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记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海试现场指挥部副总指挥崔维成

2012-08-31 |

永远做第一个下潜者

612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现场指挥部公布第一次下潜的试航员名单,没有意外,年届半百的崔维成名列其中。

“这应该是我第七次或者第八次下潜。”当记者问及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海试现场指挥部副总指挥崔维成下潜次数时,他竟然无法给出精确数字,“记住这个数字没什么特别意义。”

1000米,3000米,5000米,直至今年的7000米,每到一个新海区,崔维成都是第一次下潜的三名试航员之一。

“海洋装备行业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每到一个新深度,总设计师要首先试用,重在表明一种态度,设备是安全的,即使有风险也是敢担当的。以前业内有总设计师在潜水器海试时不肯下去,成为被人诟病的一个问题。”2009年,南海1000米海试时,有试航员对下潜存在恐惧心理,崔维成当时提出:“每到一个地方自己先下去,所有海试的安全责任由设计师团队来承担,而不是未来的职业潜航员承担。”

2002年,崔维成被中国大洋协会任命为我国863计划重点项目——大深度载人潜水器本体系统第一副总设计师,是载人潜水器总体与集成子课题负责人,五年的技术攻关,他参与了从方案设计到初步设计,再到详细设计的过程。

“您学的什么专业?”崔维成微微一笑,“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此非虚言,这些年,他一直在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不断变更着自己的专业和研究方向。

1986年,崔维成从清华大学固体力学专业毕业后来到中船重工702所,随后选派留学英国,因为拿的是英方奖学金,被安排的专业不是他自己所选择的,在土木系完成博士学位后,因为导师没有项目支持他继续往“广义概率论”方向研究,他就在航空系搞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

1993年初,正当崔维成在国外的事业风生水起时,国内单位的一纸召唤悄然而至。

“我来自黄海边的农家,自小饮着长江水;是祖国养育了我,祖国现在需要我。”怀着这样的感恩之心,没有造船知识背景的崔维成回到702所。

船舶结构力学刚刚熟悉后,1999年崔维成作为首批长江学者被调到上海交通大学,学院希望他领衔去争取“超大型浮体的水动力特性研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他又转到了流固耦合的水弹性力学领域。

2002年,由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总体与集成项目要求,崔维成回到702所,由于缺乏载人潜水器的专业背景,他一直坚持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开始学习水下工程知识。

“向阳红09”船206房间,是崔维成在船上的房间兼卧室。住在隔壁的记者每次路过崔维成的房间,总是看见他对着电脑伏案工作。

“您又加班了?”他的答复经常是:“这是我的正常上班。”每周7天,每天10小时工作已经成为他的日常生活。

在“向阳红09”船上,崔维成的一句名言是:“只要心不动,船就不动。”要抵抗晕船,最有效的方法是让自己忙起来,集中心念于工作而不要让心随身体而晃动。

7000米级海试期间,崔维成的另一重身份是海试大学的教务主任。海试大学是海试期间开办的夜校,内容包罗万象。

在这里,大家私底下有“两怕”:一怕《海试快报》总编辑陆会胜催稿,二怕被崔维成逼着讲课。自63日出发以来,海试大学已开办了近十期,基本一天一课。

说是怕,其实更是敬畏崔维成对工作的认真劲儿。

“凡是我要求别人做的,我自己一定要首先做到;我自己做不到的,我没有资格要求别人。”这么些年,他一直以这种“以身示范”的教育方式来逐步影响别人。特别是在“蛟龙”号研制和海试的过程中,每次项目评审,他都会邀请在行业内严格出了名的专家,保证每一个重要技术节点的严格把关,进而保证了“蛟龙”号的质量和性能。

记者问崔维成,涉猎了这么多领域,最喜欢哪个专业时,他几乎脱口而出,哲学。在给学生讲座时,他经常讲的是“哲学与人生”之类的题目,希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树立远大理想。

“对于学习和使用科学的科学家来说,第一堂课不是学习科学,而是要讲清楚为什么要学习科学。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中,这一方面似乎非常的薄弱。”这些年,崔维成一直在思考科学和科学精神的内涵。

在他看来,一个没有科学精神的科技工作者,即使智商再高也成不了伟大的科学家。科学精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敢于质疑权威,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对错并不重要,通过反复的辩论,总是会越来越清楚的。”他说。

(陈瑜)

崔维成,198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现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O二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方面的科研和教育工作。他是我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首批人选和“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获“船舶总公司优秀青年”“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央企业优秀归国留学人员”“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

转自《科技日报》2012615

相关新闻

  • 102017.10

    崔维成:万米海底追梦人

    “一个人的理想抱负,一定要落到实处。”20多年与深海科技结缘,崔维成将为国家早日研制出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视为人生的一个阶段目标,“我只想这件事该不该做....

  • 072016.11

    深渊科学家崔维成:2020年将挑战万米载人深潜

    11月6日,2016年腾讯WE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太空探索、深渊科学、基因编辑、AR等领域的多位科学家参加大会并发表主题演讲。曾任“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 222021.08

    嫦娥五号探测器总指挥、总设计师杨孟飞三十余年如一日——向着星辰大海持续进发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成功。这是人类探月60余年来中国人的又一创举,也是时隔44年再次从月球带回月壤。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探月工程三期探测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杨孟飞院士来说,巨大的喜悦完全驱散了困意……嫦娥五号飞控任务20多天...

  • 042011.11

    为了一名援建者的生命——抢救北京援建玉树指挥部干部杨勉军纪实

    为了一名援建者的生命——抢救北京援建玉树指挥部干部杨勉军纪实

  • 302022.06

    彩插:水利系70周年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082017.11

    万米深潜追梦人

    “我对2020年让中国潜水器开进极限深渊充满信心,届时,中国将成为第一个研制出万米级全海深作业型潜水器的国家。”近日,崔维成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 082016.07

    崔维成:潜向深海11000米

    “现在我作的努力只是个人的努力,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作用很小。如果想要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就需要更多的个人加入其中。现在我能做的就是示范作用。我希望科技....

  • 302022.06

    彩插:电子系70周年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012008.08

    2008年招生录取人数达7000余人

    2008年,清华大学共录取新生7013人(不含港澳台生及留学生)。

  • 162021.06

    回忆70年前的学生生活

    我今年93岁了,现在侨居于美国西雅图。1987年,我在河北工业大学离休,之前是该校自动化系教授。我于1947年9月考入电机系,至今已有74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