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前锋,1968年生,1986年考入清华大学精仪系,1991年毕业。大学期间开始接触漫画。2009年开始时政漫画创作,作品刊登在《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中国经营报》等媒体。2009年参加第26届艾登道昂国际漫画大赛并获奖。曾出版《生于1968•童年》《生于1968•中学》。
春天的好在于,你透过窗子望向外面的花红柳绿,就不舍得闷在屋子里,而是出门拥抱阳光、空气、花朵。而那些年在大学里一起哭过笑过淌过汗的青春,就像是一个人的春天,是生命里最灿烂的时节。
转眼间离我1986年步入清华大学已经整整30年了,30年前的情景却历历在目,并不因时间久远而淡忘。或许,青春的魅力在一个人心底是永不消逝的吧。就像看到现在刚刚入学的学弟学妹们,那一脸的朝气还是能把我带回当年的时光。
30年前,我带着一脸青涩步入清华,和来自天南海北的同学一起,感受这所悠久校园的独特气息。

它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既厚重磅礴,又亲切温柔。而更重要的,是它见证了我们的青春成长,是回忆里最色彩斑斓的一页。

从清华学堂到图书馆、天文台,这里的一草一木,乃至一栋楼宇的命名、一个美丽的传说,都曼妙而充满灵性。

清华路、学堂路是清华最主要的干道,高大茂密的树木为我们开出一条清幽美丽的校园路。

路上总有男生骑车载着女朋友轻快地驶过,一串串笑声也勾起了我们这群“大一生”对爱情最初的向往。

每个男生心里都想象过几百回“白发的先生、漂亮的女生”和一见钟情的浪漫爱情……
但在4:1甚至5:1的男女比例下,爱情就像“鬼”,听说的人多,撞见的人少。

我们班算比较幸福的,有1/3的女生,当时72个班女生比率能排进前五,据说还有1个女生的班级……可想而知在才子云集、“僧多肉少”的清华园,男生想谈个恋爱有多么不容易。
而那些幸运“脱单”的情侣,偶尔还会激动得忘乎所以……

情侣们随时随地秀恩爱的画面刺激着其他同学的视觉神经。

从教室到饭堂,甚至大名鼎鼎的闻亭,都不可避免地被接受“爱的洗礼”。

恋爱是美好的,但开学没多久,我们就明白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在清华找女朋友简直比考清华还难。

在多数人眼里,清华学生全是“学霸”,因此学霸、学渣已经不重要了,男生们在“爱情道路”上纷纷使出十八般武艺——或是大草坪上玉树临风的校园诗人,或口若悬河出口成章,或琴棋书画样样不落,或绿茵场上是健将,或舞场上出尽风头……

也有人天生好嗓音,干脆留起了文艺的长发,再抱上一把帅气的吉他,隐隐透出一股“男神”范儿。即使晚上熄了灯,也挡不住他们苦练吉他、成就“猫王再世”迷倒姑娘们的决心。

男生吉他学成后坚持不懈每晚出现在女生宿舍楼前,更洒脱一点干脆在大礼堂前的草坪上,三五成群或弹或唱,引来众人围观仰慕,也为“俘获姑娘芳心”埋下伏笔。

在强大的动力下,不少校园歌手的歌技和琴技也日臻成熟,甚至日后成为了火遍大江南北的歌手。

也有运气很好的男生,被中学女同学倒追。
班上有个男生,女朋友在上海,有一回我发现他床头整整齐齐放着一叠信封,贴好了邮票写好了女友地址。原来,他事先准备好这些信封,什么时候有感而发了就立马写信第一时间寄出,让女朋友及时感受到自己的心情——这浪漫的小举动令我们这些单身汉很是羡慕。

而我们,则只能通过在公告栏贴条找友好宿舍来认识女孩。
有学弟说,大一时他喜欢一个友好宿舍的女生,假期想打电话表白。但他家住在吉林的山坳里,只有跑到山顶才有信号,他就冒着嗖嗖的风一个人登高费劲巴列的打女孩电话,可惜,因为比较腼腆,没敢说出关键的话,女生最终也没能明白他的意思。
据说除了友好宿舍,后来清华还出现过火爆一时的水木BBS鹊桥版,也成就了不少鸳鸯。但当时的我们只能用最笨的办法——把所有可能的办法全践行一遍。
那会儿我们听说有人在英语角找到了女朋友,有段时间一个宿舍齐刷刷集体奔向英语角,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英语角不但女生少,老外也不多。

不过我们并非那么容易受挫,为了一点渺茫的“爱情火苗”,有时候甚至倾巢出动,用集体的力量来助力一对恋人,总之不放过任何一个“脱单”的机会。

像是著名的恋爱角近春园,就留下了大家追寻爱情的足迹。
现在还有美丽的情人坡,我们那会儿还没有,否则一定被我们踏过无数回了。

在我读书的80年代,学习氛围还是很浓的。搭讪美女、情侣约会,去上自习是最常用的路数。

舞会是大家眼底最有趣的活动。也因此,清华出了不少“舞林高手”,当时班主任据说还是“清华舞王”。反正在清华待上几年,除了学识的极大丰富,也熏陶了每个人的艺术细胞,唱歌跳舞都不在话下,就算实在五音不全,起码也懂得欣赏好音乐。

在那个没有网络的年代,看电影就是我们最浪漫的享受。班里发票,非常抢手,有时要跑到科学院礼堂去看,每层宿舍只有一台小电视。
有女生回忆,那时谈的男朋友是特困生,看电影对他非常奢侈,女孩主动买票又怕伤人家自尊心,所以男朋友提看电影时,女孩就说,咱们看报纸去吧。图书馆一层阅览室的环境很好,对于当时要求不高又渴望知识的我们来说,也是非常受欢迎的场所。
清华图书馆多,也出了许多伉俪佳话。据说当年钱钟书、杨绛就总在老图书馆一起看书学习,这是知识分子的约会方式,虽然简单,却很充实。

清华男生虽然由于男女比例悬殊找女朋友不容易,却在北京各大高校都有着不错的口碑。甚至有北大女生说,“每个北大少女,心里都有个清华少年”。虽然我们这群“清华少年”许多都单身度过了大学,但听到这样的话也是很欣慰的。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大学的恋情、青春的懵懂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都是纯真而美好的。
我们热爱学习,也渴望爱情。30年过去了,老同学依然常常怀念那段可爱又透着傻气的青春时光。

诗酒趁年华,学弟学妹们,如果遇到心仪的男孩女孩,鼓起勇气牵起对方的手吧;如果有梦想,也鼓起勇气,让梦想照进现实吧。
因为清华,本来就是一所实现梦想的学府。当年嘻嘻哈哈的我们,而今已在社会的各大岗位上贡献力量,而我相信,清华的学子,一代会比一代更闪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