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为了一名援建者的生命——抢救北京援建玉树指挥部干部杨勉军纪实

2011-11-04 |

杨勉军,19718月生,清华大学1988级环境系本科生,1993年毕业。

深夜,阴沉的乌云堆积在玉树结古镇上空,压抑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已经两个多小时了,怎么还没动静!一直守候在玉树州人民医院里的藏族群众有的不停地搓着双手,焦虑地踱着步;有的眼里噙着泪水,默默诵经祈祷。

  手术室的门紧闭着,无影灯下,一场与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还在继续……

  这一夜,玉树不眠。

  意外降临:援建干部受伤了

  924日下午350分许,玉树县结古镇新寨村。

  和往常一样,灾后重建中的玉树依然是繁忙的景象。临近完成今年重建任务的最关键时刻,各路援建大军都在争分夺秒地抢夺最后的工期,道路上车辆穿梭,工地上机器轰鸣,援建职工挥汗如雨。

  此时,在新寨村嘉那玛尼石堆旁,北京援建青海玉树指挥部财务预算部干部杨勉军正在和同事、新寨建委会的同志调研经堆改建工作。紧张的工作快要结束了,大家走向停在路边的汽车,准备上车去另外一个项目点。谁也没有注意,杨勉军走在最后,谁也更不会想到,不幸就在这个时刻发生了。

  周围群众中突然的尖叫声,让同行的玉树县委常委、结古镇党委书记尼玛扎西和杨勉军的同事李英建心中一颤,回身一看,杨勉军已经倒在一辆双排货车的车轮下。

  “快,快,赶快送医院。”看到杨勉军被压在车轮下,为了不造成二次伤害,闻讯而来的20多名新寨村的藏族干部群众和援建者们,硬生生将汽车抬起,把杨勉军救了出来,紧急送往玉树州人民医院。

  尼玛扎西、李英建一面打电话报警,一面迅速向省玉树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和北京援建玉树前线指挥部领导汇报。

  100多公里外,玉树县下拉秀镇。正在查隆通电站检查工作的玉树州副州长王勇的手机响了。“王州长,我单位职工遭遇车祸,情况紧急,我正在去医院的路上,能不能联系一下州医院。”电话那头传来北京援建玉树前指副指挥长陈卫东焦急的声音。“好,好,我马上联系。”王勇立即拨通了州卫生局张琨明副局长的电话:“北京援建的同志出了车祸,请你马上联系州人民医院,务必在伤员到前做好一切救治准备。”挂掉电话,王勇吩咐,立即赶回结古镇。

  880多公里外,省城西宁。

  省委书记强卫、省长骆惠宁第一时间得知杨勉军受伤的消息,指示各有关方面全力抢救生命。强卫书记亲自指挥协调西宁机场公司和航空公司,以最快的速度把杨勉军接到西宁抢救,但此时玉树当天最后的航班已经起飞。强卫书记随即指示省卫生厅厅长马海莉:“全力以赴,想尽一切办法抢救生命!”马海莉立即通知在玉树的省医疗队,全力抢救,同时通知省人民医院院长禇以德,要求医院马上组织专家,做好远程会诊和接杨勉军来西宁抢救的一切准备。普外科、骨科、呼吸科、胸外科、重症监护室……省人民医院所有相关科室主任、专家迅速集中到一起,成立了由禇以德院长担任组长的紧急救治小组,等候着玉树随时传来的消息。

  2000多公里外,首都北京。

  "我们已经确定了北京几家医院有关科室的一流专家,可随时和他们联系。"市卫生局组织处处长武风玉拨通了北京援建玉树前指的电话,留下专家们的联系方式。几乎同一时间,市委组织部、市对口支援和经济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厅以及杨勉军所在单位接到消息。

  电波传送,将千里之外人们的心弦紧紧牵在一起。

  "快,快,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救器具、药品,最好的,马上准备好!"与此同时,玉树州人民医院内,院党委书记才荣紧张地部署急救的一切准备工作,并成立了以外科主任达松和省人民医院驻玉树医疗队队长、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安永德及业务骨干为主的急救小组。

1620分,当送杨勉军的车停在玉树州人民医院时,所有急救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十万火急:为亲人献血去

  检查迅速展开,初步诊断结果出来了:杨勉军左锁骨断裂、14根肋骨骨折、内脏出血、肺部挫伤,病情危重。

  入院半小时后,血压掉到70/50mmHg,病情在进一步恶化,随时有生命危险!

