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温哥华清华校友会成功举办第七届职场论坛《AI与人类职业未来》

2023-12-20 | 作者:时黎卿 摄影:林曦 | 来源 温哥华校友会 |

20231216日下午,由温哥华清华校友会举办的第七届职场论坛在温哥华市中心Robson Square UBC Compus 圆满落幕。约百余名各界人士参加了本次论坛,参会者中有为数众多的年轻人。

论坛现场

本次职场论坛的初衷是探讨以下话题:Ai发展到了什么程度?人类的职业会受到何种冲击?Ai是人类的蜜糖还是砒霜?华人的子女如何在专业及职业选择上应对汹汹的来势?

本次活动共请到了四位业界大咖:UBC的王真教授、SFU的刘江川教授、资深半导体人廖彤一女士,以及连续创业者/投资人孟慧智先生。嘉宾们见解深刻,精彩纷呈。

刘江川

刘江川教授介绍了Ai的发展历史,人类智能对人工智能的启示,机器学习的方式,人工智能的模型,以及大数据、算力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决定性影响。从刘教授这里我们还知道了,在鲑鱼保护项目中使用了图像识别技术,原来鱼脸识别要难于人脸识别,因为不能强求鲑鱼正对着镜头。

王真

王真教授阐述了人工智能的分级,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展望。人们对于AI的期望是,既能减轻人类的体力劳动,又能减轻人类的脑力劳动。人类总是既要又要的。目前看来Ai似乎是脑力发育快于体力发育。出现真正脑体兼优的通用人工智能,仍然路曼曼其修远兮!所以王真教授认为在十年二十年内,人们还不用太担心Ai会大量地取代人的工作。

廖彤一

廖彤一女士站在人文的角度谈了对未来的思考。就像生物体的演化无法被控制一样,文明和科技的演化也是无法被控制的。经历了数万年的演进,人类依然扛着石器时代的大脑,渴望爱和连接,惧怕风险,还一如既往的追求增长。人类不断探索、发展科技,让人与机器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这是大势所趋。在AI引爆的新一轮产业剧变中,关注成长、风险和人的情感需求,仍然是现代人在规划生活和职业时的基本出发点。

孟慧智

孟慧智先生是技术进步派的拥趸。从互联网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已经进入万物互连的时代。孟先生认为AI对于各行各业的改变都是深远的,所以要积极地应对改变。

论坛下半场安排了分组辩论及答疑。嘉宾和辩手们分成两组,以罗奕校友为首的“未来已来”派认为,每个行业对于Ai的暴露度有差异,越是高薪的、以脑力劳动为主的、不需要太多创造性的工作,越容易被Ai取代,低薪的体力劳动和需要创造性的工作被取代的可能性较低。年轻人在选择专业和职业时应当对此有考虑。

然而以吴非为首的“未来未来”派认为,Ai的能力被夸大了,从历史上看,技术进步不一定带来失业,比如ATM机的使用,虽然减少了每个支行的银行职员的数量,但是有更多的支行出现,所以就业人数并没有减少。人的情感能力,协调能力是Ai暂时无法取代的。另外,在需要承担责任的职业,如律师、医生、建筑师、工程师,仍需要有血有肉的人来最终把关。

现场辩论

经过了学习和探讨,果然疑惑更多了。的确,现在这个Ai就像人类的熊孩子,我们还不知道怎么给这小子立规矩,所以只能看它以后会有什么不良behaviour,然后该铁拳的时候就铁拳。

值得忧虑的是人类自己,至今为止,人类也没有发展出高尚的伦理道德,人类给人工智能设置的三原则简直幼稚得像笑话。好比中学毕业的爹妈想去辅导博士的娃。问题之一是,Ai会不会以保护人类的理由,剥夺人的部分自由,比如滑雪、喝酒。

Ai这棵大树长成啥样,一看是什么样的种子,二看怎样修剪。造福还是祸害,也许取决于以谁为本,以及什么样的政治力量在管理着国家。若是以资本为本,那民众大多数都会变成无用阶级,被圈养,少数人掌控一切。若是以人为本,或可实现按需生产,才有所用,老有所养的大同社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