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文一波 率性闯荡 勇于担当

2007-10-23 |

——记北京桑德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文一波

文一波 北京桑德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会长,中国惟一登上福布斯2006富豪榜的专门从事水污染治理的环保企业家。 其创建的桑德集团先后被列为国家环保总局认定的环保骨干企业、北京市政府重点扶持的高科技企业,是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连年被评为国家级中关村科技开发试验区50强企业、中国十大最有影响力水务企业。

200775下午,我们来到位于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的北京桑德环保集团驻地,采访了桑德集团总裁、清华大学1987级(研)校友文一波。

偌大的办公室里,文一波独辟了一个小隔间作为自己的工作之所。直到我们进门,他还在自己的小隔间里埋头做事。眼前的文一波虽已入中年,却依然清瘦,一个多小时的采访让我们体味了什么是“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这个“伊”,在文一波的字典中不是什么美女,而是他为之奋斗不止的环保事业。就在采访的前不久,他又当选为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的首届会长。这意味着在打理好桑德的同时,他还肩负着整个环境服务业发展的重担。

有人说,额头饱满的人聪明。这句话用在文一波身上一点不假。这个额头饱满的中年人似乎一直都有用不完的智慧:学生时代独揽项目;工作稳定之时选择创业;以一己之力发起“中华碧水计划”;在国内率先实行“BOT”经营模式,后被水务行业群起效仿。谁也猜想不到,他的下一步,会是怎样惊人的举动。

一个人的谈判

文一波1965年出生在山青水秀的湖南湘潭,18岁的时候考进兰州铁道学院环境工程系。四年之后,他如愿以偿地走进了清华园,攻读环境工程专业的硕士学位。更为幸运的是,他被分到了环境科学界的著名学者钱易教授的门下。第一次导师见面会上,钱易老师要求她的在座学生,将来准备科研课题的时候,一定要站在比较高的角度上选题,不要跟在后面做一些低水平的简单重复的工作。老师的学术风格,一直被文一波奉为标杆,并且深深影响了这位志存高远的青年学子。

求学清华且出师名门,文一波参与科研课题的机会很多,但他却对许多课题都“不感冒”,原因是“那些课题很多人已经做了很深入的工作,没有挑战性”。这种态度难免会给人恃才傲物之感,但是文一波却坚持自己的原则。直至遇到鞍山钢铁厂的焦化废水项目,他的主动性才终于被激发出来。“当时焦化废水是国际难题,我们国家也攻关了很长时间。我个人对这种项目也比较感兴趣,于是就主动争取了。”

当时与鞍钢的合作谈判,文一波独力承担。很难想象一个二年级的研究生有如此充足的信心,他却说:“重要的不是我有没有信心,而是我要给他们信心。”谈判桌上,他敏锐的思维、清晰的表达以及对于课题技术难点的准确判断,使鞍钢——这个已经拥有40万职工和强大环境科研团队的大型企业,最终接受了这个“初出茅庐”的清华小伙子。文一波坦言,在学校的时候他对鞍钢的情况并不了解,直到谈判之行才有所接触。但是在谈判桌上,他的把握却已经有了八成之多。前后对比所反映出的是文一波快速学习、快速反应的超强能力,而他把这一切归功于清华的培养。

鞍钢焦化废水处理项目成果显著,文一波一时声名远播,以至于宝山钢铁厂在闻讯之后,竟派专人来邀请这位清华学生。原来,宝钢的废水处理也存在同样问题。当时宝钢采用的是日本的环保技术,但仍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为了邀请文一波,他们先是找到学校,在得知文一波还在鞍钢做项目后,又辗转追到了鞍钢。文一波成了炙手可热的环保英才。

鞍钢和宝钢的两个焦化废水处理项目,文一波均担任课题组长,这使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方面,自己还是学生,毫无经验可言;另一方面,作为清华大学的代表,做出的结果一定要能体现出清华的水平。而后者,是文一波最在意的。为了清华的荣耀,他带领课题组的人员日夜奋战,最终两个项目都获得了冶金部的成果奖。文一波为自己的清华求学生涯画上了一个完满句号,也为自己的青春写下了最为酣畅淋漓的一笔。

