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潘承烈:追寻中国古代的“现代”管理思想

2013-03-29 |

——访中国管理科学最高奖项获得者潘承烈教授

潘承烈教授

  年逾八旬的常州籍知名管理学家潘承烈教授,一位潜心于运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演绎现代管理理念的老人,去年登上了第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奖”的领奖台。

  作为我国管理科学领域的最高奖项,“中国管理科学奖”每两年才评选一次、每次奖励数量不超过15项。潘教授的老朋友、常州古代管理思想研究会负责人孙志伟先生觉得:潘老的获奖“再次表明了学界对其独辟蹊径地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融于现代管理实践的充分肯定”。

  而潘老对家乡更是充满感情,曾数次专程回到故土,为家乡企业家们传授管理思想。

  “一汽”最初的生产管理体系,基本源自他的笔记

  潘承烈和管理的“结缘”有些偶然。

  1950年,作为新中国首届大学毕业生,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的高材生潘承烈理所当然地被延揽去参与新中国的汽车制造建设。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即着手筹划建立汽车工业。1949年,毛泽东、周恩来等在前苏联与斯大林商定援建中国的大型建设项目中,就有一个大型的载货汽车制造厂。1950年项目正式确立,由当时莫斯科的斯大林汽车厂负责援建,随后,我国把汽车制造厂项目列为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

  1951118日,当时的政务院财经委员会主任陈云召开会议,决定在四平至长春一线选择厂址生产吉斯1504t载货汽车,初定1956年建成投产。会后,国家选派孟少农、陈祖涛、潘承烈等组成订货小组,于当年4月赴莫斯科,认可工厂技术设计和办理设备分交,聘请专家、派遣实习生等。

  这是潘承烈平生第一次走出国门。当时向“苏联老大哥”学习时,我方更在意对其“工艺、技术领域”的学习,而对对方的“管理经验与体系”却鲜有人关注。而奉派至前苏联期间,潘承烈感兴趣的却是苏方完备的管理制度。他的刻苦与用心,引起苏联专家的关注,于是常常把他喊到办公室“开小灶”,给他讲授管理理论知识。学习期间,潘承烈记了50多万字的笔记,而这些笔记正是当时最先进的管理理论与经验。

  回国后,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领导让他把这些俄语笔记翻译成中文,然后厂内组织了向全厂生产调度人员的讲座。当时,一汽的整套生产管理体系,基本都来自他那几本厚厚的笔记。

  潘承烈和华罗庚,两位老乡的不解之缘

  1965年,金坛籍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提出了著名的“统筹法”。潘承烈是那种善于把理论落实到实践中去的知识分子,在华罗庚的启发下,他大胆在红旗牌轿车的生产成本管理中运用了统筹法。就此,两位老乡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时,“华罗庚正在将统筹方法推广应用到企业去进行试点,并已取得几个成功案例。但他希望进一步在大企业中试点。”潘承烈回忆说,华老把这要求向国家计委提出后,“计委转给第一机械工业部,一机部便让长春第一汽车厂接受这一任务。”当时,潘承烈正在一汽从事红旗轿车小批量生产的计划安排工作。

  按照华罗庚的要求,他先向大家作有关“统筹法”的报告,然后由企业人员根据本企业实际如何应用箭头图作为他报告的一个习题接下去做。当潘承烈完成了这习题后,华教授就和他攀谈起来,“我们都来自清华。他19503月从美国回到了北京、回到了清华。那时我正在清华机械工程系读四年级。”潘承烈说,“当时我们和他没有接触,只记得195041日在清华大礼堂开过一个欢迎他和与他一起回国人员的大会。”潘承烈从交流中知道,“华老是江苏金坛人,他母亲则是武进人,和我还是同乡。这下我们也似乎有了不少共同语言。”

  在一汽的试点中,华罗庚颇有预见地建议:“这么大一个企业,在生产管理上可以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不久,一汽就组建了这方面的专业队伍。临别时,华罗庚还专门为潘承烈抄写了他的一首诗作,诗中写道:休辞行ㄔ亍,背篓攀云路,鲁阳已挥戈,酣战日正午。“这首他亲笔书写的诗篇,是华罗庚留给我初次相识的最好纪念。”之后,潘承烈一直保持着和华罗庚的书信联系。

  19729月,华罗庚带领小分队到东北三省推广统筹法、优选法,点名要已在文革中被发配到车间做工人的潘承烈参加。从那时起,潘承烈便成为推广小分队的一名成员,在华罗庚身边工作,随着他走南闯北,跑遍了10多个省和自治区,经历了各地推广应用“双法”的全过程。在与华罗庚长期相处中,潘承烈“对这位老科学家的思想感情、他的人生抱负、他的价值观、他的治学之道、为人之道,有了更贴切的感受”。

  和华罗庚相处的那些年中,不论在推广“双法”的群众场合,还是在和他的交谈中,潘承烈总是随身带着一个本子,看到或感到让自己感动的人和事,便如实记录下来。华罗庚看到这个本子,说这就是潘承烈的“随军日记”。

  当潘承烈重新打开这几本尘封了几十年的原始记录时,“华老的音容笑貌、他的磨难与战斗、他刚正不阿的高风亮节,仍跃然纸上历历在目。”

  他的研究,得到过朱镕基的赞许

  管理学现在是门显学,在多数人心目中,现代管理思想几乎全来自于西方。而潘承烈则认为:“虽然现代化管理我们相对落后,但是我们有我们的长处,那就是,我们有5000年的文明史,祖先留给我们的众多深刻的哲理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跟我们竞争的外国企业所没有的。这样丰富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企业的一大优势。”

