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徐葆耕遗作探索知识分子心灵史

2010-09-13 |

一本讲述中国功勋科学家与混血名媛曲折爱情故事以及概括中国知识分子80年心路历程的长篇小说《半个月亮 半个太阳》近日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这部小说讲述了深居北京什刹海小红门里的蓝眼睛少女耶娃先后邂逅了大学学子章一丁和卓凤之,三人情深意笃的故事。耶娃相信雪莱所云:人之所爱,需要有一个月亮、一个太阳,缺一不可。当时中国正处于黎明前的黑夜,三个风华正茂的青年并没有沉湎于个人的感情之中,而是分赴美国和法国留学深造,攻读各自的学位,决心用科学报效祖国,拯救民族。临行前他们签下三人协议,率先取得学位的男士归国后将迎娶耶娃。两个优秀的青年同时爱着耶娃,耶娃也深爱他们两人,由此,开始了三个人相伴一生的传奇般的相知、相恋、相助。全书以耶娃的女儿、从美国归来的中国女孩小恍的视角进行阐述。

  通过这一段轰轰烈烈却干净纯粹的三角恋爱,将众生百态,尤其是徐葆耕亲身经历过的中国顶级知识分子的生活还原在读者的面前。可以说,知识分子是这部小说中最主要的群体,他们是中国东西方文化冲突与融合的见证人,同时也是施行者。这些中国老一辈的知识分子的原型就来自徐葆耕过去的生活,他们中既有一身傲骨、醉心于科学研究的爱国者,亦有酸腐势利、工于心计的伪君子。徐葆耕生前曾言:中国的知识分子堪称世界一绝:不仅在亢奋于国事、钟情于民族方面享誉海外,在“窝里斗”上也颇负盛名,对于争取精神自由的“站起来的猴子”必要剿而灭之。二十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或如虎如狐,或如狗如鼠,风貌不凡,慷慨悲歌,壮丽而且滑稽。人们渴望真实而又害怕真实,知识分子尤然,越是害怕越该揭下面具看看里面的究竟。

  据该书责编吴方泽介绍,徐葆耕,1955年入清华求学,196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后没有实现“走遍高山大河的梦想”,却成为清华园里的一名教师,今年3月辞世前任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文系主任。撰有文艺理论著述《西方文学:心灵的历史》、《西方文学十五讲》、《电影讲稿》、《叩问生命的神性——俄罗斯文学启示录》和《清华学术精神》等。《半个月亮半个太阳》是其最后一部同时也是唯一一部长篇小说。

  吴方泽称,在当今世界,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是多少年来全世界作家钟爱的选题之一。然而,这个话题,在东西方文化冲突愈加明显的中国,却很少成为作家们所思考的内容。尽管也有人尝试涉猎,却终因缺少真实的生活体验,而无法写出足以传世的佳作。徐葆耕先生(笔名达江复)的呕心沥血之作《半个月亮半个太阳》的出版,可以说是填补了内地文学中此类文学作品的空缺。(朱玲)

转自 北京青年报 2010913

相关新闻

  • 282008.08
  • 262016.12

    《曹禺年谱长编》:曹禺一生心灵历程,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

    今年12月13日是曹禺逝世20周年纪念日。曹禺研究专家田本相和他的助手阿鹰编著的《曹禺年谱长编》(以下简称《长编》)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 172018.07

    知识分子费孝通

    知识分子是贯穿了费孝通一生的主题。他反复提醒自己是“五四之子”,是 “后五四时代典型的知识分子”。

  • 182010.03

    夏广志:痛悼徐葆耕老师

    内子从首尔发来邮件告:徐葆耕老师已经辞世。不胜悲痛!我访美出差前,与妻在家里谈及徐老师患上不治之症住院了,思想着是否何时以何种方式去探望他。不想,我的连续的出差旅行尚未结束,就听到这样的噩耗,真是后悔莫及,不胜扼腕!我和徐老师认识有10多年了。虽说以前在大学时期看过他写作剧本而拍摄的电影《邻居》,但对徐本人一无所知。认识他还是通过内子与他在人文学院同事的关系,当时我还在美国工作。因为我在美国的工...

  • 092020.01

    一对老知识分子的幸福生活

    爷爷名叫关靖华,出生在1927年,父母都是旅美知识分子,他成长阶段的教育深受父母影响。1948年,成绩优异的他被清华大学录取,攻读机械工程学专业。

  • 302010.03
  • 262020.05

    《我们的西南联大》:再现知识分子救亡爱国的热血岁月

    该剧通过再现西南联大的历史,彰显了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知识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讲述了一群铁骨铮铮的热血青年,不畏枪林弹雨、不惧艰难困苦,历经重重困难与考验....

  • 172008.04
  • 312023.08

    朱自清:写出自我心灵的宽度与深度

    朱自清先生是散文家、教育家和文学研究家,在人们的心目中既是一位温和文雅、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同时又是一位爱国志士。他用完美的理想人格与爱国主义精神,谱写了一首荡气回肠的现代正气歌。朱自清具有多重文化身份,他的新诗与散文创作成就斐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但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的身份常常为人们所忽视。事实上,他的《经典常谈》写得晓畅明白,系统论述了《...

  • 01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