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周杰韩(Zhou Jiehan ):怀念苏其圣老先生

2013-04-16 |

周杰韩(Zhou Jiehan , 2001-2002博士后,自动化系)

回芬兰之前,在家里打扫卫生,清理文件时,无意中从一组孩子学校照中翻出一张10多年前的旧照。照片上是一位老人,脚蹬冰鞋,昂然挺立地站在冰冻的清华近春园湖面上。背后冰面上,是用冰鞋深深滑出的奥运五环和跳跃北京图案。照片背景是北京冬日特有的那种无限萧条和灰暗的天空。这位老人就是苏其圣老先生,也是我在清华结识的忘年交。

(摄于20023月)

我们的忘年交或许源于我俩对运动的无限忠诚和热爱吧。约莫在2002年早春的一个清晨,清华园正值春寒料峭。我有早跑的习惯。那天照例起得很早,还不到学生吃早饭上学时间。马路上看不到几个人影。穿过西大操场拐进近春园。我沿着近春园的荷塘小道一路跑起来。荷塘中央是座小岛。小岛上有假山,也有下沉式的庭阁,名晗亭。近春园是清华园里最为开阔休闲的好地方。春夏可以赏荷花听蛙声,秋天赏月聆听竹林沙沙,冬日里可以滑冰。小岛入口处有座孔子雕像。岛中央有一块断拱石。听说拱石是从旁边的圆明园移过来的。岛上还有吴晗的雕像,坐落在小山下,掩映在一片竹林中。近春园的荷塘据查不是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描述的荷塘。《荷塘月色》中描述的荷塘是工字厅后的荷花池,现为土山环绕。朱自清的雕像现在坐落在荷花池土山下。雕像中坐姿的朱自清凝望着湖面,正好望着湖对面工字厅的那副名联: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在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工字厅匾额上题“水木清华”四字。荷花池土山上有座单檐攒尖四角方亭。亭内悬挂巨大铜钟一口。为纪念闻一多先生,方亭故名闻亭。荷花池的面积比近春园的荷塘小很多,且不能沿荷塘跑步。正当我沿着近春园的荷塘跑过通向小岛的一座石桥时。寒冬中发现一位老人在冰封的湖面上滑冰。住脚仔细看,老人不仅仅是在滑冰锻炼,而是在一遍遍地用心画着什么。走近再看,惊讶地发现原来老人正在画奥运五环和跳跃北京的图案(20017月北京申奥成功,有个博士后邻居刚好生完孩子,当即取名叫奥运)。那是怎样的图案呀。冰鞋画出偌大的图案上竟然看不出一丝乱痕。我赶紧跑回家取来相机,拍下了这张珍贵照片。我和苏老师就这样认识了。

苏老师喜欢我的运动热情,我喜欢他对生活的艺术情怀。此后我跟苏老师成了忘年交。在2002年的早春,当迎春花开遍清华园院墙角落时,我登门拜访了苏老师。他的家住在西南角,他住一楼。房子已经很旧。老人先是引领我到一楼右侧的小院子。在那里有一个小小的水塘。不,应该是一个水坑,但是是人工挖出来的。水塘有水缸口那么大,有点深,清澈见底。水面露出荷叶尖尖。透过荷尖,可见有小鱼游戏。我惊讶,在拥挤如闹市的清华园,老人居然拥有块别外天地。老人调侃地自谓是“半亩方塘”老人。苏老师喜欢这块方塘。听老人讲,他跟校领导理论多次才得以保留住这半亩方塘。回到客厅,中央是放有一座假山的桌子。循环水自上而下,潺潺细流,闭眼犹如置身旷野山谷。老人简短地讲述了他的过去。先生早年西南联大毕业,为国家培养了杰出体育人才。在200212月我收到了欧洲研究所的邀请函。我告诉老人,我们一家即将离开中国去欧洲的芬兰和法国。老人非常高兴并鼓励我在那边好好工作,并专门找到我们家,送给我一套清华纪念贺卡和我道别。

就在写这篇怀念小文时,在网络上搜索苏老师的名字。无意间发现了以下两篇相关短文。一篇是方学恕先生写的《一张照片》。在1942年,方学恕先生与苏老师是南开的高中同班。读过这篇短文,我才明白,苏老早年读中大水利,后转读清华建筑,再后来在著名的马约翰老师的影响下转当体育老师。另一篇是茅沅先生写的《忆清华园的音乐生活》。在这篇节选文字中,提到1991年清华80周年校庆时,苏老师和几位当年的老乐队队员,年逾花甲、白发苍苍登台参加演奏。原来苏老师也酷爱音乐。

《一张照片》中记载了“苏其圣先生驾鹤西去已逾一年”。虽然不能再见先生,但先生的“半亩方塘”精神将永远伴随。今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先生“半亩方塘”的字号。翻开南宋朱熹写的著名词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彩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写这段小文过程中,我又一次得到苏老师的教诲:时刻用清澈的心灵,来欣赏无处不在的风光。时刻歌唱生命的美好,守住心中那永不枯竭的活水。

后记:为了更好的回忆,写这段小文过程中再次查阅清华园地图。发现清华园的地图已被做成三维立体的了(http://map.cic.tsinghua.edu.cn/)。我想不久的未来,三维互联网技术将帮助更多的人身临其境地游览永远的水木清华了。

2013414日于芬兰奥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