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郑哲敏院士获2012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3-01-18 |

郑哲敏、王小谟获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著名力学家郑哲敏院士 孙自法摄

中新网北京118 (记者 孙自法) 中共中央、国务院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中国爆炸力学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著名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哲敏,中国预警机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著名雷达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荣获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每人奖金500万元人民币,此前已有20位著名科技专家先后获此殊荣,他们分别是袁隆平、吴文俊、黄昆、王选、刘东生、金怡濂、吴孟超、王永志、李振声、叶笃正、闵恩泽、吴征镒、王忠诚、徐光宪、谷超豪、孙家栋、师昌绪、王振义、谢家麟、吴良镛。

当天的奖励大会上,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等另4大国家级科技奖也同步揭晓并颁奖。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空缺,二等奖4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7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3项,一等项22项,二等奖187项;来自美国、加拿大、丹麦、日本的5位科学家被授予国际科技合作奖。

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郑哲敏院士简介

郑哲敏院士192410月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94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1948-1952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学习,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1955年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至今,历任室主任、副所长、所长等职,现任所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当选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郑哲敏是国际著名力学家,中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力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郑哲敏阐明了爆炸成形的机理和模型律,解决了火箭重要部件的加工难题,发展了一门新的力学分支学科—爆炸力学。他长期主持力学学科发展规划的制定,倡导建立多个新的力学分支学科,做出重要的学术贡献。

在地下核爆炸效应的研究中,郑哲敏与合作者一起提出流体弹塑性模型。该模型将爆炸及冲击荷载作用下介质的流体、固体特性及运动规律用统一的方程表述,堪称爆炸力学的学科标志,可准确预测地下核试验压力衰减规律,为中国首次地下核爆当量预报做出贡献。

在穿破甲研究方面,郑哲敏带领团队开创性地提出射流开坑、准定常侵彻、靶板强度作用的相关理论;得到穿甲相似律和比国际流行公式更为有效的穿甲模型;建立破甲弹高速流拉断的理论;建立金属装甲破甲机理模型和破甲相似律,获得比国际公认公式更符合实际的侵彻公式。这些工作为中国相关武器的设计与效应评估提供了坚实的力学基础。

基于流体弹塑性理论,郑哲敏还开辟了爆炸加工、瓦斯突出、爆炸处理水下软基等关键技术领域,解决重大工程建设中的核心难题,并得到广泛应用。此外,在材料力学的研究中,他提出的硬度表征标度理论,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并以他与合作者的姓氏命名为C-C方法。

作为中国力学界在国际上的代表,郑哲敏积极参加和组织有关各方面的国际交流,促进国际合作,显著提高中国力学在国际上的地位。

郑哲敏心系祖国,始终以国家需求为己任。他严谨创新,平易近人,培养了大批力学领域的杰出人才,现在仍致力于自己喜爱的科研工作,一如既往地关心着力学学科和国家相关重大工程技术的发展。

相关新闻

  • 062016.01

    吴良镛、郑哲敏获得小行星永久命名

    为奖励著名科学家的杰出成就,经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提议和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我国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和近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谢家....

  • 312014.10
  • 112024.10

    郑哲敏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活动举办——他的精神照亮后辈追求真理之路

    “他平和、谦逊,尊重身边每一个人,让人如沐春风。”“他的精神,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焰,照亮了我们追求科学真理的道路。”“今天,我们纪念先生,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他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精神。”9月29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举办郑哲敏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活动。活动上,多位院士专家讲述了郑哲敏的科研故事,缅怀这位赤忱报国、追求真理的科学大家。郑哲敏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爆炸力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国...

  • 302021.11

    郑哲敏:力学家的报国之“力”

    郑哲敏(1924.10.2—2021.8.25),著名力学家、爆炸力学专家。长期从事固体力学研究,开拓和发展了我国的爆炸力学事业。擅长运用力学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出了流体弹塑性体模型和理论,并在爆炸加工、岩土爆破、核爆炸效应、穿甲破甲、材料动态破坏、瓦斯突出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倡导海洋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性能、环境灾害力学的研究,创建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实验室,为推动我国力学事业的发展作出...

  • 082019.01

    校友刘永坦院士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至今共9位清华校友获此殊荣

    2019年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78个项目和7名科技专家,合计285项(人),国....

  • 282015.05

    5月28日第12届理事会及第7届监事会

    今天出席会议的理事有:潘际銮、傅、方堃、郑汝霖、尹宏、方靳、黄宁、毕先同、岳风、陈秉良、胡邦定、吴植榛、杨凌康、唐绍明、张彦、李晓、张道一、陈德昭、....

  • 042021.11

    王大中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清华15项成果获2020年度国家科技三大奖

    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64个项目、10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清华大学王大中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清华15项成果获2020年度国家科技三大奖。

  • 182013.02
  • 272021.08

    “驯服”炸药的郑哲敏院士走了,最后一个生日的细节令人泪目……

    郑哲敏用简洁优雅的数学语言概括出爆炸的规律,被人们称为“驯服”炸药的人。8年前,2013年1月,郑哲敏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时,有记者问他:“下一步有什么打算?”他开玩笑说:“我已经做好随时走人的打算了。”如今,他真的走了。8月25日3时43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郑哲敏,与世长辞,享年97岁。中科院力学所原副所长李和娣是郑哲敏的晚辈、助手,如今也...

  • 262021.08

    郑哲敏院士讣告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原所长郑哲敏同志,因病于2021年8月25日3时4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郑哲敏同志是我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提出了流体弹塑性模型,促进形成完备的爆炸力学学科体系,被广泛应用于地下核爆炸、穿甲破甲及钻地核爆弹等重要国防应用。他建立了爆炸力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