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徐航:用20年时间打破跨国公司垄断

2012-11-23 |

中国最大的医疗器械公司深圳迈瑞(MR.NYSE,下称“迈瑞”)创始人徐航的职位刚刚进行了调整:116日他辞去联席首席执行官一职,继续担任公司董事长。

在此之前,迈瑞一直是双CEO架构。对于这一调整,事后徐航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设置双CEO架构是公司2006年纽交所上市所需,实际上他与公司总裁兼CEO李西廷既是创业伙伴又是好友,在公司内部只是角色有分工,现在撤销双CEO架构则更有利于公司长久发展。

徐航个头不高,偏瘦,神情严肃,眼神犀利,技术出身却有着过人的商业天分。他和搭档带领迈瑞,用20年的时间,逐渐在全球建立中国医疗器械公司的品牌,打破了跨国公司垄断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格局。

两次“1亿元”的突破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徐航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早在徐航读研究生的时候,他就发现,跨国公司垄断了国内医疗设备市场,中国几乎还没有自己的医疗电子产业。

其时,中国最早的医疗器械公司之一安科已在深圳成立,开发了中国最早的磁共振成像系统(MRI),但后来阴差阳错,安科演变成深圳医疗器械产业的“黄埔军校”。

徐航就出自安科。1991年,29岁的徐航放弃了安科超声部技术负责人的职位,与当时安科的办公室主任李西廷等同事共7人自立门户创建深圳迈瑞。

当时,进口医疗器械占据了国内市场约90%的份额,尤其是高端医疗设备。“几乎所有医疗设备都是进口,中国的医疗技术水平比较落后,没有人相信本土企业会闯出一片天地来。”就这样,徐航走上了创业之路。

不过,仅仅靠几个人、既缺乏资金又缺乏生产能力,在GE医疗、飞利浦、西门子、强生等跨国大公司的垄断下,徐航等人一开始就推出自主研发产品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于是,徐航和他的团队最初扮演了“洋品牌”中国代理商的角色。

1992年迈瑞开始探索自主研发,并在当年就推出了第一款监护仪产品。

到了1995年,迈瑞的代理业务已在国内打开局面,公司每年也有数千万元的销售额。

在迈瑞的发展史上,曾经有两次“1亿元”的突破:一次是1997,销售额达到了1亿元,代理产品与自有产品各一半;第二次是在1999年,自有产品销售达到1亿元。在徐航看来,这两个“1亿元”,意义大不相同,而后者是徐航更想要的。

最让徐航引以为豪的就是,迈瑞的崛起,使得国际医疗器械品牌的价格在中国大幅直落。据了解,由于迈瑞监护仪、超声等产品的大量推出,近10年来国内此类医疗设备大幅度降价六成以上。以监护仪为例,在迈瑞1992年研制出国内第一台监护仪前,当时跨国公司的产品进口价高达十万,迈瑞的产品售价低至四五万,一下就将价格拉低了一半。

“但迈瑞并不是靠价格战,我们定了一个规矩,做的产品一定要比竞争对手好。这就是为什么迈瑞能在强手如林中成长发展的根本原因。”徐航告诉本报记者,现在迈瑞的监护仪在全球市场份额超过10%,彩超仪器在中低端市场占有率达到近30%

随着DC-8二代彩超的推出,今年迈瑞杀入了强手如林的高端彩超市场。

出海拓展,国内并购

巴菲特说,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尽管创业之路漫长而艰巨,徐航还是找到了他的财富增长之路,迈瑞的“雪球”越滚越大:到2011年,迈瑞全年销售收入8.8亿美元,多年来保持30%的增速,成为国内难以超越的行业领袖。

2006926日对徐航和迈瑞而言都是意义非凡的一天:经过15年的发展,迈瑞于这一天在纽交所上市,成功募资2.7亿美元,成为第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中国医疗设备生产企业。

不过,迈瑞上市不只是为了融资。按照徐航的设计,迈瑞的定位是成为全球知名的医疗器械品牌,美国上市对于公司塑造全球品牌、打开销售渠道等不无裨益。

2008年,迈瑞并购了美国Datascope,该公司在美国监护仪市场名列三、四位,仅次于GE、飞利浦等巨头。并购之后,迈瑞完成了Datascope部分产品的升级替换,Datascope也帮迈瑞打开了美国的直销渠道。通过Datascope的渠道,迈瑞不仅可以销售监护仪,还可以销售超声等其他产品。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市场,市场份额占了40%。要成为国际化的公司,一定要打入美国市场。”对于开拓,徐航有自己的坚持。

