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杨训仁:地中海半月豪华游

2012-12-14 |

杨训仁(1952物理)

I have a dream...” ——Martin Luther King, Jr.

许久以前,孩子们都还未各自成家,我们就有个梦想:“什么时候可以全家出去旅游一趟”;当时无论“大环境”、“小环境”充其量也只能以“简单方式”在国内某个景点“意思一下”。时至今日,大、小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改变,事业有成的儿子提出要不惜巨资以“高水准”来圆此梦。经过分析比较,最终决定去欧洲。欧洲堪称人文荟萃的中心,家庭成员中,儿子多次去过多个城市;我只出差去过英伦和巴黎;大女儿只出差去过俄罗斯和北欧诸国;老伴和小女儿则完全没有去过欧洲。再进一步决定去意大利乘豪华邮轮,之所以这么决定有几个原因,首先罗马是向往已久的历史名城;其次是没有正式乘坐过海轮,更没乘坐过豪华邮轮。

签证

于是紧锣密鼓地开始行动,最根本的问题自然是护照和签证。好在我们都在2008年去过新西兰,原有护照仍然有效,只需办签证了。要图“省事”也可以委托旅行社去办,收费¥2200 /人(签证费在外),而实际上所有材料仍须自己准备,签证也须面签,并不能减少多少麻烦,因此我们决定自己办。意大利签证中心官网有关于签证所需的详细信息和所需填写的相关表格,网上也有各种攻略可供参考。首先认真填好申请表,准备出各种证件材料,包括:有效期内的护照、身份证、户口本、退休证(在职者则为单位证明)、工资(或退休金)证明、信用卡消费对账单等;并非必须但最好能提供像房产证、车证、银行存款证明等材料;还得有往返机票证明和当地酒店的预定证明及整个旅行计划——事先儿子在上海已将机票、酒店包括邮轮船票订妥。一切准备停当,一家四口(儿子因持有美国护照,所有这些麻烦全免了)于815日赶往东四意大利使馆签证处,但不巧那天正值意大利的法定节假日“圣母升天日”,签证处不上班,白跑一趟;一周后的822日刚好是我83岁生日,四口人再次前往,拿了个第93号,倒没等多久,但还是“材料未全”,不过说“明天只要年轻人来就可以了”,于是第二天两个女儿再跑一趟,交上签证费约¥750(系由欧元折合过来)又加办“保险”(¥200/,70岁以上老年人加倍)等,总算“过关”,约好924日上午9:00去使馆“面试”,如过时未到,得重新再约时间。结果提前40分钟到;由一位讲汉语的意大利女士进行“面试”,本来我们二老坐在前面,她却让我们退后、让两个女儿坐上来,意想不到的是,她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小女儿为何要从母姓而不按惯例从父姓这一点上,最后她总算接受了我们的解释,告诉我们“等候通知”,结果三天后就取回签好证的护照,属于“旅游签证”,有效期至20121117日;虽然要去几个国家,有此一个签证就够了。

“条条大路通罗马” • 公务舱

Tutte le strade portano a Roma: All roads lead to Rome 这句古罗马谚语如今有了崭新的含义:即“条条大路”中更包括从世界各地出发的“空中道路”。从国内飞罗马的航线共有7条,分别发自北京、上海、杭州、武汉、南宁、广州、深圳;而我们选择了从上海出发的瑞士航班。

20121017日,我们先去上海与儿子会齐。次日早乘瑞士航空LX189航班的A340-300准时于9:20起飞。以前也不知坐过多少次飞机,都是经济舱,今天这公务舱还是第一次。

公务舱的确与经济舱大不一样,但是否与三倍的价格相匹配就难说了。首先,check in 时不用排队,托运行李的限额也多10公斤;然后可以进入贵宾(VIP)候机室,那里提供免费的简单餐饮、报刊、上网等。入座后空姐先送来一个精致的小铁盒(travel comfort kit),一张小卡片上以简练的英文表示:“欢迎乘坐此航班,此盒内所装牙具、袜子、眼罩、耳塞、搽脸油和两粒柠檬糖【笔者注:供飞机起降时含用】等希能增加旅途的舒适和愉快;如有需要还可另行提供剃须工具、指甲锉、梳子、鞋拔、针线包等”。由于机型关系,公务舱的规格也有所差别,A340-300的公务舱大概只能算中上等;座位还宽敞,可以在“座椅”、“躺椅”、“床”三种模式下任意调节,还可以进行按摩;能够将座椅放平成床从而让乘客完全躺下应该说是公务舱超越经济舱最重要的一环,而这对10小时以上的长途飞行更加突显其优越性,说实话,以我现在的年纪和身体条件,长时间坐经济舱是很难坚持的。每个座位前都有一个荧屏,可以随意选择看电视、看电影、打游戏等等,不过我除了过一段时间看一下“Flight Information”(随时显示飞行高度、速度、距离、起飞站和目的地的两种时间、机舱外温度等信息)之外,全程中几乎全在听古典音乐。公务舱的服务当然也强得多,有一顿相当正规的“正餐”,一道一道地送,断断续续吃了两个来钟头;然后还有便餐和小吃。空姐的服务也比较周到,例如主动将脱下的上衣拿去集中保存,一次送面包来我问有无果酱她便立即转身去备餐间取来两小瓶給我……

