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我认识的许钟麟

2009-04-09 |

许钟麟,1935年出生于安徽省歙县。195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供热供燃气及通风专业,同年考取同济大学采暖通风专业研究生,1962年研究生毕业。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研究员。

  2008年国庆节前夕,有客自北京来。他送我刚刚出版的新书《趣味科学》。这是一本图文并茂、趣味盎然的科普新书,封面上印着:“未来科学家启蒙”、“青少年成长为科学家的直通车”、“看科学书,当科学家!”

  作者许钟麟是中国空气洁净技术与工程专家。他告诉我,这一回,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他的学术专著《洁净室及其受控环境设计》,同时也出版了他的这本科普新书,可谓“科研科普双肩挑”。

  屈指算来,我跟许钟麟教授是第三次握手。最初,我只知道他的笔名“路明”。说来话长,那是在1961年“六一”节,当《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上市的时候,作者排名的顺序是按照写的多寡排列。当时《十万个为什么》五册一套。我的名字在第二册(化学)和第四册(农业)排在笫一名,而第一册(物理)作者中的第一名是路明。

  从此,我注意起路明这名字。我常在《中国青年》、《解放日报》、《文汇报》上见到署名路明的科学小品,印象深刻的有《勇敢的红光》﹑《云儿小传》﹑《石头记》﹑《做大自然的有心人》等。

  随着“文革”的临近,路明这名字在报刊上消失了。从此,我再也没有见到他的科学小品。

  在“文革”结束之后,19798月在北京的中国科普作协代表大会上,一位名叫许钟麟的工程师特地找我,跟我紧紧握手。经他自我介绍,我才明白,他就是路明——他当年发表科学小品,署笔名路明。这是我与许钟麟第一次握手。他年长我五岁。祖籍安徽歙县,1935年出生于江苏。195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在写《十万个为什么》的时候,我是北京大学化学系的学生,他则是上海同济大学机电系的研究生。

  除了《十万个为什么》把我们联系在一起之外,我们还有一位共同的老师——《十万个为什么》编辑曹燕芳。

  我是在19岁的时候给少年儿童出版社投寄了科学小品集,落在曹燕芳手中。她不仅迅速出版了我的平生第一本书,并因此看中了我,约我为《十万个为什么》撰稿。曹燕芳是怎样发现许钟麟的呢?当时,她在《人民日报》上读到署名路明的物理小品,非常喜欢,就约这位年轻人参加《十万个为什么》物理分册的写作。

  我们都很感激曹燕芳,能够把编写《十万个为什么》的重任,压在我们两个年轻人身上——当时,我20岁,许钟麟25岁。

  由于许钟麟后来一直做工程技术工作,没有再写科学小品,所以那一回在北京相见之后,就多年没有联系。2005510,我接到同济大学出版社原副社长吴味隆教授的电话,说是许钟麟来到上海。我当即通过他约许钟麟翌日一起看望曹燕芳。那天,许钟麟和吴味隆来我家,这是我与许钟麟的第二次握手。时间过得真快,这次相见,许钟麟已经是古稀老人。不过,他的身体很不错,居然每天照常去上班。我们一起到曹燕芳老师家拜访,感谢她当年对我们的提携。

  许钟麟从事科学技术工作多年,已经是中国首屈一指的空气洁净技术与工程专家。关于他的介绍是这样的:“我国洁净技术理论奠基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气调节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洁净技术学会空气专业委员会副主委。”200464他荣获中国“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奖评语是“有大量创新成果,领先于当时国外研究与工程水平,对推动我国洁净工程发展有重要意义”。此外,他还先后获全国科学大会奖2项,国家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部级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专利30多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6项。

  这一回,有机会跟许钟麟聊天。我问他“十万零一个为什么”,为什么取笔名“路明”?他笑道,因为妻子(当时是女朋友)姓路嘛!

  许钟麟从小身体孱弱,在十岁之前,只能吃稀饭和胡萝卜。中药罐伴随着他,无法正常上学,只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小学初中只断续读了几年。那时候,他读《古文观止》,也很喜欢看《科学画报》。在初二的时候,他对几何测量发生兴趣,居然写了一本关于几何测量的书。尽管这本稚嫩的书没有送去出版,但是表明小小年纪的他已经喜爱写作。初三的时候,他写了一本关于修辞的书,同样没有送去出版,不过,父亲替他工工整整地抄录了一遍,至今他还珍藏着这部手稿。

  他考入苏州中学高中。这是苏州的名牌中学。苏州中学不久前庆祝建校一千周年——据考证,学校的创办人乃宋朝诗人范仲淹,他荣幸作为嘉宾受邀参加。苏州中学高中三年,给许钟麟打下扎实的学业基础,使他得以考上清华大学。

  在北京,他才查出多病的原因在于脾脏,于是动了切除脾脏的大手术。当时医生“预言”他最长只能再活25年,想不到他如今年逾古稀还精神抖擞,像“空中飞人”般穿梭于全国各地。

  上大学时,他看见一篇建筑方面的论文的数据似乎有误,便用计算尺(那时候没有电子计算器)计算,证实那数据是错误的。于是他写了一篇文章,寄给那家学报。他的文章发表了,引起老师的注意。他还得了37元人民币稿费,这在当时相当于一个普通干部一个月的工资。

  许钟麟有着不错的文学基础。这时候他开始创作科学小品。

虽然后来许钟麟一直做科学技术工作,但是他告诉我,多年的科普写作,锻炼了他的文笔,他的科学技术专著写得流畅、易懂,从1983年起先后出版了《空气洁净技术原理》等十部专著,一版再版,深受读者欢迎。他以自身的体会,深切地说道,科学家做点科普工作,对于科学研究其实很有帮助。

(叶永烈 文)

转自 中华读书报 20081217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