1031日,迈瑞宣布控股北京普利生,并借此将获得血栓止血业务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完整业务平台。

迈瑞的国内并购大概始于去年3月,从控股深圳深科医疗器械公司开始,2011年收购了4家公司,2012年到目前为止共收购了5家公司,将产品领域扩大到生命信息与支持、临床检验、数字超声和放射影像四大领域。

看到迈瑞不断的并购,一名上海的投资者在雪球财经网上发出他的疑问:为什么不聚焦,把最强的产品线推向全球?

对此,徐航有自己的判断:“从全球医疗器械行业近20年的发展趋势来看,整合是一个明显的特征,大公司不断并购,小公司越来越少。”另一方面,以规模计,迈瑞的营收仅相当于GE、西门子等巨头的1/5~1/4,而巨头们的特征就是多产品线,通常一家医院的大部分设备都来自某一家公司。“这个行业单产品线运作的公司很难长期生存发展。”

徐航希望,通过内生增长和并购,在2015年实现150亿元的营收,这相当于目前三个迈瑞的水平。

“并购是持续性的。”徐航说。

转自《第一财经日报》2012119

相关新闻

  • 152009.07

    徐航校友在2009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自主创新,打造民族品牌2009年7月15日 徐航校友在演讲(冯萍萍 摄影)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学弟学妹们,大家好!今天我应母校的邀请参加同学们的毕业典礼,感到非常荣幸。

  • 192010.04
  • 232023.11

    风云际会粤港澳,清华潮涌大湾区

    时代大潮奔涌向前,照片把无限的时间定格于有限的方寸,给了我们一把回溯历史的钥匙。依珠江、傍南海,从当年的改革开放窗口深圳,到今天串珠成链的璀璨湾区,一批批清华人选择在南国这片梦想的热土书写人生。这里记录着几代人的奋斗和光荣,翻开历史的相册,像是推开了一扇连接过去与现在的门,一条时光隧道慢慢浮现,清华人在这里书写的一段段故事,时间都知道。第一篇章敢为天下先拓荒牛们筚路蓝缕这张照片是2004年12月,招...

  • 012007.02
  • 012020.12

    尚捷:用“贪吃蛇”打破西方石油公司垄断

    11月24日,迎着冬日阳光,参加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的尚捷从人民大会堂走出来,习近平总书记“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的话语还在耳边回响。他由衷感到,自己获得的“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属于团队的每一个人。

  • 292021.03

    缅怀!百岁院士沈善炯逝世,曾攻克金霉素打破美国垄断

    3月27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发布讣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沈善炯,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3月26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3岁。2020年2月13日,《中国科学报》以《沈善炯:炯途多舛 科学向善》为题,回顾了沈善炯院士战乱中求学,不畏艰险、从加州理工学院学成归国,攻克金霉素打破美国垄断的经历,以及后期在生物固氮研究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以下为全文。沈善炯:炯途多舛...

  • 162021.06

    “体育的时间与空间”主题论坛暨体育专委会2020年会圆满举行

    “体育的时间与空间”主题论坛暨体育专委会2020 年会圆满举行

  • 202009.10

    东风汽车公司向“孟少农-东风汽车励学基金”捐赠200万元

    10月17日上午,由东风汽车公司捐资200万元人民币,以清华大学知名校友、中国汽车工业创始人之一、中国汽车工程教育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孟少农先生名字命名的“孟少农-东风汽车励学基金”捐赠仪式在清华大学主...

  • 012016.03

    独立自强,平淡中见幸福——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02 所研发中心主任何英姿

    何英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02 所研发中心主任。1993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1998年,何英姿博士毕业后到502 所从事航天器控制系统....

  • 042021.09

    牢记初心使命 情系人民安康——记北京航天长峰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苏子华

    苏子华,男,1980年生,博士,中共党员。现任北京航天长峰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党委副书记,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团中央青年科协理事。长期从事生物医学工程工作,业内专家,行业领军人才。苏子华博士毕业后毅然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坚决回归报效国家;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扎根国企,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取得显著成绩;立志服务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作出突出贡献。信守忠心,牢记党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