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Anders Hammarback:瑞典“红星”闪耀中国

2013-02-17 |

Anders Hammarback,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2004级国际交换生。毕业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之后就职于麦肯锡瑞典分公司。2009年,他回到中国,担任(EF)英孚青少儿英语培训学校教务总监,并于2011年晋升为中国区总教务长。

自古英雄出少年,当学生网站Mimers Brunn (www.mimersbrunn.se) 红遍瑞典的时候,作为共同创办者之一的Anders Hammarback才年仅17岁。他曾被世界上最著名的投资银行高盛挑选作为“全球精英计划”培训的候选人,和其他来自世界各地的50个杰出少年一起,获得特别奖学金并参加高盛在纽约的培训及实习机会。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很快他又获得了在高盛伦敦办公室全职工作的机会。在很多人看来,这个年轻人已经踏上了一条金砖铺就之路。但他却做了一个谁也无法预测的决定:选择来到中国,并从此跟这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建立了不可割舍的联系。

2005年,作为瑞典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的一名在校生,Hammarback将会选择一所海外院校进行交换学习。本来他已经有了心仪的学校,但恰好几周前,清华经管学院和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成为了兄弟院校,第一次开始互派交换学生。中国日益强大的世界影响力和清华大学在中国无可比拟的领军地位吸引了许多瑞典学生的关注。Hammarback再一次在大批申请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来中国交换学习的机会。

清华MBA——改变一生的经历

“在清华经管学院交换学习的六个月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经历,甚至可以说是颠覆性的,因为他不仅仅改变了我的职业生涯,也重塑了我的人生” Hammarback说。

清华经管学院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体系,汇聚了一大批来自全世界各地的顶尖教授。开阔了Hammarback的视野和知识面,谈起学校生活,Hammarback还清晰的记得自己在课程中的付出和收获,例如《数据、模型和决策》、《人力资源管理》和《创新管理》这些课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为重要的是,因为脚踏实地的站在这片土地上,他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更加着迷于中国经济的活力和文化的深邃性。

而在清华经管学院的课堂上与高盛的“再次相遇”更坚定了Hammarback对自己来中国这个选择的判断。高盛前总裁约翰·桑顿(John Thornton)正好担任清华开设的“全球领导力”课程的讲师。他也再次被约翰·桑顿选中,和其他49人一起参加这位前高盛CEO在中国举办的“全球领导力训练计划”。这个课程引发了大家很多的思考和讨论。而且约翰·桑顿每周都会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嘉宾来到中国,和学生们一起探讨领导力方面问题。

“我参与了超过15场的研讨。这些来自全球各地的著名企业家CEO,政治领袖和知名学者跟我们一起分享了他们对中国未来影响力的看法。从这些探讨中,我得以从更深刻的视角和更宏大的全球化背景去理解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 Hammarback说。

Anders Hammarback (1) 和约翰桑顿John Thornton (2) 在清华经管学院全球领导力课程的教室里

对于Hammarback来说,另一个难以忘怀的经历是200511月他代表清华经管学院参加在德国举办的波兹·艾伦·汉密尔顿MBA案例比赛。他和他的队友从全世界的16支队伍中脱颖而出,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队伍中除了我,还有两位德国人、一位丹麦人。有趣的是,我们四个外国人代表中国参加比赛。我们有责任要表现好,当时几乎24小时夜以继日的努力。当我们最后提交了分析报告并做完陈述,都来不及庆祝胜利,我们就全都睡着了”。Hammarback笑着说。

Hammarback花了很大的努力融入中国文化,因为他相信这才是清华最让他受益的地方。他利用课外时间尽可能多和中国同学相处;他不仅访问那些他有兴趣的景点,还经常参加各种中国学生的聚会;他还加入了学院足球队,每周踢球。虽然他和队友们并没有赢得联赛的胜利,但大家都非常享受每一次比赛。

“此间乐不思蜀”

因为对中国的着迷,毕业后Hammarback并没有着急回国,他选择到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继续学习中文。

在清华,他已经参加过一些中文初级课程。然而在新的课堂上,他却一再要求老师把他分到超过他实际语言水平的B班。人生第一次,Hammarback发现自己变成了“差生”,于是他那不服输的劲头又来了,他非常努力地学习,中文水平飞速提高。

