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中科院高能所研究员高杰:做一名勇担责任的前行者

2011-07-20 |

“我最喜欢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因为它深沉旷远,更重要的是它迸发着生命的力量。”气度儒雅的高杰,近日在北京接受了《人民日报海外版》的访问,他的言语间充满了力道,令人振奋。

  志存高远

  “道宽才能载物,毅坚才可志远。国家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是使用人才,只有足够粗的柱子才能撑起巨大的重量。”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1978年,刚上完高一的高杰顺利考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在清华取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后,高杰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师从谢家麟院士。从此,高杰就像一支瞄准了靶心的离弦之箭,在专业领域里不断取得傲人成绩。

  高杰自幼心怀雄伟抱负。父亲是大学哲学老师,他很小就对哲学产生了向往。在以后的成长中,哲学始终是他的精神伙伴。

  “我要找到有力量的领域,为国家做出的贡献越大越好。”还在读中学的高杰被无线电的“力量”深深吸引。他自己动手组装、拆卸无线电元件,自制无线电接收机与发射机。渐渐地,高杰发现,无线电这个应用领域已经容不下他的志向。他要寻找“更有力量”、“最根本”的科学领域。就这样,高杰迈进了工程物理系。“比起应用物理系,我更喜欢工程物理这个系名,既有科学理论的基础,又有实实在在的‘武器’。”

  一片丹心

  “在法国近16年,我回国的想法从未间断。到了某一时刻,就不再能容忍。回来为国家做事,心理上踏实,有一种归属感和幸福感。”

  2004年底,高杰毅然放弃了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的终身研究人员职位和优厚待遇,踏上回国的路程。作为中国科学院“海外杰出人才”引进计划的人才,高杰回到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投身到祖国的大科学项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II(BEPCII)及国际直线对撞机的国际合作。

  谈起当时的选择,高杰说:“我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幸福的是,游子多年报效祖国的梦想得以实现,“在以后的国际合作中,我代表的是中国,是祖国。”幸运的是,“我获得了机会,并且有条件实现回国服务的愿望。”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已经从清华毕业20多年的高杰,依然牢牢记得清华的校训。家庭和国内教育培养了高杰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说,出国留学不仅为了学习专门技能,更为了学习他们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而促使他不断进取的精神动力就是爱国、报国。高杰常对自己的学生说:“有了精神‘永动机’,就不愁没有成果。”

  已经回到祖国怀抱的高杰,心挂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和海外学子报效祖国的愿望,建议成立“海外学人中心”,为海外留学人员在国内提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园,为他们日后回国提供帮助、创造条件。20081223,“北京海外学人中心”正式在北京揭幕成立。

  胸怀天下

  “面对现代开放的国际环境,我们更需要宽广的胸怀,拥有世界的、人类的眼光,勇于承担责任。”

  作为中国高能粒子正负电子对撞机事业的领军人物,高杰不仅立足专业为国家贡献才智,还心怀国家的发展,通过各种方式建言献策。

  “平台越大越好。这样,我就可以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高杰不仅是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的研究员,还肩负多种职责: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国致公党北京市委副主任委员和北京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

  透过办公室的窗口,高杰眼中看到的是北京的未来。2009年,高杰向北京石景山区政协、北京市人大提出在首钢工业改造区建设当代艺术园区的建议。“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文化气息都是打造出来的、积淀出来的。在一个城市的打造过程中,知识分子和艺术家应该站在一线。”

无疑,高杰是一位杰出的青年科学家。他的心中装载的是恢弘天地。谈到国际直线对撞机的全球合作时,高杰说,“它的人文价值与它的科学价值同等重要。世界就像一个天平,一边是冲突,另一边是和平,而后者离不开国际间的交流。”

(张红 李娜)

转自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1年7月1

相关新闻

  • 132009.03
  • 312014.03

    李高杰:一名清华学子的三次人生抉择

    “从清华学子到边疆卫士,从名牌大学到英雄连队,我在边陲军营找到了人生航向,实现了人生价值……”3月8日,新疆军区某团“进藏英雄先遣连”第25任连长李高....

  • 302022.08

    中科院研究员张双南:读了十几年书仍相信谣言,知识都去哪了?

    8月19日到20日,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在天津举行。20日大会举行的14个平行论坛中,有一个聚焦的是职业院校科学教育发展。刚接到论坛邀请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张双南(1979级工物)还觉得奇怪。此前,他和职业教育交集不多,没想过科学教育和职业教育也有关系。仔细琢磨后,张双南意识到,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融入科学教育,有其重要现实意义。我国要从制造大国转为制造强国,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劳动...

  • 312014.03

    李高杰:一名清华学子的三次人生抉择

    “从清华学子到边疆卫士,从名牌大学到英雄连队,我在边陲军营找到了人生航向,实现了人生价值……”3月8日,新疆军区某团“进藏英雄先遣连”第25任连长李高....

  • 122021.10

    李政道寄语中国高能物理事业:做出更多国际一流原创成果

    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得主李政道先生10月10日寄语中国高能物理事业:“我衷心祝愿祖国的高能物理事业蒸蒸日上、健康发展,中国科学家做出更多国际一流的原创性成果”。“科学巨擘天语解道——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庆贺李政道先生九十五华诞”学术报告会,当天在北京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所)举行,李政道先生在发来的书面信寄语中作上述表示。他说,“祖国...

  • 162019.08

    情牵“中国屏”——访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欧阳钟灿院士

    欧阳钟灿创造了很多“第一”:他不仅是清华大学第一位毕业理学博士,也是中国建立首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研究员。他还是中国博士后群体中成长起来的第一位院士,....

  • 132020.01

    中科院院士、汽车动力系统专家欧阳明高:科研不能跟着“利”字走

    作为我国汽车动力研究的领军人物,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在近30年的科研生涯中,始终“求新求变”“求是求美”。攻克柴油发动机电控高压喷射工程问题、开展燃料电....

  • 122021.10

    中科院院士张杰谈李政道先生:他全方面推动了中国科教事业发展

    10月10日,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举办了“庆贺李政道先生九十五华诞”学术报告会。会上,被李政道视为“忘年交”的中科院院士张杰,讲述了李政道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国科技人才培养的故事。他要打破不重视基础科学人才培养的状况1974年5月,李政道回国访问时,发现中国没有系统的高考...

  • 312024.01

    为科技赋能战斗力创新攻关——记军事科学院军事科学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白晓颖

    初冬的一天下午,伴随嘹亮的军号,军事科学院军事科学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白晓颖快步走进实验室,开始了紧张的科研攻关。曾是清华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的白晓颖,2019年来到军事科学院,成为一名军队文职人员。短短4年多的时间里,白晓颖不仅完成了从地方科研人员到军队科研工作者的转变,还推动解决了网信体系建设、数据资源治理、信息服务等领域一系列技术难题,为数据赋能部队战斗力生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 262022.09

    张文裕:建设中国自己的高能加速器

    张文裕(1910.1.9—1992.11.5),著名高能物理学家,中国宇宙线研究和高能实验物理的开创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首任所长。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世界上第一个发现μ介子的科学家。张文裕在奇特物理原子领域作出了开拓性的研究,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成和我国高能物理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张文裕(1939—1943任教西南联大物理系)抗战爆发,他向英国剑桥大学申请提前考试,回到战火纷飞的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