  "血,伤员需要马上输血!"刚刚赶到玉树州人民医院的北京市卫生局派驻北京援建青海玉树指挥部医疗队的医生、安贞医院心血管专家崔松意识到情况危急。补充血容量、输血、白蛋白、抗炎、抑酸保护胃肠粘膜一系列紧急措施迅速实施。

  然而,州医院条件有限,血库告急!达松、安永德、崔松三位医生的心顿时又揪了起来,"伤员内脏还在出血,况且如果手术也需要大量血液,没血怎么能行?!"气氛顿时凝重起来。

  "需要为杨勉军紧急献血!A型!"消息不胫而走,迅速在结古镇中传开。夜幕下,沥沥细雨还在不停的下着,一个个身着藏服的群众,踏着泥泞的道路,从四面八方向州人民医院汇聚,飞快的脚步,径直迈向采血车。

  44岁的文吉是玉树交警支队驾考中心的交警,累了一天的文吉刚准备休息,突然手机短信的声音响起:援建干部受伤,是A型血的,到州医院献血!一行清晰的文字映入眼睛,文吉立刻站了起来。赶快到州医院!可转眼一想,自己是B型血,顿时觉得无比遗憾。一旁的妻子扎西拉毛说:"你忘了,我是A型血啊!"文吉高兴地拉起妻子的手:"走走走,赶快去医院。"

  "听说是给北京的援建干部献血,我心里着急,他们是可亲可敬的人呀!"新寨建委会的尕玛更求得知消息,和同事在最短的时间内,来到了医院,献出了300毫升A型血。"能为建设我们新家园的人尽份微薄之力,我很高兴。"

  同一时刻,玉树州委、州政府正在召开援建单位对接会。州委负责人接到消息立刻说:"援建干部在医院生命垂危,需要A型血,在座的谁是A型血?"

  "我是A型血。"玉树州委常委、玉树县委书记吴德军说,"我去献血。"

  "我也是A型血。"副州长王秀琴紧接着说。

  同一时刻,北京援建玉树指挥部向北京各援建企业发出倡议。北京市政路桥控股集团鑫实公司的周明亮和同事曹阳、孙秋宝、李晶等很快来到医院,排在了献血队伍的最前面。

  也在同一时刻,玉树州交警支队群发短信,随后30多名干警陆续赶往医院。

  晚22时,在玉树州人民医院的板房内,自发而来的100多名干部群众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队伍的后面,还有刚刚得知消息赶来的群众不断地加入进来。考虑到高原的特殊因素,医护人员不停地劝阻年纪较大的干部群众,不要献血。而他们迟迟不肯离开,眼神中流露着对一名援建干部生命的祈福。

  "玉树的藏族群众真的太好了,我永远都忘不了这感人的场面!"望着长长的献血队伍,医生崔松的眼睛湿润了。

  血,一滴一滴,流进了杨勉军的身体。比鲜血更浓的,是玉树藏族干部群众的情。

援建者用他们的智慧、双手、汗水描绘着新玉树的希望;而藏族干部群众则用自己温暖的身躯和鲜血支撑起援建者的生命。

争分夺秒:抢时间实施手术

  结古镇,海拔近4千米,含氧量底,环境恶劣。震后的州人民医院还在重建中,缺少设施、缺少仪器,医疗条件简陋。在这种环境下,能不能进行有效的急救,所有人的心理都没底。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杨勉军赶快送到西宁抢救。

  汽车送,880多公里,肯定不行!用飞机,当天的航班已经没有了!还有一架直升机,可直升机很颠簸,必然会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而且还须在海南州中转,时间会耽误,也不现实!从杨勉军受伤的那一刻起,玉树、西宁、北京各个方面就已行动起来。

  送不出去,那就在玉树当地急救。"两个方案:一是进行保守治疗,次日乘民航班机送往西宁治疗。二是就在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玉树州政府、北京援建玉树指挥部、州医院的领导紧急开会研究。

  重症监护室里,杨勉军的内脏还在出血,生命危在旦夕。严峻的形势,让所有人都清楚,伤员等不到明天。

  手术,做还是不做?异常艰难的决定!

