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徐锡安:青年导师 教育伟人

2013-10-16 |

徐锡安(1968土建)

徐锡安学长,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建系。历任铁道部眉山车辆厂厂长、党委书记,铁道部工业总局副局长、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北京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新华通讯社党组副书记、副社长等职。

本文是徐锡安学长2013928日在清华大学“纪念蒋南翔诞辰100周年校友座谈会”上的讲话。

徐锡安在清华大学纪念蒋南翔诞辰100周年校友座谈会上发言 解红岩

今天我们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纪念我国著名的青年导师、革命家、教育家蒋南翔同志。蒋南翔同志对清华的众多毕业生来说,最亲切的称呼是“蒋校长”,或者是“敬爱的蒋校长”。

100年前,江苏宜兴这个历史文化名城诞生了这位未来的教育家、革命家。宜兴也是我1968年从清华毕业后第一个工作的地方,那年我是分配去到南京部队农场锻炼的。虽然太湖边很荒凉,但是凭着对宜兴的印象,平添了几分敬意,因为这是蒋校长的故乡。50年前,我有幸成了蒋校长的学生。

25年前,我在中央党校培训部中青年班学习。南翔同志刚从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的职位上退下,因病住着北京医院。524日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噩耗传来,蒋校长与世长辞,众多门生弟子不胜悲痛。那天我赶去参加了蒋校长的告别仪式,看着他的遗体,当年蒋校长的音容笑貌顿时浮在眼前。记得当天在赶往八宝山的路上,临时堵车,我们很着急怕误时间,就指着车上的车证告诉警察我们想赶去参加蒋南翔同志的告别仪式,警察很痛快地就出手相助,使我们顺利按时赶到。真是得道多助啊!那天会上有那么多的人,很多重要领导前来送别。彭真同志赶去了,后来众多中央领导都纷纷赶去了,实在感到人望所在,正是“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

10年前,在清华举行蒋南翔诞辰90周年纪念会。我刚从市委调到新华社不久,原来我在市委分管教育,在这个纪念会上,我认真做了一个发言,但怀念多于评价,对于这样一个经历丰富、功劳卓著的革命家、教育家,令后人仰止的先人,作为一个清华毕业的学生,也很难用我简单的话语来恰当地表述,好在感情还是很真诚的。

蒋校长是1932年入清华中文系的,在这里他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青年运动的领袖,写下了震撼人心的名篇:“华北之大,再也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20年后,他又回到培养他的母校,成为他的当家人。他在那风云翻腾、战火纷飞的年代学习成长,经风雨见世面,以亲身经历踏出一条成才之路。应该说,考入清华及其后二十年的生活为他日后的从教、育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无怪乎他以一部之长执掌清华时就提出“二十年后,清华毕业生要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作用”。他一生奋斗,生活简朴,从不计较个人名利。记得他奉调到校的第二天,就对广大师生表示:个人很渺小、没有太大能力,但是他有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心和上进心。他要向大家学习、共同把清华的事情办好。后来他当了14年清华的校长。14年校长生涯中,他从不脱离基层。基层出政策是他重要的理念。他使得清华大学在建设社会主义大学的道路上大步前进,为日后清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后来他担任了高教部部长,仍然一直关心清华及其广大师生,直接领导着清华。他是领导干部联系实际、联系基层的躬行者,也是当前我们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好榜样。

我是1962年考入清华的,是比蒋校长晚入学30年的后生。当时正值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国家正在落实“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在蒋南翔同志主持下,制订了相应的“高教60条”,这是后来指引高等教育调整、发展的重要文件。我们在清华期间亲身感受到路线政策带来的巨大变化。除制订文件外,更重要的是贯彻文件,是靠他(们)为代表的一代领导带头脚踏实地的工作,一心一意,同甘共苦,团结群众,共同奋斗,才战胜了天灾人祸,纠正了路线偏差,使形势转危为安,赢得了稳定发展的政治局面。在动荡的国际形势下,站稳了脚跟。当时的生活很困难,但人们意气风发,靠精神战胜了困难。清华也被人们称为“高教战线的大庆”,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在蒋校长为首的清华党委领导下,清华大学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提倡“又红又专”;号召“各按步伐、共同前进”,既尊重差别又注重方向;大力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学毛主席著作、学雷锋蔚然成风;贯彻毛主席“三好”指示,努力创造“四好”集体。我记得我参加过多种“登山队”:因材施教,文艺社团,担任过学生干部,这些培养是实实在在的,对我后来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我们班也是当时清华的“四好班”,我代表房八班与建五班一起参加过校先进班集体座谈会,至今印象深刻。“四好”目标指引我们班同学健康成长,这些都是同学们永远难以忘怀的,而且至今想起,仍欣喜留恋。虽然当时物质是匮乏的,但是同学们精神是充裕的,思想是向上的,是有理想、有信念、有抱负的。