经过12小时飞行9045公里后于1821:35(当地时间15:35,下文均按当地时间)抵瑞士苏黎世(Zürich)。抵达之前,俯视机舱下面正是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美不胜收。 27年前我也曾路过此地——1985年我学术出差英国,那时苏黎世是北京到伦敦直航班机的第二经停站(第一站是阿联酋的沙迦(Ash Shariqah)),但因从北京出发时就晚了5个小时,为了赶时间,都没让乘客下飞机。

在苏黎世机场通关后随便转了下,于18:00时许转乘LX1732航班班机A320。因飞机较小,无公务舱,只能以经济舱前三排之三个单人座(每排六座)坐两个人这种“权宜之计”来对付了,此外还供应了一顿简单餐饮,可能是经济舱所没有的。于约20:00时抵罗马。出机场后找到一出租车,我们是5个人,一般出租车最多只能坐4位乘客(国内也如此),但罗马有种出租车在司机座和副驾驶座之间加了个座位,正好可坐5位乘客,虽然这种车比较少,但在以后逗留的几天中倒还能经常坐到,倒是比较方便。但车费真叫贵,估计也就20公里的路程要了120欧元,在我们要求下先稍微绕道去向往已久的斗兽场外面看了看夜景,然后才到我们下榻的酒店Hotel dei Mellini

梵蒂冈

世界上著名的旅游景点数不胜数,会令时间、精力、金钱都有限的人们很难选择,但若是以文化为重点,则罗马肯定是首选,她无疑是意大利这个堪称旅游资源最丰富国家的总代表。儿子已四度来此,加之他对古代文化有浓厚兴趣和相当研究,完全可做一名合格的向导。要去的景点、要看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只有三天时间,经过选择决定先去“国中之国”梵蒂冈,儿子在订酒店时就考虑到这一点,所订酒店就在梵蒂冈区,打了辆“五人的”很快就到,先去博物馆,人山人海,购票(€15/人)入内,门票之贵列全球博物馆首位。

梵蒂冈博物馆原为教皇宫廷,拥有12个陈列馆和5条艺术长廊,总面积5.5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馆之一,在公元5世纪就初具雏形。所收集的稀世文物和艺术珍品,堪与伦敦大英博物馆和巴黎卢浮宫媲美,汇集了希腊、罗马的古代遗物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精华,大都为无价之宝;内容实在太丰富,各种珍贵展品揭示出整个西方文明从埃及文化到希腊文化再到罗马文化的全过程,各式建筑遗迹、浮雕、雕像、绘画等等简直美不胜收,实不愧为人类艺术造诣、文化成就之巅峰。最驰誉于世的要数拉斐尔(Raffaello Sanzio1483152025岁时在签字大厅(Stanza della Segnatura) 天花板上所作的四幅壁画,主题分别为:神学的《圣礼之争(或教义之争)》、哲学的《雅典学院》、诗歌的《帕拿巴斯山》和法学的《三德》。《雅典学院》更是精华中之精华,拉斐尔把不同时期的人物全都集中在一个空间,古希腊、罗马和当时意大利的五十多位哲学家、艺术家、科学家荟萃一堂,充分表现出人类智能的和谐。拉斐尔以最易让人理解和感觉的方式描绘出各个哲学家的思想特点:画中厅堂右边有雕像智能女神雅典娜,左边是文艺之神阿波罗;最中央是腋下夹着《蒂迈乌斯篇》、以手指天的柏拉图(但脸是达•芬奇的,以表达对他的敬重)和一手执《伦理学》一手指向前方的亚里士多德,象征古希腊唯心与唯物之争;图中出现的学者还有毕达哥拉斯、伊比鸠鲁、赫拉克立特、古希腊犬儒学派哲学家迪奥基尼、苏格拉底、亚历山大、斯多葛派哲学家芝诺、欧基里得、托勒密,拉斐尔也把自己潜藏进画中,用以表达他渴望走进这人文荟萃的场所、神圣的知识殿堂:数学→音乐→哲学→科学——一切都是如此和谐、如此神圣、如此有序。

