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陈平专访——BS7H:黄岩岛四次呼吁世界

2012-09-12 |

业余无线电“DXCC”远征秘闻

陈平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他们刚把“BS7H”电台呼号发出去,立刻,他的电台频道就被无线信号壅塞了。用网友的话说,他们正被全世界无线电业余爱好者“围观”。

  BS7H的操作员稍稍调整一下频道,偏离出嘈杂呼叫的电台信号,马上能清晰听到一个正在回应 “BS7H”的中国业余电台BY1PK。对面传来的是该台台长童效勇的声音。双方确认联通后,随即发出“拜拜”的信号。和BY1PK的通信,成为黄岩岛业余电台日志上数以万计条联通记录的第一条。

  “这事做得太开心了!”回想起十多年前的往事,陈平依然喜形于色,笑声朗朗。就是他,作为我国第一次大型国际联合业余无线电“DX远征”的队长,和国内外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一起,让黄岩岛被世界无线电业余爱好者的顶级奖项“DXCC”接纳为一个新的计分“实体”。“BS7H”电台呼号,也成为世界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熟知和追求的目标。

  94日,记者见到了陈平。68岁的他个子不高,声音洪亮,步履轻捷,记忆力超好。采访地点是在北京西城北礼士路80号一间十七八米、看上去像仓库的屋子里,这里无线电器材堆积如山,中间仅可容一人通过,是时任中国无线电协会业余无线电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陈平现在的办公室。在这里,他向记者披露了这次远征的曲折经历。

  1994

————————————

DXCC” 首度远征黄岩岛

19946月中旬的一个早晨,一艘测量船紧随着刚刚离去的台风,抵达黄岩岛。

船是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注册的。船长是澳大利亚人。此时,他站在船头,一会左一会右地指挥船员,小心翼翼地绕过礁石,进入到黄岩岛的泻湖中停下。

  20多个小时的航程加上台风掀起的风浪,让第一次出海的陈平吐了一路。黄岩岛给他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像从海水里突然冒出来的一块陆地。要知道,黄岩岛外十多公里左右,海深就达二三千米。

  从地图上看黄岩岛像一个三角形。外围是一圈大大小小的礁石。南边比较多,西边较少,北面更少。涨潮时能看见几百个,落潮后露出海面的能有上千个。礁石旁边坑坑洼洼,深浅不一。浅地方脚能踩到底,深的地方看不见底。礁石大小不一,大的也长不过四五米,宽不过二、三米,很不规则。礁石圈里都是珊瑚礁。大一些的船是进不了黄岩岛的。泻湖入口附近,有一艘不知何时的沉船。

  测量船无法靠上礁石。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只能利用船上放下的一艘小艇,找到一块较大的岛石,开始架设无线电台,分班轮流在岛石上值班联络。

  这次“DX远征”队员除了陈平,还有芬兰、日本、美国和菲律宾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一共十来个人。

  这是经中国政府批准的“DX远征”。也是黄岩岛历史上第一次发射无线电信号呼叫全世界。

  寻找新陆地

————————————

  无线电业余玩家瞄上黄岩岛

  个人玩无线电联通与时下手机网络互联比较,其乐趣在哪呢?用陈平的话说,这就好比爬山,用手机和网络的是坐着轿子被抬上去的,玩无线电的是自己用脚爬上去的。

  无线电是一种电磁波传播,在传播过程中不需要任何介质,不需要网络、基站,甚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这种特点使无线电被广泛用于紧急事件、灾难响应和点对点的个人通讯,吸引了大量的玩家,即业余无线电爱好者。

  美国业余无线电协会是世界上技术最强大的协会,几乎引导着世界业余无线电的技术潮流。

  上世纪三十年代,这个协会在业余无线电圈内推出了一个取名“DXCC”的奖项:DX意为“远距离”,第一个Ccentury,英语中板球、高尔夫运动“一百分”之意,第二个C是俱乐部club的缩写。“DXCC”大意为,取得联通一百个远距离对象的人才能加入的俱乐部。

  依据“DXCC”游戏规则,一个无线电业余爱好者用自己的电台,与位于另一个实体的业余电台联通,就可以计一分。联通的电台越多,积分越多,就能成为顶级的业余爱好者,在圈内受人追捧。

  按照规则,一个国家就是一个实体。但如果一国被另一国分隔,分开的部分也可以算一个实体;一国在国外的领地可以算一个实体;一国所属岛屿,如果离开本国距离超出225海里以上,也可以成为一个实体。