纪念蒋校长,恰恰是因为他的很多教育思想至今想来都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当时的教育树立了我们的毕生信念,引导了我们一辈子。我们毕业时正值“文革”,是本着“四个面向”的要求走出校门的:“面向工厂、面向基层、面向边疆、面向农村”。全班36位同学没有一个人要求照顾,都表示服从分配,而且争相表示愿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这固然有大形势的约束和要求,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同学们无怨无悔,没有什么消极表示。后来的经历证明,这些同学都没有辜负蒋校长的教导。45年来全班36人都在各自岗位、多数在普通岗位上踏踏实实工作,身体力行地为人民服务,没有一个有劣迹。尽管岗位很普通,从设计院长、工程局长、公司经理,到设计师、建造师,监理师等,但都可以毫无愧色地告慰蒋校长的是,我们没有辜负他的教导和母校的培养,用接近一生的实际行动书写了一份份合格的答卷。其中五分之一已毕其终生。他们中有南京解放军工程学院的被称为“军中蒋筑英”的黄小平同学,江阴人,他因心力交瘁、心脏病突发倒在工作岗位上,那年他才刚50出头。还有几个同学也已为国奉献了一生。

学生是学校最主要的产品,学生毕业后的社会表现是教育成败的最好体现。蒋校长作为青年导师、教育伟人,名副其实。我记得1962年一入学就听了蒋校长迎新大会上的讲话,总的就是:学生要“三好”。我记得他开宗明义,第一条就讲了学习上的要求:要严格认真、学习好外语,要打好理论基础,注重基本技能训练,加强综合训练。强调通过生产劳动、实习和课程设计来培养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这样学的,后来这样做了,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第二讲了对我们政治上的要求,首先要解决好政治方向的问题,今后工作才不会走错路。他举了不少历史人物的例子:文天祥、岳飞、史可法等,还以当代的梅兰芳为例,教育我们做人要有气节。要求同学们努力又红又专,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我认为我们这一代人树立了集体主义的价值观,这是正确的。第三是要身体好,不要第一年买眼镜、第二年买痰盂、第三年买药罐、第四年买棺材,提出要健康地为祖国工作50年。当时我们每个同学锻炼都很自觉,每周都统计自己锻炼的时数,每天自觉地安排要跑多少、跳多少、引体向上多少。他的深入浅出的讲话、生动的比喻使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还细致关心同学生活,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情况,和我们座谈,还倡导办了女生食堂。

在老师的教导下,我们自觉地加以实践,班集体形成了一种较为公认的重学习、讲团结、肯吃苦的好风气,这也与我们的专业有关。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对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价值观管根本管方向。这种价值观后来管了我们几十年。六年的大学生活使大家终生受益。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同学虽然受过挫折,还依然非常怀念清华的原因。

蒋南翔同志身为校长,依然深入群众,为毕业生题词,使我们深受感动。后来我在高校担任党委书记时也学了这一招。在学生毕业时开个座谈会,搞好毕业典礼,特别是为改变一些学生毕业离校时的发泄性行为,重视并做好离校工作以很大启示。事实证明,校长简单的举动,对学生的引导是很大的,几个字可能领人一辈子。这些小事常常让同学们深受感动。这使我想起毛主席的一句话:共产党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密切联系群众。蒋校长就是这样做的,所以“文革”开始时有那么多人保他,师生中有那么多至死不渝的例子。40年后,他的学生之一胡锦涛同志也多次强调共产党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联系群众是共产党人最根本的一条”。无疑这是和他当年所受的教育分不开的。今天,我党又强调这一点,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是继承优良革命传统的表现。

