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景(清华大学汽车系1983级)
2013年6月,在一次堪称广汽史上最具规模的“换防”中,王秋景离开了工作5年之久的广汽研究院,就任广汽菲亚特(以下简称:广菲)执行副总经理之位。
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设计制造专业的王秋景,从技术研究员做起,在产品研发、工厂管理、产品规划与营销、工厂建设、财务管理等诸多领域都留下了足迹。也许是源于丰富的经历,在这位技术出身的高管眼中,造车光有技术远远不够,拥有健全的管理体系才是发展的关键所在。
全面梳理营销架构,是全新管理团队履新后下的第一刀。在王秋景看来,广菲就像一块待开发的璞玉,作为操刀手之一,他渴望将其塑造成耀世精品。
经过三个月的调整,去年9月起,广菲的销量迎来跃升。9-12月月均销量相比2013年前8个月大幅激增83.3%,增幅目标完成率高达119%。2014年,王秋景则欲挑战更高目标,望销量能实现倍增。
“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是王秋景回首往昔时的感言,也是他对年轻“广菲人”的寄语。他坦言自己并不崇尚轰轰烈烈的英雄式作风,更喜欢静静思考,用心做事。
看在笔者眼中,王秋景其实更像是执着的守望者,不懈追寻夜晚星空中,最亮的那颗星……
第一刀,资源前移
重塑菲亚特品牌是广汽菲亚特2010年成立伊始所面临的严峻课题。转眼间,近四年光阴流逝,当世界级工厂在长沙拔地而起,首款车型投产达一年半之际,上述课题依然存在。
如今,重塑辉煌的重任终落在了王秋景及其团队的肩上。
短暂寒暄后,王秋景始终饱含微笑,笔者并未能感受到其承载的重压。
“问题总要一点点解决,急不得。”王秋景笑言自己做事喜欢三思而后行,并不会上来就大刀阔斧的展开变革。
在他看来,广菲现已渡过工厂建设、产品导入、网点铺设的企业初创阶段,进入了提升品牌认知度和营销能力,尽快达成销售目标的发展阶段。
虽然品牌建设仍有待加强,但王秋景却认为,就广菲所处市场局势而言并不应将品牌工作看得过高,“销售第一,品牌为根”,第一要务是提升销量,再以口碑宣传为载体,深化品牌建设。
据此,新任管理团队上任后的“第一刀”给了营销架构,将与之有关的人、财、物等资源前移。
“让在一线接触市场的人,去指挥战斗。”为了让营销工作更接地气并加快决策和执行效率,在充分调研市场需求后,广菲新任管理团队决定要推行大区制,将全国分为华东、华南、西部、华北四个营销大区。
新划分的大区职权等同于早前掌控区域营销的销售科,可直接决定车辆分配,甚至是一定额度内的广告投放。需要之时,还可直接调动公司层面的人事、采购、财务及法务等部门配合对口工作。
与此同时,广菲还正在推动销售部改组,计划成立非独立法人的销售公司,并将四个大区纳于其管理之下,一举理顺营销架构。

破解经销商困局
为了尽快提升销量,广菲一直都在广泛吸纳经销商加入。
但受限于仅有一款国产车型在售,且菲亚特品牌在华保有量不高,售后端利润低的现状,经销商盈利能力弱一直制约着广菲的渠道扩张计划。
理顺了营销架构后,新任管理团队的视线投向了经销商层面,“1+α”的网点建设模式,是广菲渠道变革的第二步。
1是指传统意义上的4S店,α则是依托于4S店主体,衍生出的二级,甚至是三级网点。
传统4S店因投入成本大、回报周期长等问题,发展至今已面临变革,广菲时下推行的“1+α”理念,与发展趋势相契合。
主体4S店好比是主动脉,下设的网点则如毛细血管般延展开来,拓宽网点覆盖面积的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任何营销举措都不能牺牲用户体验。”王秋景特别强调,下设网点与主店间不能超过规定距离,且能解决基本的维修问题。至今,广菲已有208个销售服务网点。