最怕电话铃响起

1989年,文一波被分配到了化工部规划设计院工作,这个单位主要负责资金在2亿元以上的大型化工项目审批工作。对于这样的工作,许多人心向往之,而文一波却不安于此。“趁着年轻,还是要闯一闯”,1993年,他毅然辞职。

拿着筹集的28万元现金以及北京市乡镇企业局下面的一个全民制企业给他投资的一辆车,文一波开始了创业之路。1994年,北京桑德环境技术发展公司成立,文一波终于为自己搭建起了一个实现梦想的舞台。

但是,创业之路是艰辛的。文一波发现,桑德的发展与他最初的美好设想大相径庭。原本以为只要技术好、产品好,就能在市场上立住脚,但他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市场对一个新事物需要一个漫长的接受过程。28万元起步资金很快告罄,桑德挣扎在生死存亡的边缘。“当时桑德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生存问题,”文一波对此毫不讳言,“我天天都在考虑企业能不能活下去,怎样活下去”。他说当时最怕自己的电话铃响起,“电话铃一响,就肯定有问题找你,要么是内部问题,要么是外部问题,整天提心吊胆。”

市场开拓举步维艰,企业管理也毫无经验,桑德被拖到了生死线上。尽管如此,文一波却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不言放弃。因为他很清楚桑德的路该怎样走:“创业的时候,尤其是白手起家的时候,企业无所倚重,就只能凭借自身过硬的本领寻找突破口。他人所长并不是桑德的目标,我们要另辟蹊径,做别人想做但不愿做或不能做,抑或暂时没有想到的东西。”

凭着坚韧的毅力、过硬的技术以及良好的信誉,桑德终于起死回生。由做好一个订单到迎来更多订单,桑德把握住了市场给予的每次机会,走上了良性循环的道路。现在虽已是身家数亿的福布斯富豪,但文一波始终忘不了是当初的坚持给予了桑德一个渐入佳境的生命状态,以至于在被问到对有志于创业的校友有何寄言时,他仍用“坚持”二字作答:“有的时候就差那么一小步,如果放弃就会一无所有,但如果再坚持一下,也许就会柳暗花明。”

孤独的先行者

环保行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它的发展与政府的政策决策有着密切联系。如果想在这一行业生存下去,就必须努力适应政府的环保政策决策。但除此之外,文一波对环保企业与环保政策之间的关系还有另一层理解,那就是当环保政策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时候,一个好的企业要有能力影响这些政策。“桑德”是英文单词“sound”的音译,意即“声音”。不知文一波在为公司取名之时是不是取“希望桑德在环保行业掷地有声”之意,但后来的文一波确实在环保界呼喊出了自己的声音。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北京的城市污水处理率只在10%左右,有人说是资金问题,有人说是技术问题,但文一波却认为是政策问题。“当时国家对于城市污水处理的投资很高,但是却有很多无谓的浪费。从技术角度来讲,我们证明可以实现资金的大量节约。而且当时中国的储蓄存款是10万亿元人民币,可见并不缺钱。但是从政策来讲,同时拥有资金和技术的民营企业却进入不了环保领域。于是我们就想,能不能把城市污水处理这项纯公益事业变成可以投资并有收益的项目,就像修高速公路一样,路建好后可以向过往车辆收费。”

1999年,文一波创造性地发起“中华碧水计划”,即桑德以BOT(即BuildOperateTransfer,意为建设—经营—移交,承担项目的投资者在特许经营期内自主筹资、经营、自享收益、自担风险,经营期满后停止经营,全部设施完好、无偿地移交政府管理。这样既可以为企业赢利,又可以使项目达到社会公益的要求,是一种“一箭双雕”的环保经营模式。)形式在全国修建污水处理厂,力争在5年内将全国市政污水达标率从不足10%提升到50%以上。

