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荷塘春晓(外一篇)

2011-02-17 |

○臧峰宇(2004级博,中文)

荷塘的春来得并不早,桃红柳绿之后,鱼儿吻化水面的蚕衣,睡莲才伸出青翠的手,看野鸭成双成对地浮游于绿水之中,徜徉在阳光里,感受春的暖意了。

已是春分时节,塘边的草地颇有绿意,迎春花灿烂着,将旁边的玉兰衬托出婷婷之姿,水中的树影仍然蓊蓊郁郁的。睡莲刚开始吟唱生长的歌谣,还没有零星的花朵,色调最明朗的是水草,刚刚经历过冬的清爽,在荷花舞蹈之前,为鱼儿填补诗意的背景。这时的荷叶仍是秋末的样子,还可以听雨声,那种滴答与绿荷的韵味到底是不同的,一切在生长着,缕缕清香似乎渐近渐至,让人在朦胧之间感受到拔节的声音。

从望桥上看去,水波随着微风轻漾,和缓着焦虑抑或躁动的心情。在池塘的中间,是一方安静的岛屿,名叫近春园,前身是康熙行宫熙春园的核心部分,后来曾先后成为道光帝的两位皇弟的赐园,英法联军的兵火一度使之面目全非,修复后残留的遗迹仍然诉说着别样的沧桑,常有老人成群地坐在这里,聊历史与健康的话题,不远处有一尊孔子像,那是学子们在清晨温习国学之处,在这种温习与闲聊之中,承载着思想的历史鲜活了,这里有朱自清先生的风骨。时光好似荷塘的风景,一季复一季,却能随着岁月的流逝写意出不同的韵味。

站在临水的观荷台上,适于背诵淡淡的《荷塘月色》,体验群聚与独处的协调,即使没有月色,莲桥也能顾盼出倒影,影影绰绰的。这样的笔墨尤适于夜晚,月光衬出别致的画面,品读者置身其间,终究要陶醉的,日常的困惑当然可以抛开,此时的心境应该自如而澄明。与中秋的饱满比较起来,荷塘春晓还有一丝冷寂,这样的景致催人振奋,只有经过夏的炙热与秋的繁忙,以意志的力量演奏壮美的名曲,才有鱼歌透荷而过的恬静,人的品格在这样的凝铸中成熟,恰似在这里生活的孔雀,开屏的时候也不忘爱惜自己的羽毛。

读书的人们席地而坐,没有不必要的讲究,他们在物我两忘之中领悟知识的张力。“春天不是读书天?”这里的勤奋提供了另一种答案,“一年之计在于春”!荷塘的春是静悄悄的,喜鹊轻灵地穿梭在树枝间,间或有松鼠在灌木丛中往返,与枝摆和水声融为一体,藕根跃跃欲试了。荷塘的静并非沉默的空寂,她传达着天籁,不会打扰乐于独处的人,也不会妨碍群聚的气氛,荷塘的春蕴含着力量,仿佛孟浩然的意境,她来得并不早,却正是时候,不能让美妙的时光在春眠中溜走,当鸟儿提醒我们起床的时候,勤奋的一天应该开始了。

荷塘的春映衬着清华日晷上镌刻的“行胜于言”,表达与沟通固然重要,但前提是对自身的完善,无端营造加以巧舌如簧,也可能获得自己的市场,却始终为清华精神所不容。正如荷塘春晓,最清爽的是生长的声音,昨夜的落花已化作护花的春泥,模样无人识,“只有香如故”。荷塘的春真正是大写的,在暖意中坚韧,在期待中超越,在冬的尽头孕育希望,浸润着涵养。

礼堂乐音

当夜晚的校园缭绕优美的乐音时,礼堂便成为“众乐乐”的所在,从那栋罗马式与希腊式的结晶建筑中缓缓传出的演奏声、歌声与笑声令人流连忘返。礼堂的艺术活力属于夜晚,人们要在忙碌过后的闲暇时光中享受艺术对生活的滋养,感知生活对艺术的支撑。白天的礼堂是一处景致,人们路过这里,总要驻足观赏它的圆顶铜门和汉白玉石柱,感叹建筑设计的生花妙笔,这里间或也有讲座与报告,午后的人们三五成群地赶到这里,并不是来领略艺术的光芒,而大多是来听取深刻抑或精彩的讲授。

礼堂并非校园的原始建筑,此前的礼堂是同方部,就是如今看来颇具古朴韵致的那栋建筑。同方部名字的用典也很讲究,据说出自《礼记》的名句“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并立则乐,相下不厌”,方者,道义也;同方者,道义同仁也。同方部自然是道义同仁相聚之处,祭孔的年度典礼曾经在这里上演,但与关于清华自然景致与人文理念的很多早年英译一样,同方部甚为简练的英译“social center”若再译回中文,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古典韵味的。礼堂建成之后,前面冠以“大”字,同方部一度作为小礼堂举办演讲与悼念之类活动。

礼堂的舞台适于表演,人们记住礼堂更多地缘于曾经在这里参加的音乐会与观影会,但礼堂不是电影院与音乐厅,它自有娱乐之外的庄严,带有“礼”的“同方”意味,音乐会与观影会因而增添了艺术之外的内容。礼堂的正前方是雅致的校徽,校徽的对面是刻有“人文日新”的横匾,置身礼堂令人感觉历史并不遥远,礼堂之所以为大礼堂,原因正在这里,它承载着历史的分量而通向未来。在乐音缭绕的大礼堂周围,似乎铭刻着人文与科学内在融通的时代精神,生发着中外艺术美美与共的交往智慧,演绎着情感与理性交织互动的历史话剧,这些正是置身于大礼堂的人们超越自我与把握未来的支点。

擅长器乐演奏与歌声耀人者大抵有机会在礼堂的舞台上一显身手,对惯于欣赏者而言,登上舞台往往由于合唱提供的契机。在礼堂的经典合唱中,最令人难忘的要数年度“一二•九”革命歌曲联唱了,各个院系的合唱队在一个月之前甚至更早就开始准备,队员更多的是刚入学的新生,以合唱爱国歌曲的方式了解“一二•九”运动时的清华,领悟当今仍值得延承的传统。历年的赛歌会上尤以人文学院的阵容最为耀眼,在烽火硝烟的岁月,从这个学院走出的革命青年曾喊出这样的警世之语:“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礼堂也是文化交流的平台,让充满书香的校园文化走向社会,让质朴踏实的生活艺术走进校园,都需要文化的对话与欣赏,这正是礼堂延伸的社会功能。礼堂乐音固然有园内静赏的妙处,甫当欢迎八方来客的时候,亦有安顿园外沙尘的文化意义。有了礼堂乐音,校园的和谐心态与进取意识便有了更多潜移默化的能力,我们的如歌岁月也正因为在礼堂的一次或几次登场而令人回顾:以青春的热情丈量远方的时候,我们曾经歌唱过……

作者藏峰宇现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吴倬(教)摄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