后来到了西斯廷(Cappella Sistina)和圣彼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这种感受更是强烈,前者的壁画和后者的建筑是真正的“巅峰中之巅峰”,毫不夸张地说,那里的每一平米都浸透着人类的最高智慧、散发着最华美、最高雅的气氛。令人不由得对创造出这种惊人奇迹的伟大天才们产生无限敬仰。

从博物馆来到这两座教堂,正像是冲破中世纪严酷的宗教禁锢迎来了灿烂辉煌的文艺复兴时期。始建于1445年、完工于1481年的西斯廷教堂以旷世的壁画闻名于世,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1445 1510)等文艺复兴初期画家以耶稣基督为主题创作了第一批壁画;而15081512年间绝代大师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14751564)重新绘制的穹顶壁画才真正成为流芳千古的杰作,它们描绘了旧约中创世纪的9个场景,场面宏大,气势恢宏,人物众多,最有代表性的是两大巨制壁画《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圣彼得大教堂的历史几乎与整个基督教的发展史同步。彼得是耶稣的大圣徒,是第一个承认耶稣为基督(即“救世主”)的人,故获耶稣赐名,意为“磐石”。耶稣遇难后,彼得作为众圣徒的首领开始创建基督教会。公元1世纪中叶,基督教由巴勒斯坦逐步传播到罗马,引起尼禄皇帝极大恐慌,从公元64年开始镇压基督教传教士,彼得就是在现在教堂的所在地被钉死于十字架上,遗体就地埋葬。彼得殉教后被后人尊为首任教皇,而之后的天主教皇都作为圣彼得的继承人、被看成基督在世的代表。此后基督教的教义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影响力越来越大,到了君士坦丁大帝时代,只好宣告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并于324年在彼得的墓地建起了一座简易的小教堂,史称“老圣彼得大教堂”。君士坦丁的儿子孔斯继位后,将基督教确定为帝国的国教,并大兴土木,将原来简易的圣彼得教堂推倒,重建起数倍于原规模的大教堂。16世纪,教皇朱利奥二世决定再次重建圣彼得大教堂,于1506年破土动工,在长达120年的重建过程中,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布拉曼特、米开朗琪罗、德拉•波尔塔和卡洛•马泰尔相继主持过设计和施工,直到16261118日才正式宣告落成,史称“新圣彼得大教堂”。大教堂经历了多次扩建和重建,每次它的风格都会经历一次变异,君士坦丁第一次修建的教堂是希腊神庙式的,后来就演变成了古罗马式,其平面的十字结构也从希腊式改为拉丁式(横短纵长),但无论风格和结构如何变化,它的中心位置始终不变,彼得的墓一直处于十字的中心。圣彼得大教堂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总面积2.3万平米,主体建筑高45.4米,长约211米,最多可容纳近6万人同时祈祷。大教堂的外观宏伟壮丽,以中线为轴两边对称,8根圆柱立在中间、4根方柱排在两侧,柱间有5扇大门,2层楼上有3个阳台,中间的一个叫祝福阳台,平时关着门,重大的宗教节日教皇会在阳台上露面,为前来的教徒祝福。教堂的平顶上正中央竖立着耶稣的雕像,他12个门徒的雕像在两旁一字排开,高大的圆顶上有很多精美的装饰。登上教堂正中的圆穹顶部可眺望罗马全城;在圆穹内的环形平台上,可俯视教堂内部,欣赏圆穹内壁的大型镶嵌画。用大理石砌筑的教堂内部金碧辉煌,光线幽暗,神秘莫测,里面所有画像都是用不同颜色大理石拼接而成,工程极为繁浩。我也曾去过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St.Paul's Cathedral,位列世界第五大教堂、第二大圆顶教堂)和巴黎圣母院(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它们虽然也都是闻名全球的大教堂,但比起圣彼得大教堂来未免相形见绌。

大教堂正前方就是能容纳30万人、闻名世界的圣彼得广场,广场建于1667年,长340米、宽240米,被两个半圆形的长廊环绕,长廊由284根高大的托斯卡拉式圆石柱支撑着,顶上有142个教会史上有名的圣男圣女的雕像,雕像人物神采各异、栩栩如生;主持设计施工的是被誉为“巴洛克艺术之父”的贝尔尼尼(Gianlorenzo Bernini1598-1680)。1856年在广场中央竖起一座41米高、由一整块石头雕刻而成的埃及方尖碑,两旁各有一座美丽的喷泉,涓涓的清泉象征着上帝赋予教徒的生命之水。

告别梵蒂冈打的至位于罗马圆形广场北部的万神庙(Pantheon),这是罗马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始建于公元前27 年,重建于120124年,因系献给“所有的神”,故名。

