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记

2011-07-27 |

(1961机械)

充满激情的学校生活

1956年春天,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即将中学毕业的我们,以什么实际行动来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呢?那就是准备好升学考试,报考国家最需要的专业。

这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四年,以前苏联援助的156个项目为中心的大建设,正轰轰烈烈地进行中,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人才。我本来很喜欢航空和无线电,一直在学校的航空模型小组和收音机小组参加活动,很想报考北京航空学院或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但老师告诉我,我的出身不合要求。那我学什么呢?当时报上正在宣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即将建成的消息,我兴奋不已,这样就报考了清华大学汽车专业,并被录取了。

快开学了,我用一根竹扁担挑着简单的行李,就上了去汉口的轮船,同行的还有我们重庆一中的其他同学。我们乘坐的是新中国建造的第一艘川江客轮“民众”号,对第一次出远门的我,一切都是那么新鲜,沿途风光是那么美丽,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第一天船宿万县,第二天过白帝城、走三峡、夜宿宜昌,第三天船到汉口后转乘火车北上,第四天才到了向往已久的北京。

我们这届汽车拖拉机及其发动机专业,男生都住在化学馆旁的第一宿舍里。我、小蔡、小廖、尕冯、炮兵、殷志华、王剑民和由海军转业的叶国杰(后来因病退学)同住29室,大家相处很好,互相关心爱护,亲如兄弟。

开学典礼在大礼堂举行,2000多名新生坐满礼堂。在这里,我第一次听到“清华大学是培养工程师的摇篮”;在这里,我听了印象最深、受益终生的一堂课,那就是马约翰教授讲的如何强身健体、如何衣食住行。后来,蒋南翔校长又提出了“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的号召。这一切,使我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不抽烟,不喝酒,不暴饮暴食;生活有规律,坚持锻炼身体,几十年如一日。

开学不久,辅导员找我谈话,要我担任班长,我推脱不了而服从之,这样我就成了汽11班的首任班长。我们班有30多人,大多是初次远离家门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毕业生,思念亲人、思念家乡、不习惯学校集体生活是通病,如何才能使大家尽快适应新生活、熟悉新集体呢?这是班里遇到的首要问题。为此,我们组织了一系列集体活动,我印象最深的有:在工字厅前草坪上举行1956年国庆中秋班会,在体育馆进行的学校新年舞会及次年五四青年节春游八达岭长城活动。我们班里有几个调干生、转业军人及来自工农兵速成班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基础差一些,常有困难,为此班里组织了一对一的互帮互学组,我经常参加这些助学活动,他们都跟上了学习进度。

进入清华初期,我们都能专心于学习,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而努力读书。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各种运动接踵而来,使正常学习受到很大影响,学习计划往往不能按时完成,使我们的学习期限不得不延长了半年。学习生活多是平淡、重复的,未给我留下太多记忆,但我们上学的年代,是个多事年代,各种运动如大鸣大放、反右斗争、灭麻雀战斗、修十三陵水库、大炼钢铁、大跃进等是波澜壮阔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自幼丧父母,是兄姐们把我拉扯大并供我上大学。他们每月给我汇的生活费有限,使我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衣物坏了自己修补好后继续穿用,很少买新的。在五年半的学习期间,我只回过一次家,其余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里丰富的假期生活,使我从另一方面也学到不少东西。我曾两次参加到部队军事野营,增强了我的组织纪律性和雷厉风行的作风。

清华是培养工程师的摇篮,学校很注重各种基础教育、通才教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培养,使我受益匪浅。参加工作后,能很快适应工作项目的几次变化,并且都做出了一定成绩。在商品供应紧缺的时期,能自己动手制做各种家庭用品,解决了生活所需。学校里的政治思想教育也为我的思想素质、人生修养打下了良好基础。

毕业时,适逢三年困难时期,国家大力加强基础工业、地方工业建设,需要大量技术人才,我在给校长的一封信中表示,坚决服从分配,愿意到任何一个林区、地方、工厂去。没想到学校把我分配到机械工业部洛阳拖拉机研究所,我愉快地服从了分配,带着由蒋南翔校长、刘仙洲副校长签发的毕业生优良奖状,告别母校踏上了新的征程。

兢兢业业 踏实工作

到洛阳拖拉机研究所后,我在这里一直工作到1997年8月退休。37年里,我一直从事具体的业务工作,从未间断(包括“文革”动乱年代)。从1964年开始搞拖拉机设计,十年里我参与和主持了我国自行设计的七种轮式拖拉机的设计工作,负责总体布置或总体设计。70年代末开始从事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的整机试验方法研究及相关标准的制订,10年里负责制订了六个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在成立国家拖拉机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时,我被安排到该中心工作,从事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产品质量的监督与检测工作及出口拖拉机的OECD认证试验,一直干到退休。

我在1984年9-11月,随我国引进世界著名的美国John Deer公司的拖拉机生产技术培训团赴美国接受培训,其间到了世界最有权威的Nebraska拖拉机试验室参观学习。这段经历对我日后开展相关工作,起到很大作用。

