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1954届校友返校庆祝毕业60周年

2014-04-28 |

427日上午,清华大学1954届校友毕业60周年庆祝大会在蒙民伟音乐厅举行。近三百位耄耋校友重聚清华园,校长陈吉宁、副校长谢维和、原校党委书记方惠坚、原副校长解沛基和张思敬等出席了会议,活动由1954届校友刘泰主持。

清华大学1954届毕业六十周年庆祝会现场 (解红岩 摄)

1954届校友是清华大学历史上具有特殊经历的一群人,为了响应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对人才的急迫需要,他们在入学后放弃了四年本科培养改上两年的专修科,自觉地践行了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正如当年的班级诗歌所写的那样“钢铁折不断我们的意志,寒风吹不冷我们的胸膛,祖国啊,忠实儿女请你尽管吩咐……”

陈吉宁校长讲话 (解红岩 摄)

校长陈吉宁在讲话中对1954届校友为国家建设所做的贡献表示由衷的敬佩与感谢,他说,校友们身上为国奉献的精神感染了包括自己在内的一代代清华后来人。陈校长回顾了清华大学从当时适应国家建设的理工科大学发展成为今日一流的国际综合性大学的历程,介绍了学校在向研究型大学转型期间取得的学术创新成果,高质量的国际师资团队,大型产业化项目基地。陈校长希望能在学生独立思考与价值选择等培养方法上借鉴前人的经验。最后他说广大的校友是清华大学最具生命力的财富,希望校友们能够集资、集智、集力、集心,助推母校尽快走在世界一流大学的前列。

老领导解沛基出席纪念大会 (吕玮 摄)

老领导张思敬看望校友 (解红岩 摄)

返校校友在蒙民伟音乐厅前合影 (解红岩 摄)

刘泰校友主持会议 (吕玮 摄)

杨德麟作为1954届校友代表发表了讲话,她回忆了初入清华园面对国家提出的“上专科”时大家的无悔选择,校园里艰苦与热情并存的学习生活,同学之间友爱共进取得全校第一个先进集体的难忘经历。她介绍,在毕业分配时国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开始,绝大部分同学都只填写“服从分配”四个字,进入到各行各业的工程单位。从黄海之滨到天山脚下,从南海海口到北部边陲都有同学们的足迹。讲到同学们无私奉献的工作经历与“反右”的时代背景下遭受的不公待遇,年过八旬的杨德麟老人不禁潸然。她最后说,1954届校友始终难忘母校的培育,难忘师长的谆谆教诲,也难忘同窗的手足情谊。来自香港的校友宗家源以幽默风趣的话语回忆了自己跨越万里来到北京的求学经历,分享了同学们帮助他克服语言障碍学习专业知识的情谊,家境贫困的他得到同学借给的新衣服参加活动等小故事。最后,他为1954届校友毕业60周年大会献诗两首,博得全场喝彩。

杨德麟校友 (吕玮 摄)

宗家源校友发言 (解红岩 摄)

副校长谢维和总结发言 (吕玮 摄)

副校长谢维和在大会最后做了总结发言,他说到百年清华发展到今天有一条原则始终没有改变过,那就是不遗余力地为国家做贡献,世世代代的清华人也始终践行这一准则,他向牺牲个人利益以“专科生”身份对新中国建设做出贡献的1954届校友表达了崇高的敬意,也希望在座的校友平安健康,安享晚年。

会议结束后,在新清华学堂台阶上,1954届全体返校校友与学校领导合影留念。

1954届全体返校校友与学校领导合影 (解红岩 摄)

(学生记者 郭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