不幸中之万幸、奇迹中的奇迹

20121019日——毕生难忘的黑色星期五!那天傍晚,游完万神庙,来到一家小餐馆,找了个临街的餐桌,想边吃晚餐边看街景。儿子一家去年就来过这家餐馆,老板还记得他。我想上洗手间,便独自进入店内去问,店员指了个门,我便走过去,不料一出“门”就是楼梯,我一脚踩空,一个倒栽葱就摔了下去,一直掉到楼梯底,当时整个人都晕了。大约是一个男店员和一位女顾客闻声赶过来将我扶起,我请他们从外面叫来我的儿女,他们惊恐万分,连忙问我伤在哪里,并搀扶着我慢慢上楼,到餐桌旁坐下。良久我才逐渐缓过神来,试着活动一下,初步断定没有骨折。儿女们一再问要不要上医院,我坚持说不用。这时已一点胃口也没了,但在众人力劝下好歹吃了点。临离开时才发现我原来戴在左手腕上的手表不见了,那可是一块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欧米茄名表。儿子先进店内去寻找,没找到,我再进去向店员说明,那是一块对我有特殊意义的表,摔落之后是否有人捡到,希能协助查问一下。一般欧洲人特别是“生意人”多粗通英语,估计那三个意大利小伙子应该听懂了我的陈述,但他们一言不发,其中一人拿起一个酒瓶猛力插向身后的冰桶里,两个女儿怕再出事,急忙将我搀出店门。既摔伤又丢表真是好生懊恼,家人都劝我:八十多岁的老人从那么高(足有3米高、呈45°角)的楼梯上摔下来,一没伤内脏、二没伤筋骨,已是不幸中之万幸,身外之物就别再在意了。儿子、女儿承诺给我买个更好的表,回程途径苏黎世时就可以买。我的确非常感动,试想我真要有个“三长两短”,哪怕只是伤了筋骨、不能行动,那他们怎么办?行程才刚刚开始,下面的行程要是放弃,白扔几十万不说,可能还得准备巨额的医疗费用(欧盟国家全民享受公费医疗,看病无需分文,如何对待外国旅客就不好说了,但我们既买了保险应该有相应的对待);自己更要受多少“洋罪”。但他们没有一句怨言,还一直安慰我。

打的回到酒店,老伴连忙为我查看伤情,真是遍体鳞伤,但好在都是软组织挫伤,头部有多处外伤出血,最厉害的部位是左手背、左上臂、后臀上部、右股、整条右腿等处,全部呈紫黑色。老伴突然慢条斯理地说“这不是你的表吗?”我还以为她在开玩笑,但她真的从地板上拾起了我的表,是刚才帮我脱衣服时掉出来的:连接表带的弹性栓杆已完全脱开,可见摔时的力量有多么大!但这表在完全脱开后是如何掉在衣服里、又是如何经过这么“折腾”还一直留在那里,实在是百思不得其解。儿子分析可能是当时掉在地上,有人将它“悄悄”放进我裤兜里,但我当时蜷着腿,要这么做几乎不可能。因此,只能说是“奇迹中的奇迹”!

一个人能学会“逆向思维”非常重要,如这次摔伤,当然是非常倒霉的事,但反过来想,本来命中就有此一劫,能以相对较低的代价度过此劫就真是万幸了。后来回京后亲朋好友知道此事,都在电话中表示这是“善有善报”、“摔掉晦气,以后必有大福”等等。

为庆幸这次“奇迹”的出现,同时为“压惊”,次日儿子送我一件特殊的珍贵礼物。原来第一天在罗马逛街时我就有意买一个“罗马城徽”的模型,但一般旅游商店中售价三百多欧元,已超过我“价格底线”的产品儿子根本看不上;事有凑巧,第二天孩子们逛街时在一家古玩店发现一个“古董”模型,标价€2,350,儿子一眼看中,最后砍价以€2,000“拿下”。这模型制作于1880年前后,造型准确,与我们刚在博物馆见到过的实物非常接近,而且做工很细;“城徽”(著名故事“母狼哺婴”的形象化:一只母狼和一对正吮吸着它乳房的孪生兄弟)本身以青铜制成,底座以古罗马大理石制成,尺寸(长--高)约为27-11-31厘米,重达10千克;在底座前方一块后加的铜片上刊有如下铭文:

A

DVILIO CAMBELLOTTI

LODOVICO SPADA POTENZIANI

GOVERNATORE DI ROMA

XXI APRILE MCMXXVII

ANNO V

大概意思是:“此件于公元1927421【笔者注:公元前753421日被定为“罗马建城日”】由罗马市长颁发给Duilio Cambellotti【笔者注:此人(1876-1960)为意大利当代建筑、美术方面大师】