  1983年,一位日本专家在中国一所大学介绍,日本的企业用《孙子兵法》、《论语》、《菜根谭》里的一些理念来进行管理,迎来了日本的壮大崛起。

  这引起了当时的国家经委主任袁宝华的注意:中国的古代管理思想,为什么在日本得到研究应用而中国没有?他作出指示,要研究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于是,成立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研究会,潘承烈成为这个研究会的会长。从此,潘承烈醉心于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研究。

  潘承烈发现:一些国外管理上最先进的经验比如信息技术、企业发展战略在中国文化中都能找到相应的对照。如中国长城的“烽火台”,对于敌情来临的这个数据传播,已经用光和声来确认(放火和放炮,敌人数量不同,火和炮的数量不一);“田忌赛马”用劣马对优马,良马对劣马,优马对良马,其实是运筹学的雏形;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上,早在2000多年前,《孙子兵法》中就有分析有利不利条件以指定战略的阐述;春秋时鬼谷子的“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虑者,则无不知”,说明了管理中全局视角的重要性……这些先贤的思想深深地吸引了潘承烈,也让潘承烈感叹,古代的理论中蕴含着很多今天还适用的管理之道。

  潘承烈率先提出,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研究应当“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在这一原则指导下,目前国内的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研究正沿着以下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对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语境研究,对它们的形成轨迹和发展路径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二是对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与西方管理科学及中国现代管理实践的接口进行研究。潘承烈认为,这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研究的重点所在,“也是建立现代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科体系的重要一环”。

  1996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1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公开赞许了潘承烈的研究:“潘承烈教授研究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演绎孙子兵法、讲田忌赛马,在国际论坛上很受欢迎,说明其中有些观点也符合现代管理原则。”

  潘承烈简介

江苏常州人,19286月生,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研究领域卓有建树的著名管理学家。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清华大学、西安交大等院校兼职教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大学研究生院客座教授。曾被美国名人传记研究所评选为“1993年名人”、英国名人传记研究中心评选为“1992/1993年度国际名人”。现任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研究会会长,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副会长。曾任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国企业家协会副理事长。

(沈向阳 孙志伟)

转自《常州日报》2013326

相关新闻

  • 112012.12

    西南联大给我的教育——张友仁

    我生于1923年,1942年1月在浙江省黄岩县立中学高中部毕业。当时,由浙江省教育厅派官员到浙江黄岩灵石举行全省高中毕业生的会考,我以第一名的成绩保送....

  • 012014.07
  • 312019.10

    纪念︱陈寅恪与近代中国的学术与思想

    今年适逢陈先生逝世五十周年,10月12日,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文研院”)和三联书店在静园二院联合组织召开了“‘陈寅恪与近代中国的学术与思想’....

  • 122017.05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办“健康中国与公共管理现代化”论坛

    2017年4月29日上午,“健康中国与公共管理现代化”论坛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106周年校庆日返校讲堂在公共管理学院一层报告厅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

  • 062023.09

    聆听大师声音,畅享思想盛宴︱工程管理硕士教育中心举办工程管理前沿讲座

    8月31日,恰逢清华大学工程管理硕士(MEM)教育中心(以下简称MEM中心)2023级新生入学报到之际,MEM中心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家广、海军少将杨毅、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王翠坤三位嘉宾为学生们作学科前沿讲座。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主任李小冬教授,MEM中心主任、工业工程系张伟教授分别主持会议。讲座后张伟为嘉宾们颁发了“MEM学科前沿讲座嘉宾”证书。讲座现场座无虚席,5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MEM新生和校友聆听大师报告,...

  • 072024.04

    张锦秋院士学术思想交流会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终身成就奖授予仪式成功举办

    2024年4月2日,张锦秋院士学术思想交流会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终身成就奖授予仪式在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举行。张锦秋院士是全国著名的建筑师,主要探索城市与建筑领域的传统与现代结合,其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并注重将规划、建筑、园林融为一体。2023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和陕西省科协共同推荐的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张锦秋院士馆成功入选2023年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2024年4月2日,张锦秋院士学术思想交流会暨中国城市...

  • 152010.10

    《飞翔的思想》

    作品编号:A05作者姓名:Kurt Schwager作者国籍:Switzerland(瑞士) 设计说明: 闭上双眼,思想的翅膀带你遨游。

  • 142016.01

    高冀生:梁思成教育思想的传承者

    听闻高冀生老师将于1月16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钢笔建筑速写画作,《清华校友通讯》编辑部成员在钱锡康老师的引荐下,对高老师进行了采访。

  • 182010.10

    《中国梁栋-梁思成与林徽茵》

    作品编号:44作者姓名:陈云岗 工作单位: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 设计说明: 《中国梁栋--梁思成与林徽茵》以象征与写意相结合手法,表现梁思成与林徽茵伉俪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贡献毕生精力与青春`的平凡与伟大!他...

  • 062021.01

    “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得主谷林:科学家最大成就是思想的延续

    谷林,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0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2005年获得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在德国斯图加特马普金属所、日本东北大学原子分子材料科学高等研究机构从事研究。2010年底起回到中科院物理所先进材料和结构分析实验室,目前主要从事功能氧化物材料、储能材料、纳米催化剂的原子尺度结构和电子结构研究。发表论文 600余篇,其中包括Science及Nature正刊13篇,子刊 67篇,他引 37000余次,H因子>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