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肖从真:怀念我的导师刘西拉教授

2023-12-25 | 肖从真(1986级土木) | 来源 公号“肖从真工作室”2023-12-22 |

刘老师名言:We do the best, you do the rest。让生命燃烧,而不是冒烟。

透过这两句话,你就能看到那个才华横溢,锋芒毕露,永不停歇的刘老师。

今早一起床发现昨晚有好几个未接电话,都是我的师弟师妹们,我就有一个不祥的预感,然后就看到微信上都在发消息,刘老师昨天傍晚走了。当时脑子是空的。

今年四月我们在西安召开全国结构设计基础与可靠性学术会议,我邀请刘老师和李杰院士一起做了顾问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他也答应来做一个报告,可临近会议我电话联系他的时候,他说身体不太舒服,不能来开会了,然后还和我谈了他对结构可靠度研究方向的一些看法,让我在这个方向上多做些工作。这居然成了我们最后一次语音的交流。前一段时间碰到几位师兄还说起听说刘老师身体不太好,等忙过这段时间去上海看看他,子欲养而亲不待啊,痛心。

1985年刘老师从美国留学回国后到清华工作,我1986年考上清华土木系,在四年级的时候选了一门结构矩阵分析,刘老师用英文给我们上课,并且结合SMIS4程序进行上机操作,把结构的受力和矩阵的操作结合起来,让人耳目一新,正是因为上了这门课,让我萌生了报刘老师研究生的想法。在五年级第一学期快结束的时候,也快到推荐研究生的时候了,我鼓足勇气给刘老师打了个电话,说我是土木系这一届的学生,想跟他读研究生,他可能是被我的勇气打动了,也没问我成绩,也没见面聊,在电话里面就同意了,一切都来得这么的简单,喜出望外。

加入刘老师课题组开始做本科毕业论文。刘老师见我还选修了力学系的双学位,就让我做力学和材料结合的一些工作,主要是水泥石微结构相关的力学分析,当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水泥石的微结构,并且抽象了其中凝胶、晶体和孔隙,自己编制了二维非线性静力分析的有限元程序,模拟受力状态下水泥石中裂缝的生成和发展的过程,那学期每周都有固定的半小时时间给刘老师汇报一周的进展,感觉压力很大,手心冒汗。

后来成功本科毕业,转入博士学习阶段。那个阶段刘老师对耐久性问题很关注,就让我做混凝土内钢筋锈蚀的课题,这对我来讲是个陌生的领域,要看很多文献,学习非土木系的知识。每周的汇报依旧,但是因为经历了本科毕业论文期间的磨练,我也能壮着胆子提出一些大胆甚至虚无缥缈的想法,刘老师一般不会一棍子把那个想法打死,甚至也会顺着那些看似不靠谱的想法和我聊开来。于是师弟师妹们就会非常崇拜地问我,师兄你是怎么做到的,难道你汇报的时候不怕吗。后来我发现,只要我们的汇报表现出了我们的思考,刘老师都能抓住其中的闪光点,引导我们做下去。刘老师的思维是非常敏捷的,而且他抓重点和提炼的能力非常强,往往我们的工作由他讲一遍就升华了很多,这让我们在遵循清华“行胜于言”校训的同时也认识到表达的重要性。

刘老师对于学术交流的态度就是认真而直率,经常在学术会上问出一些犀利的问题,让演讲者下不来台,因为他听报告听汇报从来不会偷懒,都是非常认真地听,非常认真地思考。经历了每周向刘老师汇报的我,也会非常认真地准备我的报告,斟酌每一句话,养成了严谨的学风。

毕业之后联系就少了,刘老师去了上海交大,我们师兄弟们有时候也会趁刘老师回北京聚会一下,刘老师每回都会给我们讲他们一代人的付出,讲起那首《祖国不会忘记》所表达的那一代人的心声:

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

在滚滚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

在征服宇宙的大军里,

那默默奉献的就是我,

在辉煌事业的长河里,

那永远奔腾的就是我。

不需要你认识我,

不渴望你知道我,

我把青春融进祖国的江河。

山知道我,

江河知道我,

祖国不会忘记,

不会忘记我。

还会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正是和平崛起的阶段,你们要更加努力,国家的崛起至少还需要几代人的付出。他在央视说这些话,在课堂说这些话,在我们每次的聚会也会这么说,因为这表达了他发自内心对祖国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晚辈们的期盼,这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慈祥的长者,而不是那个言辞犀利的刘老师。

我毕业时他希望我留校从事科研和教育工作,但是我更希望参与到实际工程中去,所以还是分配到了建研院,每回见到我他都会说:你们做工程要认真负责,一个科学家可以失败一辈子,只要成功一次就功成名就了,可是工程师哪怕成功了一辈子,只要失败一次就彻底完了。所以我时时要求自己对待工程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现在,我也带一些研究生,刘老师,我也在从事着您热爱的并且也希望我从事的教育工作,希望学生没有辜负您的期待。

今天,我反复回放着您率领上海校友会艺术团演唱的那首《少年》,反复默念那句Say never never give up like a fire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初心从未有改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