罗马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English proverb

摔伤后的第二天,浑身作痛,本有一个人独自在酒店休息的想法,但实在不甘心轻易放弃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好在走路还不太受影响,便决定还是随家人出门。打的至位于卡比多里奥山丘上的古罗马市政厅,山丘的名字由“Capitolinum”衍生而来,意为“世界首都”。买票(€12/人)入内;为我要了个轮椅,由三个儿女轮流推着。这座市政厅是古罗马遗址群中最壮观、保存维修最完善的建筑之一,鹤立于广场中心山丘顶部的褐色残垣断壁中。洁白的大理石外墙、华丽高贵的造型、栩栩如生的雕像,这些两千多年前的杰出建筑,充分显示出古罗马人的伟大创造力!正如英国谚语所云,伟大的罗马非一天建成,古城的建筑遗址至今仍占全城的四成,整个就是一座露天历史博物馆,处处反映出文艺复兴时期建筑之美,并且与现代建筑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这又充分显示出现代罗马人的胸怀和睿智。

只有一天时间了,赶紧去位于威尼斯广场南面、古罗马市场附近、作为罗马“地标”的斗兽场(Colosseo)。人多极了,买票(€12/人)就排了大半个钟头的队,已达到我这“伤老头”所能忍受的极限。

20121021日于罗马斗兽场遗址

顾名思义,斗兽场是用来“观赏”人与兽或人与人之间的搏斗表演的场所,始建于公元7282年间,后来先后遭雷击和两次强烈地震,对其结构本身造成严重破坏,中世纪时期又未受到任何保护,因此损坏进一步加剧,后来干脆被用来当作碉堡,15世纪时教廷为了建造教堂和枢密院,拆除了斗兽场的部分石料,但是很快在238年又修复,继续举行那种极其野蛮残酷的表演,直到公元523年才被完全禁止。整个斗兽场呈椭圆形,占地面积约2万平米、长轴188米、短轴156米、周长527米、围墙高57米;斗兽场由一系列3层的环形拱廊组成,其中的石柱系根据经典标准分别设计:由地面开始,依次为多利安式样、爱奥尼亚式样和科林斯式样。在第4层(顶层)的房檐下排列着240个中空的突出部分,用来安插木棍以支撑露天剧场的遮阳帆布(Velarium)。观众席大约有60排座位,逐排升起,分为等级森严的五个区:最前面的一区为荣誉席,包括皇室成员和守望圣火的贞女们所拥有的特殊包厢和元老们的“唱诗席”;中间为骑士等地位较高公民的席位;最后两区是下层群众的席位;顶层还有一个给地位最低下的社会成员(女人,奴隶和穷人)准备的“站席”。荣誉席比位于中央的表演区(长轴86米、54米)高5米多,下层观众席位和骑士席位之间也有6米多的高差,总共可容纳观众近九万人。观众从第一层的80个拱门入口处进入斗兽场,另有160个出口(吐口)遍布于每一层的各级座位,观众可以通过它们涌进和涌出,混乱和失控的人群因此能被快速疏散,据说只需十分钟就可以完全清空。事实上,两千多年以后的今天,世界上每个现代化的大型体育场都或多或少烙上了一些古罗马斗兽场的设计风格。

斗兽场是古罗马帝国和罗马城的象征,是罗马古迹中最卓越、最著名的代表,是中古时代(约公元500至约1500年之间)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另外一个就是我们即将要去的比萨斜塔,其余五个分别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和大报恩寺琉璃塔(在南京中华门外)、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埃及亚历山大城的亚历山大地下陵墓和英国索尔兹伯里平原上的巨石阵。

公元315年为庆祝君士坦丁大帝在城北米尔维奥桥击败暴君马克森提而建立的君士坦丁凯旋门位于斗兽场西侧,是古罗马凯旋门中最大、最著名、也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法国巴黎的凯旋门就是以它为蓝本设计、构建的。凯旋门为三拱式,门高21米,宽度超过25米,中拱高而大,侧拱矮而小,均以哥林多式石柱作为框饰,同时还将以前古罗马纪念门上的雕像和浅浮雕装饰在此门上。在靠近拱门的路基上可以看到一个圆圈,据说这里曾有一个建于公元1世纪的名叫麦达苏丹特的锥形喷泉。于今旧迹犹存,但喷泉早已干涸。

