讲道理。比如,面对一堆史料,要找出其内在关联,不可分开来看,资料孤立来看,就好比一头“死牛”,没有生气,如果把资料盘活了,就好像面对一头“活牛”,历史场景也会丰富起来。再比如,做研究要从正反两方面看,比如舞台上的表演,只是一个人在上面演,就不好看,如果两个人对打,就精彩多了。

选好毕业论文的题目是研究生阶段的重要一环,为此我思考了很久。蔡老师告诉我,研究题目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你是否感兴趣,二是看资料好不好找,能否做出来。基于此,我最终把论文方向确定为对清华大学50年代中期创办新专业的研究。这段时期里清华创建了许多新专业,它们确立了清华在这些学科里的优势地位,而这一时期主持清华工作的蒋南翔校长,也对清华的发展产过重要影响,这些都是我感兴趣的研究领域。

缤纷校园

图书馆夜晚的灯光、主干道上的煎饼摊、西门鸡翅、综体里的新年电影晚会、蒙楼里键盘队的毕业演出、六教的自习室……清华给了每个人太多的回忆,校园里的缤纷生活也常常会浮现在许多清华毕业生的梦里。

在清华学习期间,如果没有参加过社团,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进入清华不久,我就一头扎进了各类社团的“怀抱”。还记得在十食堂旁边的路口,我第一次看到山野协会招新,心里就想,“太好了,终于找到组织了!”和朋友们一起出去爬山,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跟随山野协会,我去过云蒙山、东灵山,每次活动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一起拉练、搭帐篷、做游戏,活动结束后一起“腐败”,大快朵颐。在东灵山穿越时,我们曾经迷了路,一些队友食品“告急”,其他队友纷纷拿出自己的“剩余物资”,共同分享,一起度过“难关”,我也分到一块巧克力,那滋味至今难忘。山野的生活锻炼了意志,也使我在协会里认识了“骆驼”、“四眼”、小颜等很多朋友。

研二时,职业发展协会筹建国企俱乐部,目的是架起国有企业和清华学生之间的桥梁,以增加相互之间的了解,使即将走入职场的同学有更多机会了解国企现状,更好地进行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发展,我对此很感兴趣,积极参与了筹建工作,并因此而加入了协会。我和朋友们一起,创办了国企大讲堂,并曾邀请中石油宁夏石化分公司总经理雍瑞生学长等国企管理者来学校座谈,讲述毕业生如何与国企共同成长。毕业前夕,我和职协的朋友赵志刚、杨一博等一行近30人浩浩荡荡奔向青岛,到海边游泳、打沙滩排球,到酒吧一条街吃烧烤、喝啤酒,用一次愉快的毕业旅行为我的社团生活画上了圆满句号。

除了参加社团活动,我还先后在人文学院研团、研会,校研究生团委宣传部研通社、组织部、紫荆志愿者研究生服务团工作过,研团、研会的工作经历使我受益匪浅,它让我体会到做事细致严谨的重要性,学会了在适当的时候要懂得妥协,学会了如何进行团队建设。在清华做学生工作有个特色,就是开会总是放在晚上九点、十点之后,这是因为大家白天都忙于上课、科研,功课很重,只能利用晚上时间来做。这样的生活虽然有点紧张,却使人得到了较为全面的锻炼,“累并成长着”,是我做学生工作的真实体会。

融入天津校友会

令人留恋的校园生活随着毕业典礼的到来结束了。2008年7月,一个天空飘着绵绵细雨的下午,我坐火车来到天津,开始了新的生活。毕业后我签约天津市今晚传媒集团《渤海早报》,成为了一名记者。

龙井里,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附近的一个小区,成为了我到天津工作后的第一个居住地。工作不久后的一天,天津校友会丁文魁学长敲开了我的房门,他特意从住处坐了近一个小时公交车来看我,并带来了天津校友会的内部通讯《清华校友苑》。丁学长已经退休了,但依然热心地从事着校友会的工作,负责《清华校友苑》的编辑与出版,老学长对青年校友的关心使我一下感受到了母校的温暖。