  "州医院缺少检测设备,脑部CT无法做,肺部损伤具体情况不详,是不是还有其他没有检测出来的问题?这里海拔高,含氧量低,手术危险性肯定大于海拔低的地方,还有医院条件简陋,缺少器材,还有……手术,容不得丝毫差错,一旦出现问题,哪怕只有万分之一,也会危及生命。"有着多年临床经验的崔松,此时的心情异常复杂。

  作为省人民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的安永德知道,如果手术,他肯定主刀。在这样的条件下,完成如此大的手术,危险性不言而喻。安永德的心头沉甸甸的。

  检查,再检查!随着手机的电波,杨勉军的每一次的病情变化,传到了省人民医院,传到了北京市医学专家。

  会诊,再会诊!随着手机的电波,一场特殊的千里会诊进行着,三地专家谨慎地分析、讨论、研究。

  "伤者入院3小时后,已输血600ml,血压110/80mmHg,心率102/分,复查腹部超声,较入院时盆腔积液由1.5ml增至4.5ml,脾周渗液由1.0ml增至1.5ml,反复查血红蛋白由入院时19mg降至10mg"崔松再次拨通北京安贞医院党委书记、普外专家伍冀湘的电话。

  "病人在短时间内出现血红蛋白严重下降,且有超声检查及腹部穿刺结果,目前腹部出血主要由脾脏严重破裂引起,在病人没有出现血压明显下降的情况下,争分夺秒尽快手术。"电话那头,伍冀湘的语气十分坚决。

  而此时,在省人民医院,院长褚以德以及普外科、胸外科、呼吸科、骨科及重症监护室专家研究着安永德电话报告的杨勉军的情况。"立即做手术,先保住生命!"安永德接到了答复。病房外,玉树州州长王玉虎也向电力部门下达了死命令:"决不能停电!"

  2326分,杨勉军的妻子同意马上手术;2329分,在西宁基地的北京援建玉树指挥部指挥刘永富通知陈卫东,代表指挥部和杨勉军的妻子,立即在手术通知书签字。

  很快,杨勉军被推进手术室。4个多小时,焦急的人们在手术室外等候着,时间仿佛已经凝滞。

"脾脏破裂,已成功摘除,进行了腹腔引流术,术中腹腔抽出3200ml血液,手术成功,伤者生命体征平稳。"25日凌晨4点,手术室外掌声雷动,守候着的玉树州、玉树县、结古镇、新寨村等单位的领导和藏族群众脸上露出了笑容。

竭尽全力:无数颗心牵挂

  929日下午,杨勉军受伤整五天,省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

  "我们代表省委、省政府和玉树群众来看你。"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强卫站在杨勉军的病床前:"听医生们说,你恢复的很好,已经能进流食了,我们很高兴。"

  对杨勉军的救治,始终牵动着强卫书记的心。24日,当听到杨勉军受伤的消息,强卫书记立即指示有关部门尽全力抢救;27日,在赴玉树检查灾后重建工作期间,强卫书记又专程向北京援建玉树指挥部的同志了解救治杨勉军的情况;29日,一上午的调研刚刚结束,强卫书记便和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王小青赶到医院看望杨勉军。

  "听说我要来看你,玉树州委、州政府的领导给我打电话,让我代表他们和玉树州的群众向你表示慰问,大家都很牵挂你,都希望你能早日康复!"

  "谢谢党和政府,谢谢大家的关心,谢谢!"杨勉军的眼睛湿润了。…… ……这五天,无数人的心随着一个援建者的心一起跳动,在雪域高原上,留下了一幕幕感人的场景。

  24日晚,北京安贞医院普外科主任梁杰雄接到北京市卫生局要求马上组建专家医疗队前往玉树的电话,而此时,他正在医院接受治疗,长期的肾结石已经让他痛苦不堪,正留有尿管准备近期做肾结石手术,听到这一情况之后,他不顾疼痛,忘记了自己也是一个病人,二话没说,表示自己可以立即动身。25日上午,梁杰雄和北京朝阳医院重症监护科主任李文雄、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外科主任王彦彬共同组成的医疗队抵达玉树,在他们之前,由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杨正平、普外科副主任叶谢智华和胸外科副主任医师杨林江组成的医疗队也已抵达玉树。马不停蹄投入救治,专家们一直会诊到晚上八点。

