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文一波:“绿金”玩家

2011-11-21 |

文一波毕业于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涉足环保领域属于“专业对口”,但是,他个人并不以技术型领导人见称,业内更熟悉的是其对于资本手段的娴熟运用。

  文一波的创业始于1993年,在化工部任职的他禁不起两个同学的怂恿,半推半就同意下海,创业艰难,起始资金从100万变成了40万,同学没能熬住亏损,一走了之,他自己留了下来,选择了轻车熟路的污水处理做突破口,从辽宁锦州一个啤酒厂废水处理项目做起,开始“绿金”征程。

  当时,一般环保类企业多以项目导向,多数公司的存续周期不过35年。桑德之所以崛起,相当程度上1999年向BOT(建设—运营—移交)模式的转型。彼时,桑德在污水处理的技术设计服务、工程承建等业务上已经积累一定资本,但是,单纯EPC(设计—采购—施工)模式无法进入市政污水处理领域,后者是颇具想象力的市场。

  1999年,文一波大胆提出了“中华碧水计划”,其主旨是市场化运作污水处理项目,向政府争取特许经营权,由企业承建并运营一定时限,通常为30-50年,其间靠收取企业排污费营收。模式的关键之处在于财务杠杆的运用,一般占项目投资30%-40%左右的注册资本金来自桑德,其他资金项目本身可成立项目公司,然后凭借项目本身的现金流向银行寻求贷款。“只要项目选得好,金融机构都很看好,三四个亿资金就能做十个亿的生意。”文一波说。

  可是,民营资本进入市政污水处理领域,此前没有先例,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普遍由政府出资(或由政府出面借款或贷款)建设,再由隶属于政府的事业单位负责运营。1999年到2000年,文一波用了600多天与北京市政府磨合,进行艰难的政策探路,直到200012月,北京市肖家河、通州区卫星城两个市政污水处理的BOT项目才告批复,成为民营企业投资兴建市政污水治理项目的首例。

  “桑德用BOT的方式激活了整个污水处理市场,企业也迅速成长,但是,投资环保的基础设施需要大量的资金,对接资本市场格外重要。”文一波如是解释了商业模式与资本运作的关系。

  如今,文一波坐拥两家上市公司以固废处理为主业的桑德环境(000826.SZ)、以综合供水和污水处理解决方案为主业的桑德国际(00967.HKE6E.SI),两家市值合计超过150亿元人民币,且产业链已经贯通,业务集合技术咨询、工程设计、设备开发制造、工程实施、项目运营服务为一,在全国投资建设自来水厂(公司)、污水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工业废弃物处理厂近60个。

“十二五”期间预计环保投资将达3万亿元,在已有产业版图的基础上,文一波有着更大的野心,“通过并购发展产业链,拓宽业务面,从一般的制造业,工程业,到运营服务业,向综合的环境服务提供商转型”桑德环境2010年报如是写道。

(陈晓平)

转自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11118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