语言学习结束后,他得到了回麦肯锡瑞典分公司工作的机会,担任咨询顾问。但是中国的一切又成为他的不舍和牵挂。“我会回来的”,这是他心底的声音。

因为有过在尼日利亚实习的经验,2007年,Hammarback被安排负责尼日利亚和刚果的一个半年期电信项目。第二次到尼日利亚,他发现了饶有趣味的变化。2004年,当他第一次去尼日利亚最大的城市拉各斯,很少能看到外国人。然而,三年后,中国人和中餐馆却遍布拉各斯,原因是中国正在援助尼日利亚的基础设施建设。刚从中国离开的他很高兴看到这些变化。他经常去中餐馆吃饭以解“思乡之情”,在当地也结交了一些中国朋友。

工作一年多以后,他接手了关于一家瑞典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咨询项目并成功地为瑞士客户、麦肯锡上海的团队和北京团队之间搭建了顺畅沟通的桥梁。

Hammarback认为以咨询顾问作为职业生涯的开端是非常有益的,他可以学习到不同国家和行业的商业运作。这些项目涵盖了运营管理、营销团队效能提升、削减成本、成长战略和开拓市场等方面,每一个都会让他收获良多。但是他也发现,他无法亲身体验公司的长期规划和长远发展战略,也无法体会为一个公司持续成长而付出后所得到的胜利喜悦。

在麦肯锡工作期间,Hammarback接到了很多瑞典公司的工作邀请,希望他能代表当地公司被派往中国。最终他选择了英孚教育。在他看来,英孚成长速度快,有着光明的前景,企业文化也最适合他。经过了在瑞典、中国、伦敦的多轮激烈的面试竞争,他终于获得了全国教务总监的职位常驻上海。工作职责是负责英孚幼儿及青少年分部的利润率、服务质量、运营等领域,管理分布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的35所培训学校的350名教员。

梦回中国

Hammarback认为英语培训是个人才密集型行业,最需要强调团队的配合。他直接管理的11人团队中,成员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六个国家。为了更有效的领导团队,他不但注意尊重来自不同文化的员工,而且还认真了解每一位员工的性格特点,避免以文化定式来评判和对待员工。

Hammarback很喜欢用中文和中国人交流,包括中国的供应商、雇员和顾客。尽管很富挑战,通过这些经历,他学习了在中国运营管理之道。他渐渐能明白对方言辞背后暗含的意思和含义的细微差别,还学习了在事态进程中,何时应该确认,何时应该推动,何时应该安静的耐心等待。

让他印象深刻的一个工作体验是当他和供应商或合作伙伴谈判的时候,只要提到自己是清华的校友,人们总是难掩对他的钦佩。他感到清华在中国的影响力要超过哈佛大学在美国的影响力。很多时候,清华就是一张金色名片,帮助他打开局面、建立关系,也赢得别人的信任。

随心而动

被问及家庭教育对他个人成长的影响时,他回答,父母给了他选择自由生活的空间。他最开始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冰球运动员,并为此付出很多努力,但最后发现,自己很难沿着职业球员发展的道路走下去;后来他又对编程和网站建设产生兴趣,于是他去了理工科中学,并和同学利用业余时间创办了一家IT公司,5年后,他成功出售了已经如日中天的网站,并开始了新的职业历程;为了与自己的IT背景互补,他本科选择去美国攻读人文学科,但在创办公司的过程中,又发现自己的真正兴趣其实是在经营管理方面而不是科技研发,于是他又申请去斯德哥尔摩经管学院深造;硕士学习期间,他把大部分的假期花在美国、非洲、欧洲等地的实习上;当他发现中国才是真正吸引他的地方的时候,他又跟着内心的指引来到中国,并在这里邂逅了一个漂亮的意大利姑娘,这个姑娘日后成为了他的妻子。

Hammarback认为到现在为止,他对人生的规划一直是听从内心的声音。他相信,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全身心投入自己的激情所在,所做的事一定会提升自己的能力、丰富自己的人格,并最终收获丰富的人生。而享受当下的每一天,迎接每一次挑战比什么都有意义。

英文撰稿人:荀多多,中文翻译:刘杨MBA2012级)

转自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2113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