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下午,正值母校110周年校庆之际,“清华校友终身学习支持计划”学习日活动第24讲开讲,校友们以学习庆母校华诞。本次学习日采用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方式进行,校友们相聚在云端和教室,共享学习盛宴。清华大学党委原副书记胡显章老师应邀为校友们带来“清华的发展与精神文化”的主题报告。海内外400余名校友参与学习。

清华大学党委原副书记胡显章老师作主题报告
胡显章首先和校友们一起回忆了清华的建校历史和发展历程。1908年5月,美国退还清政府部分“庚子赔款”,用于在华培养留美预备生。在这样的背景下,1911年春清华学堂开学,辛亥革命后改称清华学校。在争取教育与学术独立的背景下,1925年成立国学研究院、大学部。1928年命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29年成立文学院、理学院和法学院。1932年建立工学院。1937年“七七事变”后,清华园被日军占领,受到严重破坏。清华被迫与北大、南开一起南迁,先在长沙设临时大学,后又南迁昆明设西南联合大学。在十分艰苦的办学条件下,以“刚毅坚卓”的精神,创造了教育奇迹。1946年清华大学回归清华园,设文、法、理、工、农五学院。1952年在全国工业化高潮中,由综合大学改为多科性工科大学,被称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改革开放后向综合性大学回归,现在已建成有 21个学院、59个系的含有工、理、文、医学、艺术的综合大学。在建设教育强国背景下,清华大学提出中长期发展目标:到2020年,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到2030年,迈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到2050年前后,成为世界顶尖大学。
2020年9月,经专家评审,清华大学已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清华始终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百年来,培养出一大批学术大师、治国栋梁和兴业之才。清华校友在各行各业不同岗位中以“为人为学,力争卓越”的精神默默奉献,为祖国、为清华赢得荣誉。新时期,清华在以往人才培养理念的基础上,形成“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育人理念,以“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创新思维、宽厚基础、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学生。近几年,清华学子在国际竞赛中展现出一流竞争力,荣获诸多奖项、取得非凡成绩。
在科学研究方面,清华秉持“顶天、立地、树人”的科学研究理念,进行国际学术最前沿的研究,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清华师生力求在科技进步和学术发展中作出重要的思想、理论和知识贡献并孕育一流创新人才。截至目前,清华在核科学技术、先进制造、建筑设计、航空航天、材料科学、脑机接口、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生命科学、量子物理等方面,已有一批科学成果进入国际领先行列。面对疫情,清华大学设立了疫情防控科技攻关应急专项,从诊、治、防三个方面全面布局,先后组织18支科研突击队,在病毒检测、抗体药物、疫苗研发等方面为抗击疫情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除清华理工科外,清华文科发展也不断取得佳绩,世界排名不断提升。

线上课堂截图
在社会服务方面,清华与28个省、市、自治区建立全面合作关系;与国内外190多家著名企业建立合作委员会;远程教育扶贫站点1000多个遍布27个省市自治区;学校科技产业和大学科技园发展迅速;各种继续教育为学习型社会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在国际影响力方面,清华影响力不断提升。清华先后倡议发起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亚洲大学联盟、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等组织。2020年,清华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主办首届世界慕课大会,发布慕课发展北京宣言。
在取得卓越成绩的同时,清华也客观地认识到自身发展的不足,不断进行文化自省,清醒认识师生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在创新文化氛围、师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原创性成果、领先学科、著名大师数量等与世界顶尖大学仍有较大差距。在新百年,清华确立了“更创新、更人文、更国际,更从容”的发展理念。
胡老师认为清华的发展不仅有赖于党的坚强领导、国家和社会的支持、优秀的师资和生源、科学的教育理念、民主的制度文化和优美的校园环境,更重要的是依靠百余年来积淀的宝贵的清华精神。清华在建校之初,就把自己的精神世界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紧紧联系在一起,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升华着精神境界,形成了明耻图强的爱国奉献精神、严谨务实的科学求真精神、海纳百川的包容会通精神和人文日新的追求卓越精神。胡老师生动地讲述着一个个清华人的动人故事,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了清华精神的浸润、传承和发扬。清华人始终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发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行胜于言”的校风、“人文日新” 的校箴以及“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在讲座的最后,胡老师勉励校友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继续继承和弘扬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代表的清华精神。
在互动环节,校友们纷纷从云端和教室就文科发展、清华精神独特之处、清华精神的传承与创新、清华发展方向等问题提问,胡老师一一细致解答。

线下课堂图片
胡显章在课后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们现有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个人素质都将受到国家社会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挑战和考验。正如习近平同志提到的,我们会遇到“本领危机”。终身学习的提出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胡老师对“清华校友终身学习支持计划”高度认可,他认为这将对校友的成长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他建议校友学习日的课程体系,一方面要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另一方面也要面向校友的学习需求。祝“清华校友终身学习支持计划”学习日活动越办越好。
课后,雨课堂中的校友们纷纷发来弹幕,对胡老师的授课和活动组织表示感谢。在教室里,2004级法学院校友张江明谈到,离开母校后,一些知识、技能和精神会随着工作慢慢淡化,参加完今天的活动,又重温清华精神,再次唤起清华记忆,这对他来说是非常受益的。另一方面,有一句话叫“百战归来再读书”,但“读书”对很多职场人来说都很“奢侈”。很高兴母校面向校友推出校友终身学习支持计划,让校友们通过参加讲座获取新知,感谢母校!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刁庆军向胡显章老师赠予活动纪念奖牌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刁庆军、副院长郭钊参加学习,刁庆军向胡显章老师赠予活动纪念奖牌。清华大学人文硕2012届校友、综合办主任李阳主持本次活动;学院在线办全程进行直播保障。

胡显章老师与工作团队合影
“清华校友学习日”系列活动由清华校友总会、教育基金会、继续教育学院、校长办公室、终身教育处共同组织并协作实施。2018年11月25日开启学习日活动首次讲座,此后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六,根据校友们的学习需求开展“专题讲座”。
2020年2月29日,第12期校友学习日首次登上“雨课堂”直播平台,这种打破空间限制,在同一时间同上一堂课的线上学习和互动方式,得到校友们的高度认可。“清华校友学习日”将持续整合优质资源,为校友提供职业发展与学业需求的支持和服务,构建一个互帮互助、终身学习的校友交流空间和氛围,期待更多校友关注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