地中海航游 • Silver Spirit

22日约1100时离开酒店赴火车站,搭乘13:29开出之火车,于14:07抵达“罗马外港”Civitavecchia-Port of Rome,再打的直驶码头,登上豪华邮轮银神号(Silver Spirit),办完必要手续后全体乘客首先被要求穿上救生衣集中到“剧院”里听救生讲解,并进行登救生艇前的排队演习;见到的乘客几乎全部是西方人,估计大多是美国人,东方人很少,除我们外好像也没有其它中国人。1900时起锚开船,在后面的八天里,全是夜航昼泊。

银神号

我们的航行日程/里程是:第一天(1022日)从Civitavecchia出发,航行110海里后抵法国科西嘉岛的Proto Vecchio;第二天航行127海里后抵意大利港口Livorno;第三天航行123海里后抵摩纳哥Monte Carlo;第四天航行137海里后抵法国马赛(Marseille);第五天航行215海里后抵西班牙小岛Port Mahon;第六天航行118海里后抵另一西班牙小岛Palma De Mallorca;第七天航行135海里后抵达航行终点巴塞罗那(Barcelona),总里程965海里(1海里=1.852公里),约合1787.18公里。

银海(Silversea)邮轮为世界唯一六星级全套房邮轮公司,现有6艘顶级邮轮服务于地中海、北欧、东南亚、非洲、阿拉斯加、加勒比及南美洲,因是豪华系列,乘客不会很多,所以这些邮轮都不算大,不能与十万吨级的超级巨轮相提并论,我们所乘坐的Silver Spirit是其中最新、最大的一艘,建造于2009年,在巴哈马(Bahamas)注册。船长198.5米、宽26.2米、吨位36,009、航速19.5节(海里/小时),船员376人,载客量540人,符合银海邮轮一贯坚持的服务人员与乘客之比11.4,从而创造出最私密奢华的旅行享受,备受世界豪门皇室及明星推崇。船共有11层甲板(deck),我们所住的两间舱房在第8层,彼此相邻,并且可以通过各自的阳台直接来往;每间舱房近30平米,放着两张床,靠外有长沙发和“写字台”,再靠外是可直接观赏海景的阳台,靠里则有卫生间、储藏室、衣橱等。

每间舱房都指定有专职的男管家(butler)和女服务员(attendant),前者是印度人,后者是菲律宾人。在这里顺便提一下,船上的管理人员主要是西欧人,服务人员则主要来自印度、菲律宾、印尼、土耳其和东欧等,也有中国人,因英语稍差大多作“不露面”的工作,如洗衣等。

餐饮是船上最主要的服务之一,有多个餐厅,几乎随时都可以去进餐,此外还可在24小时内任何时间点餐送到舱房内。早餐为自助式,相当丰盛。正规的餐厅非常讲究,服务非常规范周到,每上一道菜都要换一次餐具;菜随便点、饮料和酒随便要,这一切以及“小费”都早已包括在高昂的“船票”(由一个大盒子里装着)中了。不过我们吃得很少,更不喝酒;一次看见邻座一位女士吃一块大牛排,就比我几天吃的量还多,所以实在是“亏”!上船后第二天的晚餐是最正式的宴会,要求“正装”以赴,进门时女士们都由男服务员挽臂入座,点食龙虾、蜗牛等,席间船长也来了。

船上有许多设施,如游泳池、SPA、按摩、赌场、商店、剧院演出等等,我们均未光顾享用;另有图书室,藏书倒还不算少,绝大部分还是英文的,浏览之余,除历史、地理方面以外都没啥兴趣;还有“card room”也去看了看,倒是有国际象棋但我不会下,而桥牌则找不到人打。船上可上网,因在海上,须通过通信卫星,故收费奇高,儿子因要处理公务,再贵也得上。联想起在罗马酒店中一件事,那天在前厅看见有电脑,听说是“免费使用”,便上去打开,出现界面后要求填表,刚打上我的“last name”便又要求“选择用时”,我一看原来是要收费的,便立即将“last name”消去、关机走人,不想后来check out时,居然要收“上网费”€9,虽然经过说明最后并未收取,但至少它的这种“设置”有问题。

23800时船抵法国科西嘉岛(Corsica)的Portovecchio,天雨后转晴,我自留船上,其余4人乘小船上岸看看。248:00时船抵意大利Livorno港,上岸后租到一面包车(€60/人,另有一同船的美国女黑人搭伴),约40分钟到达比萨(Pisa),见到向往多年的斜塔以及古老的比萨大学。