  如果有人能开发一个新的实体,在那里与其他爱好者实现联通,就能为全世界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提供增加一分的机会。这种使大家受益,创造平时难以得到的成绩的玩法,就是“DX远征”。

  “DX远征”是一种荣耀。一些人痴迷于寻找新实体,乐此不疲。到上世纪90年代初,全世界已经划分出320多个实体,达到极致。这时,有无线电业余爱好者发现,黄岩岛是中国领土,距离中国大陆又超过225海里,如果能确认成为一个新的实体,将是一项很大的成绩。

  首先是一个名叫迪特的德国人冒了出来。他想抢先到黄岩岛去架设一部电台,即“DX远征”。他向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提出申请。中国外交部批准了他的申请。但迪特当时没准备好,未能成行。

  礁石上架电台

————————————

  BS7H开始呼叫

  不仅迪特,国外其他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也想抢先到黄岩岛去架设业余电台,开发这个新实体。

  这时一个叫马蒂的芬兰人冒了出来。他也算是个业余无线电的大玩家。马蒂是诺基亚的员工,当时在菲律宾的马尼拉工作。他雇了一架飞机私自闯入黄岩岛上空转了一圈,拍了许多照片,发现黄岩岛附近有一条搁浅的破船,可以架设电台。他想抢先去黄岩岛。

  第一步,他找到德国人迪特,说黄岩岛条件很差,劝说迪特放弃了原先的上岛计划。然后,马蒂找了一个名叫沟口的日本爱好者,希望他出钱资助远征黄岩岛。沟口在“DX远征”圈内颇有名气,也有钱。沟口告诉马蒂,去黄岩岛得找中国国家体委的无线电运动协会。

  19942月,两人来到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提出要上黄岩岛架设电台,要求中国外交部批准上岛。中方要求,必须架设中国的业余无线电台,并由中国无线电主管部门颁发电台执照。

  按“DXCC”规则,一个新实体必须经过申请,由美国业余无线电协会认可才能成为实体。马蒂和沟口在国际业余无线电圈子里活动了几十年,关系很熟,主动提出负责协调从国际业余无线电界筹措经费,寻找设备赞助,做好向美国业余无线电协会申请黄岩岛DXCC新实体的前期铺垫工作。

  去黄岩岛最好在四五月份。6月下旬之后进入台风季,就没法去了。时间很紧。

  国家体委当时的领导很支持这次活动。外交部、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等很快为黄岩岛国际联合“DX远征”队办好了一切必要的批准手续。从起草到批准,仅用了两个多星期,各种批件就办齐了。

  远征黄岩岛,从一开始就是我国组织的国际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联合行动。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又在无线电运动学校工作过的陈平理所当然成为这支国际队的领队。技术上由芬兰人马蒂负责。

  第一次登岛后,决定在一块当时认为很大的礁石上架电台。日本人沟口推荐的一名日本队员负责搭架设电台的平台。他带来了两个像铁床的钢架子架在礁石上,再在平台上铺上木板,花了大约两三个小时。

  电台架设好后,正式用“BS7H”业余电台呼号呼叫。B:代表中国,凡是B开头都是中国的业余电台;7:代表在中国的七区,包括广东、海南、湖南、广西等;S:表示这是一个南海的特殊电台;H:意指黄岩岛。

  陈平说:“电台呼号是一个很重要的象征。” 每一个业余电台都必须经所在国政府批准。一个国家的业余电台只有在自己国家的领土上才能使用,不能到另一个国家使用。BS7H这个电台呼号指定的设台地点就是黄岩岛。就是说,这个呼号只能在黄岩岛上使用。此后四次远征黄岩岛都用的这一个呼号。

  远征队在黄岩岛上待了两天,吃住在船上,与世界几千个业余电台实现了联通。

  一波三折

————————————

  黄岩岛终成“DXCC”新实体

  刚从黄岩岛回来,陈平就收到一个意外的坏消息:美国人说黄岩岛不能成为“DXCC”的新实体。理由是,这次的技术操作不合格。原来,美国人看了马蒂他们寄去的照片发现,架设电台的支架是在海水里,按规则必须把电台架设在“陆地”上。陆地的概念,按联合国有关规定,海水涨潮的时候是干的,才叫陆地。

  于是,1995年,陈平和国际队第二次去黄岩岛,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搭平台时保证每条支架的腿,在海水涨潮时,都在干燥的礁石上。然后再照相录像。这次在两块石头上搭了平台,架了两部电台。唯一遗憾的是,由于出了些技术问题,美国东部的爱好者无法收到信号。