  同样是在24日晚,省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里异常忙碌。清理医疗通道、留出单独的重症监护病房、备好抢救器材、检测好所有救治仪器、安排最好的护士……仅一个小时,所有为第二天转运杨勉军来院救治的准备工作都已到位。随后,省卫生厅厅长马海莉和省人民医院院长褚以德亲自检查,确认万无一失后才离开。为了给伤员最好的救治,医院还准备了两台先进的呼吸机,其中一台是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无创呼吸机。

  "听说杨勉军要转到西宁治疗,我们赶快来看看他,等他的情况好一些,我们还要代表新寨村的藏族群众去西宁探望,如果需要献血,需要多少就献多少。"25日一大早,新寨村的更尕江才、多杰、典扎等再次到州医院探望,他们多么希望为求治杨勉军再出点力。

  26日上午,玉树机场,为了向西宁转送杨勉军,航班已经延误一个多小时,而机舱里,乘客没有一句抱怨。在去往机场的路上,副省长、省玉树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指挥长王令浚亲自送杨勉军,直到飞机起飞。

  真情的守护,竭尽全力的救治,终于让生命得到延续。

  "孩子才一岁多,他就到玉树参加援建工作。那么高的海拔,他已经晕倒过两次……"妻子在病床边低声地啜泣。而杨勉军依然坚定地恳求妻子:"治好伤后,我还要上玉树。"

  玉树,在她即将重生的时刻,又铭刻下一段荡气回肠的感人故事。

大爱同心,当玉树满目疮痍的时候,援建者们义无反顾走上高原;当援建者生命垂危,藏族群众毫不犹豫地献出了鲜血。山峦间、雪山下,见证着的是汉藏同胞血浓于水的民族亲情,回荡着的是一曲民族团结的颂歌。

(吴彬 莫自才 建军)

转自青海日报 20111013

相关新闻

  • 102008.09
  • 312012.08
  • 102018.04

    刘益民:一名普通基层水务工作者的自述

    作者刘益民曾任北京市平谷区水务局总工程师。

  • 042021.09

    傅麒宁:做一名有温度的医生

    傅麒宁,201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同年至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工作至今。傅麒宁不想骗人。尤其是骗他的病人。然而他却“不得不骗人”。早在他还是一名医学生的时候,一次医患沟通课上讨论一个案例:年仅25岁的年轻人不幸罹患癌症。生命将终,他的父亲要求通过截肢再延长几个月的生命。然而,病人希望能够完整地离开这个世界,却宥于父权为上的宗族信仰,难以亲自表达自己的意...

  • 112020.08
  • 262016.12

    对话池宇峰: 我想做一名通识的高效率的教育学者

    我可能不会做专门领域的学术专家,因为很多人已经在做了。我想做的是一种叫通识的高效率的教育学者。让年轻人走出校门的时候要俯瞰社会,就是这四个字:俯瞰社会....

  • 242013.10
  • 212016.09

    努力当好一名化学工程师——1972级系友富志侠学长访谈纪实

    清华大学是他人生很重要的一个转折点,也为他一路走来的工作和发展打下了很重要的基础,培养了使他终生受益的理念和学习习惯。学长不无自豪地感慨道“并不是清华....

  • 312012.03

    张泽石:一名志愿军战俘的三十年追问

    在经历了27个月的战俘生活之后,回到祖国的志愿军军人张泽石,又成为了“叛徒”。1980年被平反之后,他用了30多年去寻找历史的真相和“他们”的声音。1952年6月,志愿军战俘张泽石作为“朝中战俘代表大会的代表”被押至美军在巨济岛上的“最高监狱”,刚被一阵拳打过、又被高压龙头喷射出来的凉水压倒在地,他发着高烧,心中又一次发誓,“只要我能活着出去,一定要把你们的罪恶公诸于世!”张泽石所说的“你们”,是以美军为首...

  • 262022.09

    宋慰祖:一名工科生的历史人文情结

    我是一名典型的工科男。1979年考入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湿法冶金与核化工专业。大学五年61门课程都是与物质结构、量子化学、萃取技术相关的理工课程,唯一的文科课程就是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了。但我的骨子里却是一名文史爱好者,大部分课余时间我都用来阅读小说和踏勘文物古迹。下面这张照片就是1981年五四青年节那天,作为班级团支部书记的我,带领班上的同学到八达岭长城探访时留下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