20121024日于比萨斜塔

在比萨城北面奇迹广场的大片草坪上散布着一组宗教建筑,它们是建造于10631350年的大教堂、建造于1153年-14世纪的洗礼堂、修建于1173年的钟楼(即比萨斜塔)和建造于1174年的墓园,它们的外墙面均由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对独立但又形成统一的罗马式建筑风格。比萨斜塔位于比萨大教堂的后面右侧,最初塔高设计为100米左右,但动工五六年后塔身从三层开始倾斜,直到完工还在持续倾斜,在其关闭之前,塔顶已南倾(即塔顶偏离铅垂线)3.5米。1990年,意大利政府将其关闭,开始进行整修。有研究者认为,建造塔身的每块石砖都是一块石雕佳品,石砖与石砖之间的粘合极为巧妙,有效地防止了塔身倾斜引起的断裂,成为斜塔斜而不倒的一个因素。比萨斜塔从地基到塔顶高58.36米,从地面到塔顶高55米,钟楼墙体在地面上的宽度是4.09米,在塔顶宽2.48米,总重约14453吨,重心在地基上方22.6米处。圆形地基面积为285平方米,对地面的平均压强为497千帕。目前的倾斜约10%,即5.5度,偏离地基外沿2.3米,顶层突出4.5米。专家根据比萨斜塔近几年来倾斜的速度推测出斜塔将于250年后因塔身的重心超出塔基外缘而倾倒。但是斜塔服务局的有关人员认为只按数学方式推算是不可靠的,比萨斜塔是“一个由多种事实交织成的综合性问题”。另一些研究者调查发现比萨斜塔塔身曾一度向东倾斜,尔后又转向南倾斜,他们同样认为该塔在过去几百年间斜而不倒,250年后倒与不倒恐怕不能局限于简单的假设和预测。斜塔早已成为比萨的标志,并正如上文所述,被列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1590年,比萨大学的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在斜塔上作自由落体实验的故事赋予了斜塔更多的传奇色彩,虽然这个故事(正如牛顿看见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一样)被后来严谨的考证所否定,但伽利略纠正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与质量成正比”这一持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概念却是不争的事实,并且因此(以及许多其它伟大成就)赢得“现代物理学之父”、“科学之父”及“现代科学之父”等一系列美誉,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将这座古塔看作是伽利略的纪念碑。

在比萨逗留多时后再驱车至Lucca,本来只以为是个宁静优美的寻常欧洲小镇,但在一个小广场上见到普契尼(Puccini18581924)的坐像之后,才知道原来这里就是我非常景仰的歌剧大作曲家的故乡,在以他一部著名歌剧“Madame Butterfly”命名的小餐馆里吃匹萨饮咖啡,4时开始回程,约两小时后返回船上。

25日清晨船抵著名赌都Monte Carlo,摩纳哥(Monaco)公国,我们上岸观光,景色绝美,市容整洁;这个面积不到两平方公里、人口3.2万、仅略大于梵蒂冈的世界第二最小国家是富人的天堂,房价以平均4420美元/平方英尺高居全球首位。这里的邮票也是全球闻名的,我买了些许,其中一张面值€10的小型张是纪念格蕾丝•凯丽(Grace Kelly)的,这位与我出生于同一年的原好莱坞明星1982年因车祸去世(在这一点上与另一位王妃戴安娜何其相似)。

26日清晨船抵马赛(Marseille),上岸乘船公司所雇bus出码头,因天雨,原来要去“全世界小资们向往之地”普罗旺斯(Provence)的计划只得取消,改乘环城之train(€7/人)巡视一周。主要景点是位处市内一154米高小山上的贾尔德圣母院(Basilique Notre Dame De La Garde),第一座教堂建于1214年,1524年又在此兴建一座堡垒,到了第二帝国时期再度大兴土木,成为现在罗马拜占庭式风格的建筑物,其后在1864年受封为圣母院。圣母院中有许多祈祷航海平安的模型船。同时,这里还残留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军对抗英美联军而留下的累累弹痕的墙壁。从这里可俯望马赛全城,以及眺望地中海风景,传说中基督山伯爵被关押的小岛清晰可见。总的印象是:作为法国最大海港和第二大都市,与巴黎实在不可同日而语。27日清晨船抵西班牙小岛Porto Mahon,上岸观光,“岛容”不错。

28日清晨船抵西班牙另一小岛、旅游胜地Palma De Mallorca。因从本周开始夏令时结束,今起时钟拨后一小时,即比北京时间晚7小时。上岸仍乘船公司bus至一教堂前,以要爬高坡,我未上去,在下面坐等家人。后来转街,我也是基本上坐在街心长椅上坐等,久坐无聊,恰好来了一男一女坐在我身旁,乃与之攀谈,问他们来自何方?男士说他来自英国,飞机两小时就到了,是周末来此度假看望住在这里的这位女士的;我也简单介绍了此次行程,并谈及27年前曾去英国访问,留下深刻印象等等;临别时他们直夸我英语好,但我有自知之明,这不过是客套话,其实我的口语并不怎么样,至少比起二十多年前来退了一大步,身体情况更是如此,自然规律不可抗拒嘛!