计划提出以后,许多人认为文一波太狂妄,想以一己之力解放全中国实在是天方夜谭。但是文一波对此毫不理会,他说:“为了桑德以及整个环保行业的生存发展,我必须站出来说话,让政府听到我的声音,让更多的人认识、思考这些问题。”2000年“两会”期间,文一波在《经济日报》用两个整版刊登了《一个中国公民的环保建议——城市污水的全面解决方案》,全面介绍了“中华碧水计划”。这份建议引起了当时的建设部部长俞正声以及许多与会代表的注意和讨论。通过多方呼吁、奔走,200011月,文一波如愿以偿,在北京肖家河污水处理项目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是中国第一个民营资本投资兴建的市政污水治理项目。虽然桑德以身试水,城市污水处理领域却依然一片沉寂,其他环保企业并没有跟进,桑德成为孤独的先行者。

但是事情在两年之后有了革命性的转机:BOT模式全面爆发,许多企业纷纷效仿。几年之后,全国BOT的投资量远远超过了“中华碧水计划”。文一波对此表现出的是一种波澜不惊与胸有成竹,好像在两年前他就预见到了似的:“这两年,企业和政府也都在思考,最终他们发现BOT模式是有益的、可行的,这也是我所坚信的。‘中华碧水计划’虽然没有以桑德一己之力实现,但是最终由全社会实现了。”

由于文一波敢说话,敢说真话,所以经常被环保总局和发改委等部门请去为国家节能减排建言献策。虽然要在本已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添上这些义务的社会工作,文一波却乐此不疲,并向各界环保人士呼吁:“环境问题的解决以及环保产业的发展,需要的不只是一个桑德,而是一个群体。现在许多环保企业都已经发展起来了,他们在发展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思考,希望他们能把这些思考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一起为国家分忧。”他把这种分享看作是一个环保人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环保要靠市场化

太湖蓝藻爆发,滇池治理收效甚微,一系列环保事件在2007年突袭而来,并由此触发了“第四次环保风暴”。在文一波看来,这与环保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不够有着密切联系,他曾跟发改委的领导半开玩笑地说:“如果把国家节能减排的任务交给我们桑德执行,我们会用市场化的方式圆满完成,不需要政府参与。”因为他一直坚信,市场化是解决中国环境问题的惟一解决方案,而民营企业又是市场的主流力量。

目前中国环保项目运营的市场环境不容乐观,文一波在接受《中国环境报》采访时曾将其概括为三点:恶性竞争、国企问题以及溢价出让。一些超大型项目的投标价低得甚至连财务费用都不够;国企利用长期垄断的资源,以溢价或低价来拿项目;以高于项目资产价值若干倍的价格收购项目,而高价的费用负担转给了支付污水处理费、垃圾处理费的广大市民和企业。这些问题都严重地扰乱了市场秩序。

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要尽快规范市场环境,纠正不健康的市场因素之外,还要大量引入具有投资、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综合操作能力的非公有制企业。因为民营企业是最具活力、最能代表市场化方向的。文一波始终这样认为。他说,目前的工业污染控制领域,民营企业已经占据市场份额的90%;而在市政领域,国企仍占主流,民营企业只是补充,这说明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从社会总体来看,社会要想达到平衡与和谐,环境投入就必须达到一定比例。在环保行业成熟的国家,环境投入一般要占到国家总投入的2%3%,而目前我国则仅为1%,这说明我国环保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过程中,协助政府最大限度地解决环境问题。”

2007612,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成立大会,文一波当选为商会首届会长。做为首届会长,文一波能否担负起引导环保行业健康发展、协助配合政府科学监管、规范行业竞争、保障行业权益的职责,所有人都在拭目以待。而这位率性而为、勇于担当的清华人,用他十几年书写的环保答卷给予了我们足够的承诺,我们有理由相信,文一波会做得更好!

(原载《清华人》2007年第四期 作者 张爱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