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王越炜:深切怀念范敬宜同志

2010-11-16 |

王越炜(1974工物)

从网上得知范敬宜院长去世的消息十分震惊,回忆起与他的交往,更加感到悲痛!

平易近人的欣然题字。一般人都知道千古名文《岳阳楼记》,知道这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名作,但少有人知它是在哪里写成的,很多人都误认为是作者在岳阳所作,而其实它是范仲淹受贬河南邓州时,受好友滕子京(岳阳知州)所托而作。邓州是我的家乡,当年范仲淹任邓州知州时,十分重视教育,创办了闻名一时的花洲书院,培育出很多人才,邓州一时文化鼎盛。2001年春季,邓州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恢复并重建了花洲书院,与我熟悉的市委领导托我请范敬宜同志为之题写院名匾额。我当时很为难,一是范敬宜同志是知名人士和高级干部,虽然当时已辞去人民日报总编辑的职务,但仍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科教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二是自己与他并无交往,怎么好提出这个要求?在战友的催促下,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到了全国人大的办公地点,范总那时刚刚调整了办公室,我认真地说明了来意,没想到平易近人的范总十分爽快地答应了,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情,他表示十分支持,这使我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几天后,我就收到了范总寄来的书法匾额。之后我应邓州市委市政府的邀请与几位在北京工作的同乡一起回邓州参加花洲书院筹备活动,把范总的题字带了回去。家乡的同志十分看重范敬宜同志的作品,不仅仅因为范总是范仲淹的第二十八代世孙,还因为他是党的《人民日报》的总编辑。书院筹委会决定把范敬宜同志的题词作为花洲书院重建的主要标志,镌刻在大理石上,这成了邓州花洲书院落成的新闻。范敬宜同志的书法匾额至今赫然矗立在邓州花洲书院的大门处。从那以后也开始了我与范总的交往。

虚怀若谷的大家风范。在与范总的许多次接触中,他丝毫未有所谓“名人”的架子,总是谦虚待人,几乎有求必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年来,在万寿路的清香茶楼和范总的家中,邓州市委书记和政协主席都曾专门拜访过他,都受到范总的热情接待。邓州市委书记刘朝瑞曾经是一名中学教师,他见到范总时,熟练地背起了他教过的课程《岳阳楼记》,一字一句,阴阳顿挫,如在讲堂,赢得范总的称赞。2005年花洲书院举行落成典礼时,家乡领导极力盛情邀请范总前往参加并要我陪同,但由于他身体的原因未能成行,留下了终生遗憾。

图片为作者111日在苏州所摄的范敬宜同志题写的白居易纪念馆匾额

新闻工作的良师益友。我上世纪90年代初从部队转业后,组织上安排我到报社工作,这对我来说是一次新的使命和考验。半路出家,业务和环境都很生疏,难题不少。结识范总之后,他送给我了不少书,其中有他著名的《诗书画》、《敬宜笔记》和书法作品。我在这些年的新闻工作实践中有意识地向范总学习,向范总的作品学习,尤其是最近这些年范总到清华担任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我自己觉得与他又多了一层校友的关系,更加注意经常从网上了解和学习范总的新闻工作思路和方法,努力做好向经济新闻工作的转变,受益不浅,使报纸工作逐渐得心应手,各项工作步入正道。我衷心感谢范总对我的指导和帮助。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范总虽然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崇高精神永存!他关于新闻工作的许多著名论断将是指导我们继续做好新时期新闻宣传工作的宝贵财富。我们永远怀念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