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许钟麟:76岁老人的创新情结

2011-12-23 |

201163日,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会议厅里,正在召开 “生物安全实验室用无破损在线扫描检漏排风装置的研究”科技成果验收会。

与会的国内外专家对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是目前“世界上这个领域最新的成果”。该成果可实现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相关国际标准要求的高效空气过滤装置原位检漏;通过手动或自动扫描系统对排风高效过滤装置内采样头离线控制,实现对目标的“密封、隔离、逐点”扫描,确保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排风都经过过滤而无泄露,为人员和环境的安全提供保障。该项技术为国内外首创,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通过国际PCT程序申请了欧洲和美国专利。

此项成果的带头人就是已经76岁但一直工作在科研第一线的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第五届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得者许钟麟。

在国内有些人只要看到是外国公司的样本,就予放行,而且国外并无生物安全实验室点扫描检漏的理想产品的情况下,许钟麟决心“创新”,用他的话说,是用“一点就破”的办法完成国外还没有的这种点扫描装置,申请外国专利是为了证明“中国也有新东西”。

许钟麟在2004年院士评选中,虽然以微弱的劣势,未能最后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但却和另外13位院士一道获得了第五届中国光华工程科技奖。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之后的六年多时间中,他又获得了3项国内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和欧美专利,获得部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协会特别贡献奖2项。4项成果被鉴定为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外首创。此期间又著书两本,编著书一本,主编书一本。出版少儿科普读物《趣味科学》,该书已列入中小学图书馆工程采购名单。

多年来,许钟麟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地扑在事业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成为我国空气净化领域的开拓者和先行者,成为该领域的一代大师。

1959年,他毕业于清华大学供热供燃气及通风专业,1962年研究生毕业于同济大学采暖通风专业。工作后挑起了净化室副主任的担子,他需要对高效过滤器、洁净度级别、洁净室等都要从头学习。“空气洁净技术”是他面前的一道难关。在那攻关的日日夜夜里,许钟麟和同事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许钟麟认为,对待外国的东西要学习但绝不迷信,只有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才能不断创新,最终获得成功。

许钟麟的理论创新的贡献就是为我国建立了完整的空气洁净技术理论体系。若干概念在国际上也是第一次提出,都反映在他的《空气洁净技术原理》等12本著作中。台湾胡石政教授撰文高度评价并详细介绍他的新观念、新原理。他创立的原理也成为他自己创新成果的理论基础。

许钟麟的事业在不断前进,他推出了一项项发明专利。针对洁净技术和工程中的理论和应用问题,“提出了大量领先于当时国外研究与工程水平的创新成果。”(中国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奖评语)

许钟麟老否?许钟麟老矣!但许钟麟的创新精神却永葆青春!(刘伟)

转自科技日报 20111222

相关新闻

  • 092009.04
  • 252008.08

    许钟麟校友获“第五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许钟麟,195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供热供燃气及通风专业

  • 172020.08

    2017年 第03期, 复76辑

    2017年 第03期, 复76辑

  • 252021.04

    精仪系召开1976级校友座谈会

    4月25日上午,精仪系1976级校友座谈会在9003大楼402会议室召开。

  • 182020.08

    2017年 第07.8期, 总第76期

    2017年 第07.8期, 总第76

  • 022021.12

    “一二•一”运动四烈士牺牲76周年悼念仪式在西南联大旧址举行

    1945年爆发的“一二·一”运动是继“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学生爱国民主运动,它培养和锻炼了一批民主运动的骨干,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它与人民军队的自卫反击战紧密配合,使坚持内战政策的国民党反动派在政治上陷于被动,是中国青年运动史上的第三座里程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二·一”运动爆发76周年之际,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西南联大旧址重要指示精...

  • 042022.03

    沈从文1976年的苏州之行

    1976年8月间,唐山大地震造成难以料想的破坏,也给整个中国带来了不祥的预兆。沈从文先生刚从“五·七”干校回到北京,开始从事中国服饰史的研究。北京到处是闷热的防震棚,人心惶惶,日子很不好过。沈从文得到的防震棚,矮小得连搭张床铺都不够,晚上只能蜷曲在藤椅里睡觉。夫人张兆和思忖再三,决定与沈从文先生携孙女沈红,到苏州九如巷娘家兄弟“小五哥”张寰和家暂住,于是有了长达五个月的苏州之行。这段特殊的行程,成为...

  • 132020.08

    1976

    土木系1976级同学毕业30年返校和朱金铨老师重逢(2010)。1977年3月,1976级近2000名新学员入学。

  • 122020.08
  • 072021.05

    航院召开工程力学系1976级毕业40周年校友座谈会

    2021年4月25日下午,清华大学1976级工程力学系校友在蒙民伟科技大楼北楼N-414会议室召开返校座谈会。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主任陈常青老师主持会议,12名1976级校友出席座谈会。陈常青老师首先对校友们的返校表示热烈欢迎,随后介绍了航天航空学院的历史沿革并向各位老学长介绍了学院近期的发展情况。陈老师介绍到,工程力学系发展到现在已经拥有了实力雄厚的师资力量以及有很强竞争力的科研实力。郑泉水院士团队的结构超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