  为了尽量铺平把黄岩岛列为DXCC新实体的道路,远征队优先安排熟悉美国业余无线电协会的高层人士操作电台,让他们与美国高层先联络上。

  满以为这次黄岩岛能被顺利认可为一个新实体,结果再次出人意料。

  美国业余无线电协会有些人认为黄岩岛太小,根本不能维持生活,不能算一个岛,再次否决黄岩岛成为一个DXCC新实体。

  陈平得知,对于把黄岩岛列为一个新实体这件事,在美国大致分成两派。美国西部支持的比较多,东部反对的人比较多。于是,陈平和黄岩岛远征队的主要人物沟口等出席了美国的两个大型DX集会,发表讲演,争取支持。

  沟口发言说,美国有人说黄岩岛太小,不能成为一个实体,我同意!但是美国太大,也不能成为一个实体。他的幽默立即引来台下一片掌声。

  陈平对听众说,据说美国人讲民主,按规则办事。但实际是,我们按你们的规则去操作,可等我们回来又变出一个最小面积新规则来否定我们。这难道就是美国式民主?

  不过美国业余无线电协会的一些高层领导头脑还是清楚的,支持把黄岩岛列为一个新实体。一位高层对陈平说:“陈先生,这就是美国的民主,有缺点。我们会想办法解决。”

  协会开了个理事会,修改了相关申请的批准程序,给批准黄岩岛成为DXCC新实体开出了一条新路。19961月,美国业余无线电协会发出公报,承认黄岩岛为一个新的“DXCC”实体。

  国际合作

————————————

  证明黄岩岛主权归属不存问题

  黄岩岛成为了“DXCC”新实体后,1997年第三次远征黄岩岛很快成行。这次,国家海洋局出船送大家去黄岩岛。

  2007年,陈平带队第四次远征黄岩岛。从香港出发,走了三天三夜。台湾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也加入进来,在上岛架设天线和后勤支持方面做了很多贡献。

  随着不断积累经验,黄岩岛“DX远征”队上岛架设业余电台已经越来越轻车熟路,每次BS7H业余电台都成功地与全球成千上万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进行双向通信,满足了他们与黄岩岛联通的需求。但第四次远征队内部个别西方国家队员的所作所为让陈平很不高兴。

  个别欧洲队员说,几十年前发生过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在海上“DX远征” ,受不明身份的人从岛上射击致死的事情,怕在黄岩岛海域遇到危险,出发前悄悄寻求菲律宾官方保护。陈平从其他外国队员的邮件中觉察出这个动向,求得证实后,跟这个队员发了火。最后那个队员放弃了“脚踩两只船”的企图。

  返航的时候,又有人为了个人方便,瞒着中方队员偷偷买通船长,想取道菲律宾上岸。对这种偷偷改变计划的行为,陈平和他再次大吵了一架。

  在中国对黄岩岛拥有主权这个问题上,无论是黄岩岛国际联合“DX远征”队、美国业余无线电协会,还是包括菲律宾业余无线电协会在内的很多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在四次BS7H的“DX远征”活动中,都能够客观地尊重历史。

  在申请DXCC新实体的过程中,按照规则需要,美国和芬兰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做了细致的考证工作。他们专门跑到美国图书馆收集复印了有关菲律宾对黄岩岛没有主权的国际文件,还找到菲律宾业余无线电协会和菲律宾国家地图及资源信息部,得到这两个单位的书面答复,明确承认菲律宾对黄岩岛不拥有主权。

  陈平第一次到黄岩岛时,看到一块岛石上立着一块碑。第二次登岛时他专程到这块岛石上查看这块水泥碑,上面刻有“南海科学考察队、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局、测绘局、地震局”等字样。于是,他特意用这块富有意义的水泥碑作为固定天线的支座,设了一部电台,在这块小小的岛石上工作了约两个小时,联通了一两百个世界各地的业余无线电台。这部特殊的业余电台让他至今津津乐道。后来这个碑没有了。2007年陈平和台南的柯志达凫水再登这块岛石,只见原来水泥碑的基座处留下一个光滑的四四方方的印痕(1997年被菲律宾方面拆除)。

陈平说,中国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和各国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四次登上黄岩岛,每次都成功地使用BS7H的呼号和世界联络,也得到了包括菲律宾业余电台在内的全世界业余无线电台的响应和支持。这不但是我们通信活动的成功,本身也是一段国际合作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黄岩岛BS7H业余电台和北京的、上海的、中国其他地方的任何呼号以国家冠字“B”开头的业余电台没有什么两样。

(记者 王进)

转自《北京青年报》201299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