自我国在1987年申请并获批准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中的拖拉机试验组织后,我就负责我们试验室同其秘书处的日常联系,并在我国开展了OECD拖拉机试验工作。凡通过我们按OECD方法进行试验的拖拉机,在将其试验报告送OECD秘书处审批核准后,就获得了进入世界市场的技术通行证。这项工作从无到有,到我们进行了几十种拖拉机的OECD试验,都是我负责进行的。

1989年、1993年,我先后两次代表我国出席了OECD组织分别在奥地利维也纳和瑞士苏黎世召开的拖拉机试验工程师会议,在会上我提出了对OECD拖拉机试验规则的修改意见,部分意见被采纳。我们也多次邀请外国专家来我所指导工作。1986年那次,我们邀请了四位美国专家到我家做客,我准备了好几天,餐具还是借的,可见当时的条件了。

从事具体的业务工作几十年,是时代给予我机会,每项工作都是自己开头,参考资料很少,只能边摸索、边学习、边干,每干完一项工作,总习惯地要写一些总结性的东西向专业期刊投稿,前后共发表了20多篇。机械工业出版社组织编写大型工具书《机械工程手册》,我荣幸地被邀参与其中《拖拉机》篇的编著工作。我还参加了由我所主编的《拖拉机设计》、《拖拉机设计手册》、《拖拉机可靠性技术》及《实用可靠性技术》等书籍的编著。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先后获得了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1个及全国科学大会奖2个(均为获奖集体成员)。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

因种种原因,我提前一年退休。由于两个儿子均在外地工作,老两口无事可做,我们就去了深圳,同大儿子一家团聚。

离开了工作生活近37年的单位和熟悉的环境,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渴望能有一份新的工作再发挥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求职,最后我接受了深圳进出口商品检验局的聘用。到商检局机电处后,我很快熟悉了商检工作。利用我的知识和经验,参与了对经深圳口岸进出口的部分机电产品进行法定检验,对进出口有损坏及有质量问题的机电设备进行索赔检验,对海关查获的走私拆解汽车和机器设备进行鉴定检验,对生产出口机电产品的企业进行出口生产许可证认证及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在深圳商检局工作的两年中,我几乎走遍了深圳各地,无论是在企业车间、管理中心还是海港码头、口岸车场和物流仓库,我的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和丰富的工作经验,都得到单位好评。后来,我又受聘于科技园高新区的外资企业——深圳奥特迅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被聘为品质部经理,又干了近三年。

2002年夏,在厦门工作的小儿子完婚并开始新的创业,为照顾他的生活,遂决定停止工作去帮他们一把。到厦门后,发现这个海岛城市十分美丽、适宜居住,我们就决定在此安度晚年,并于2003年将户口迁到了厦门。

一切安顿好后,我们开始了真正的退休生活。每天生活十分有规律:湖边晨练,小区散步;采购下厨,整理家务;陪伴孙子,辅佐成长;阅读上网,时空交往;下海游泳,海边跑步;远足登山,各处旅游;每周去市老年大学学习,学电脑、烹饪……使我的退休生活更加充实有趣。现在,我每天坚持锻炼至少1小时,风雨无阻,我很有信心在即将实现健康地为祖国工作、生活50年的目标后,再在校庆105、110……周年之时同大家欢聚一堂。

相关新闻

  • 112020.08
  • 172021.06

    篆刻

    篆刻热烈庆祝母校清华大学百十周年华诞清芬挺秀 华夏增辉

  • 172021.06

    书法作品

    创新求实 砥砺前行

  • 172021.06

    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写在母校110华诞到来之际

    母校110周年校庆即将来临,由于疫情,今年校庆可能不举行大规模返校活动,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谨以此文表达我对母校的怀念和感恩。

  • 192024.02

    永远的青年导师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162021.06

    感恩母校 琐忆燃一

    今年是清华建校110周年,也是我们燃一班毕业60周年。一些难以忘怀的往事又历历在目,学校的培育,老师的教诲,同学的情谊,紧张的学习生活,历经60年沧桑,依然倍感亲切。

  • 062007.11

    部分代表队老校友聚会座谈清华体育传统

    11月3日下午,部分老校友纪念蒋南翔校长“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口号提出50周年座谈会在工字厅东厅举行,在京的5位运动健将(蓬铁权、胡方纲、张立华、关仁卿、陈铭忠)和参加第一届全运会(1959年)田径集训的五六十...

  • 302007.11

    “火炬传递”传承清华体育精神

    清华举办“‘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薪火相传”火炬传递活动   【新闻中心讯 记者 顾淑霞 摄影 郭海军】伴随着清华大学大礼堂内1000余人热烈的掌声,校长顾秉林和校党委书记陈希点燃火炬,并把火炬传递到学生代表手...

  • 242016.04

    工化系1966届校友欢庆毕业50周年

    4月23日上午,120余位工化系1966届校友重返清华园,欢聚一堂,庆祝毕业50周年。

  • 022017.05

    力学系1967届校友欢聚母校庆祝毕业50周年

    4月30日上午,力学系1967届校友庆祝母校106周年华诞、纪念毕业50周年纪念大会在蒙民伟科技大楼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1967届校友70余人出席了纪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