南翔同志是我心目中尊敬的教育家,他出生入死的经历,从地下党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特别是他为中国青年运动所做的贡献,也是功勋卓著的。我是从哈尔滨铁路中学毕业考上清华的,这所学校原是一九四八年解放东北后我党建立的哈尔滨铁道学院附中,为解放事业和国家建设培养过许多人才。哈尔滨许多老同志现在都还记得南翔同志在当地工作时的情况。他曾经担任过哈尔滨市委宣传部长、教育局长。他十分关心青年成长,他朴实求真的精神,讲原则、不跟风的作风,都为后人做出了榜样。正如陈云同志题词,称他为“一生唯实求是,献身党的事业。”在学校他强调思想政治,讲理想信念,但不讲空话,提倡学习毛主席著作,但不搞形式主义,反对贴标签。我记得那一年他推荐我们学习徐寅生一篇讲“怎样打乒乓球”的文章,文章没有背一句语录,但充满了学习运用主席思想的精神。他反对“顶峰论”,反对强迫命令,反对随风倒。他教育清华学生要戒骄戒躁,不要卖“清华香肠”,要“使自己的票面价值低于实际价值”,我一辈子都记得这句话。而且后来在我所到之处,特别在领导岗位上我也常常讲,既告诫自己,也教育学生,“要使自己的票面价值低于实际价值”。文革当中,南翔同志在一些大是大非问题上,表现了高尚的气节,堪为清华师表。

1955年起,南翔同志在北京市担任了高校党委书记,后来又担任了市委常委、高校工委书记等。他与杨述、宋硕等同志为首都高等教育战线做出很大贡献,也为队伍建设培养和倡导了一种好作风。北京市高校党委虽然随着体制的变化,先后改为市委大学工作部、市委高校工委、市委教育工委等,但职能大体相同。我到那里工作后,确实感到队伍精干,作用很大,这和它地处全国文化中心的首都、党中央的重视、干部的配备和革命传统的继承是分不开的,所以堪为全国之首。从蒋南翔同志为代表的一批老地下党起、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培养出许多领导,如宋硕、吴子牧、彭珮云、汪家璆、陈大白同志等。从他们身上传承着老一代革命家忠诚事业、献身教育的情怀,以及讲政治、讲纪律、讲大局的高度原则性。有的人为此奋斗一生,虽遭不公待遇却始终忠贞不渝,令后来者敬佩。

我从1995年起在这个集体中生活,也受到了熏陶培养。面对新形势的教育战线,我感到这个集体所传承的理念和作风,是一代代人的心血和意志凝练而成的宝贵财富。在今天纪念他的带头人蒋南翔同志百年诞辰之际,怀念他将激励后人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不懈开拓进取,做好文化传承和创新,把他们开创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坚持、发扬、光大,使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在经历了民族解放、中华崛起后真正得以实现。

敬爱的蒋校长,我们永远怀念您!

(黄文辉 整理)

相关新闻

  • 192024.02

    永远的青年导师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102020.08
  • 262023.12

    心理学教育的导师和播种人——纪念周先庚先生诞辰120周年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032023.05

    张永红:青年节,我为导师写首诗

    4月29日清晨,雨后的天空格外晴朗,“清华建校112年 西操接力112圈”活动正在清华大学西操如火如荼地进行,同时“2023清华校友音乐马拉松”活动也在这里同步举行,用歌声为奔跑助兴。我们30名创新领军工程博士生身穿“领跑者梦之队”跑团的紫色队服,全程参与这两项活动,成为西操场上一道靓丽的风景。我作为跑团负责人和活动的组织者,既感到高兴和自豪,又因我的导师机械工程系叶佩青教授缺席而感到遗憾。领跑者梦之队去年7月...

  • 122020.08
  • 062007.11
  • 152021.03

    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 ——追忆我的导师章德安教授

    2017年3月26日是章德安老师逝世十周年纪念日,章老师1926年9月3日生,中共党员,1948年清华大学法学院政治系毕业。1954年中国人民大学马列立义研究班哲学分班毕业。历任交通大学政治课助教、讲师。1957年随学校西迁,退休前任西安交通大学法学研究员,从事法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是西安交通大学技术经济法律研究中心创始人之一,1992年退休。2007年逝世,享年81岁。为志纪念,我们选摘了部分学友追忆章德安老师的文章,追忆...

  • 032009.06
  • 012008.06

    崔彤获2007全球华人青年建筑师奖

    5月下旬,“2007全球华人青年建筑师奖”评选结果揭晓,清华校友、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中科院设计院)总建筑师崔彤获此殊荣,这是继“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质奖”、“中国建筑学会优秀建筑创作奖”等重要奖...

  • 31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