随着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京津城际铁路的开通,天津良好的发展势头,以及往来京津之间便利的交通条件,越来越多的清华毕业生选择到天津工作。从2006年开始,每年都有二三十名清华毕业生到天津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到2009年,在津工作的青年校友已接近140人。青年校友之间年龄相仿,经历相似,都处于事业的起步期,相互之间交流的愿望更加强烈。于是,在校友会郭齐江秘书长、丁文魁学长、梁全民学长、孙昌隆学长等的关心与支持下,天津校友会于2009年9月正式成立了青年校友分部,以加强在津清华青年校友之间的联系、交流与合作,我积极参与了分部的筹建工作。青年校友分部的成立密切了在津青年校友之间的联系,也得到了很多青年校友的大力支持

一年多来,从陌生到熟悉,从被动到主动,我逐渐融入了天津校友会,并有幸得到了很多学长的指导与帮助,校友会是校友之间联系的纽带与桥梁,我会继续积极参与天津校友会的工作,与学长们一道促进天津校友会的进一步发展。

感谢·祝福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巍然中央……”2011年,母校将迎来百年华诞。建校一百年,对任何一所高校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时刻,清华大学从建立的那一天起,就与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的熏陶下,一批批毕业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他们奔向四面八方,在各行各业为母校赢得了荣誉。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清华学风,山高水长”,在此,我感谢母校对自己三年来的培养,并衷心祝愿母校培养出更多的治国之才、学术大师、兴业之士,祝愿母校在下一个百年中创造出更大的辉煌!

2010年1月

相关新闻

  • 112020.08
  • 112020.08

    校庆纪实:各地校友隆重庆祝建校100周年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182024.11

    觅岳麓山上的“清华园”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172021.06

    清华园里好读书

    2021年4月,清华大学即将迎来110周年华诞。“水木清华,春风化雨,教我育我,终生难忘。”朱镕基老学长的话表达了清华人共同的心声。对每一位清华学子来说,在清华园里度过的时光都是非常难忘的,为每一位学子打上了深刻的清华印记,清华园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当回首在清华园度过的青春岁月,我心中就会涌起无数的怀念、热爱、感恩、祝福和期待。

  • 162021.06

    此间少年 往事如歌

    程不时,贺亚兮,张利兴,朱凤蓉,刘西拉,陈陈,符毓如,郑琦

  • 232025.03

    姚坚: “服膺守善心无违,万悃如一矢以忠”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182024.11

    清华,我的万有引力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142022.09

    王子光︱珍品藏书:《联大八年》

    我面对书桌上的一本《联大八年》。这本封面残破,纸张粗糙发黄,印刷拙劣的旧书,却是我藏书中的珍品。因为这本书联系着我敬爱的两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老师闻一多和吴晗还有两位当年共同学习、共同战斗过的同学严令武和西奎安。《联大八年》汇集了国立西南联大(有人称之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的一些珍贵的原始史料,它珍藏着我们那一代人青春的足迹。1978年秋,我因编辑《闻一多纪念文集》和协助苑兴华同志编辑《吴晗和〈海...

  • 052008.05

    清华学生艺术团举行建团50周年文艺晚会

    忆往昔峥嵘岁月 盼今朝再创辉煌  【新闻中心讯 学生通讯员 韩朱旸】4月27日晚,清华大学建校97周年暨校学生艺术团建团50周年文艺晚会在东大操场举行。

  • 182021.09

    金占明:世纪的丰碑——纪念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

    您的华诞/我想到了风雨如磐的1911年/您以特殊的方式/诞生在清华园/从那时起/义不容辞挑起了中华崛起的重担/筚路蓝缕/历久弥坚/ 您的华诞/我想到了梁启超先生著名的讲演/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人生生不息的理念/为学求知若渴/为师诲人不倦/风雨无阻/岁岁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