在广撒网的同时,广菲也通过举办车展、试驾会等线下活动帮助经销商拓展市场。仅2013年下半年,广菲主办、协办或是参与的各级车展就已超过120次。
“卖车的同时还能增加品牌认知度,一举多得。”王秋景举例道,在2013年长沙车展中,广菲5天内就售出了约600台车,成绩喜人。
一系列举措对于销量的增长是见效的,2013年下半年广菲实现销量突破性增长,9-12月月均销量相对前8个月大幅激增83.3%,增幅目标完成率高达119%,12月销量更是达到历史新高7500台。
经销商层面也可切实感到变化。以长沙广菲一店为例,10月份销量首次突破260台后,12月份订车数更是达到500台,实际交车数也突破400台。
“未来,广菲承诺每年至少在华推出一款全新车型,为经销商提供充足的弹药。”在主抓销售的同时,广菲的产品战略也在同步推进。王秋景表示,第二款国产车型致悦将于今年上市,未来5年内的产品规划也已基本确立,具体还要结合市场变化决定。
谈及被热点关注的Jeep国产事宜,王秋景表示,股东双方正围绕2013年初签订的协议框架并就合作实施方案进行商谈,相关细节还有待进一步确定。

信奉依法治“国”
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设计制造专业的王秋景,从技术研究员做起,在产品研发、工厂管理、产品规划与营销、工厂建设、财务管理等众多领域都留下了足迹。
源于丰富的职场经历,虽是技术出身,但王秋景却始终认为造车光有技术是不够的,健全的管理制度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其中包括平衡产品研发和终端销售的矛盾、协调中外股东的认知差异、明确企业规章制度等等。
其实,王秋景早在十多年前就曾与菲亚特结缘。1999年,曾任南京菲亚特(以下简称:南菲)总装厂厂长。
回首往昔,王秋景坦承菲亚特在华确实走过弯路,但是时代大环境造就的。
“那个年代,市面上熟知的只有富康、夏利、桑塔纳等几款车,派力奥上市第一年就卖了2.7万辆,成绩还是不错的。”在王秋景个人看来,南菲的问题不是技术、品牌不好,而是经验不足,不是指某个人,而是指渗透到合作、管理、销售、营销等各个领域的合资经验。
“中外有文化差异,但对事物认知的逻辑分析是一致的。”王秋景指出,文化融合的基本手段就是逻辑分析和体系建设,如果A大于B、B大于C,那么A就一定会大于C,并不会因为文化差异而存在异议。
他进一步举例,中国人宴客讲究餐桌礼仪,桌次顺序、席次安排等都有一套不成文的规定,但外方并不如此。据此,如能够制定相应的流程,遇到类似的场合就可以参照执行,避免出现混乱和无序。
入职半年光景,王秋景最满意的成果之一就是建立了“产品战略中外双方协商机制”。大约二十天股东双方就会座谈一次,就产品规划、企业战略、营销举措等方面进行讨论。
此外,广菲从日常管理到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各个方面都已建立相应制度。“大家有‘法’可循,减少了不必要的矛盾,只需专注做好工作”,在信奉“以法治国”的王秋景眼中,这正是合资经验与时俱进的体现。
对于再次结缘菲亚特,王秋景并不认为是因为曾经南菲的经历。在他看来,自己几乎从事过汽车行业各个岗位的丰富经验,是广汽集团领导所看重的。“不管是技术还是销售岗位,甚至是其它行业的工作,领导者要能做到融会贯通,把规律性的目标确定、组织分工、体系流程建设等问题处理好。”
“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是王秋景回首年轻时代的感悟,也是现在他对年轻“广菲人”的希望。他坦言自己并不崇尚轰轰烈烈般的英雄作风,更喜欢静静思考,用心做事。“就像是塑造一件艺术品,静下心来做到完美。”
其实,在笔者眼中,他更像是执着的守望者,不懈追寻夜晚星空中,最亮的那颗星……
(刘烨)
转自 新华汽车 2014年1月15日