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红星照中国》

2010-10-18 |

作品编号:48

作者姓名:李象群

工作单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

设计说明:

此雕塑创作不仅想要表达出毛泽东伟人的形象,更要表现出他同普通人是非常亲近的,他那深邃的眼神,让观者深深感受到,在那八角帽下的脑海里正在思考着中国的明天,规划着中国的未来,意在呈现出一种人文价值。

相关新闻

  • 252021.06

    蒲明书:一生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艺术团排演《少年》侧记

    这个平均年龄为74.5岁的艺术团,少年时,投身于强国富民的“四化”建设,如今韶华已逝,心态却依然年轻。在舞台上,他们唱《少年》,神采奕奕用自己一生艰难而富有成果的求索,演绎着这首歌曲的内涵,激励新征程上追梦的少年人。

  • 012009.01

    蒋红斌、唐林涛等获“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

    12月19日,中国工业设计最高奖——第三届“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系系统工作室蒋红斌、唐林涛等教师为奥林匹克广场中心区设计的照明路灯“飞翔”获得2008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至...

  • 172013.02
  • 212024.08

    苍穹中闪耀的“中国星”

    当记者乘坐汽车攀爬上蜿蜒的盘山路,只见群山环抱着的5个银白色大圆顶错落有致,犹如星辰点缀夜空一样装点着叠翠山林,这便是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以下简称紫金山天文台)。在这里,中国科学家开创了中国现代天文学观测与研究的先河。69年前,时任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张钰哲(1919-1923清华学校高等科)和学生张家祥从茫茫星空中发现了一个特殊天体。这是中国人在中国土地上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从此,我国小行星观测和研究以...

  • 032009.02
  • 042022.07

    “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生平事迹展在中国科技馆展出

    中国科技馆7月1日向媒体发布消息说,“我愿以身许国”——喜迎二十大·王淦昌生平事迹展当天起在该馆正式展出。2022年是中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55周年,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淦昌诞辰115周年。王淦昌院士是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与开拓者,惯性约束聚变的首倡者,...

  • 132021.08

    张钰哲:永不熄灭的“中国星”

    在中国天文学史上,张钰哲曾留下诸多“第一”——成为第一个发现新的小行星并命名为“中华”的中国人;发起并组织中国第一次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的日食观测行动,并拍摄了中国境内的第一张日全食照片和第一部日全食彩色影片;发表中国第一篇论述人造卫星轨道的论文;第一次提出通过研究哈雷彗星的回归,来解决“武王伐纣”究竟发生在哪一年的历史悬案……2纪念张钰哲的邮票张钰哲(1902—1986),天文学家,中国近代天文学...

  • 012008.06

    【奥运清华人】走向世界的中国“红”——专访国际奥委会北京2008代表处首席代表李红

    李红,清华大学土木系86级校友,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土木工程系硕士,哈佛大学商学院MBA。

  • 032021.11

    中国生物化学奠基人获命名小行星——“邹承鲁星”

    浩瀚太空再新添一位以中国科学家命名的星辰——国际编号为325812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邹承鲁星”,以表彰和纪念国际著名生物化学家、近代中国生物化学奠基人之一、为中国率先实现胰岛素人工合成做出重要贡献的邹承鲁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11月2日在北京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行“邹承鲁星”命名仪式,中科院副院长周琪院士、何梁何利基金信托委员会主席朱丽...

  • 082019.05

    “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诞辰110周年纪念特展在中国科大开展

    今年是郭永怀先生诞辰110周年,中国科大博物馆举办此特展,以纪念郭永怀为国家科教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深切缅怀先生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激励青年师生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