在到马赛以前,船基本上是沿着海岸航行,非常平稳;离开马赛以后就转向地中海纵深,风浪明显变大,船身不免摇晃,但还没有到需服用船上所提供晕船药的程度。

巴塞罗那

29日晨船抵航行终点巴塞罗那(Barcelona),1000时取回护照离船,取到事先已由船方送上岸的行李,5人分打二的至Hotel Pulitzer,因要1400点以后才有空房,便到附近广场乘坐sight-seeing bus(€24/人日)观光市容。在作为巴塞罗那“标志”之神圣家族大教堂(Templode la Sagrada Familia)下车,这是西班牙建筑大师安东尼奥•高迪 (Antonio Gaudi, 18521926)的代表作,高迪的作品在巴塞罗那比比皆是,以致有“不看高迪的建筑不叫到过巴塞罗那”之说。排队买票的长龙几乎围着教堂整整一圈,实在无此精力,只得决定在外面环视一周,而此建筑的特点还正是在外面。这座长110米、高45米宏伟的天主教教堂始建于1882年,目前仍在在修建中,而且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竣工。教堂主体以哥特式风格为主,细长的线条是主要特色,高迪认为“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归于上帝”,大教堂的设计完全没有直线和平面,而是以螺旋、锥形、双曲线、抛物线各种变化组合成充满韵律动感的神圣建筑。教堂的三个立面分别以隐喻的手法象征耶稣一生的三个阶段:诞生、受难和复活,每一面有四座高塔,分别献给十二位使徒,四座雄伟的钟楼,每一座献给一位《福音书》作者,还有两个巨大的圆型拱顶,高达170米,分别献给圣母玛利亚和耶稣基督本人。1984年神圣家族大教堂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大约是唯一一座尚未完工就被列入的建筑。1926年高迪在巴塞罗那被举行通车典礼的有轨电车撞死,这不仅使我联想起1906年在巴黎被马车撞死的伟大物理学家彼埃尔•居里,再联系到上文提到的两位王妃;另外据我所知,仅仅在美国就还有:舞蹈家邓肯(1927)、名将巴顿将军(1945)和女作家--《飘》的作者玛格丽特• 米切尔(1949),历史上有那么多不凡人物横死街头,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此外,巴塞罗那还以数量众多、特色鲜明的公园著称。全市共有68座市立公园,其中12座历史主题公园、5座植物主题公园、45座市区公园和6座森林公园,可惜因时间紧迫,我们一处也未能去。

回程

酒店的Rooms Manager在客房里留下一封西班牙文和英文的“双语信”,说是31日巴塞罗那的交通系统(包括公交车和出租车)要闹罢工,让房客提前做准备。真是“屋漏又逢连夜雨”(那天还真下着不小的连夜雨)!害怕叫不到出租车,5:30就通过前台叫到一“黑车”直驶机场,车费多出好几倍。在车上司机说14日还要更大规模的罢工(后来回国看电视证实了此说),那时恐怕航班本身都要受影响,所以相对来说我们还算幸运(又是“逆向思维”)。到机场后三个孩子先去办“退税”(按规定,外国游客在商店购物一百欧元以上可退10-20%,而实际上能真正退到手的远低于此),然后check in;在“贵宾候机室”见到有多台上着网的电脑可免费使用,便抓紧时间搜寻到我的邮箱,打开一看,好家伙!半个月来共积累了166封未读邮件,许多还带着几十M的大附件,容量1G的邮箱早爆满了,肯定还有不少因此而被退回的,为腾出适当空间,急忙删去一些次要邮件。乘瑞士航空公司LX1953航班班机“公务舱”(还是前文提到的那种“权宜之计公务舱”)飞行约两小时后于11:40抵苏黎世,出关后转乘LX188航班正式公务舱,于1118时左右返抵上海浦东机场,儿子由司机接回其家,余4人再转机于16时左右返抵北京。

终于从短暂的“金窝”、“银窝”又回到自己长久的“草窝”;生活惰性随着年岁成正比地增加,两三周之后我才从摔伤的余痛、旅途的劳顿和时差所引起的生物钟紊乱中缓过来,重新回复到平静、安详的生活氛围中,并且断断续续地完成本文初稿。总结这次出行,尽管有些波折,但总的说来还算相当顺利、相当圆满,虽然无论物质上还是精神上付出的代价都很大,但非常值得。在写作过程中深感头绪太多、见闻太多、收获太多,我这支秃笔实在难以表达其于万一;最终进一步领会到“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的深刻内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